李 斌
(山東省墾利第一中學,山東 東營 257500)
隨著地理高考的不斷變革,我們在試卷上經常能見到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題目,而解決這些問題的方式也不僅僅再局限于我們課堂上所學到的地理知識,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跳出我們的教材,在廣闊的社會和生活中探求真知,我們要在教學中注重學科的滲透,只有這樣我們教給學生的知識才是真正有用的知識,這就是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構建一個大的地理觀,而構建大地理觀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越來越大,因此人對于環境的影響也越來越嚴重,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注重地理學科的經世致用方面,我們要注重地理學科的社會功能。比如我們在講解自然災害的時候,就要注重講解我們教給學生的知識如何做到降災、防災如何才能快速的進行災后重建工作,尤其是在這個各種自然災害頻發的今天,尤其是在現在這個自然災害已成為困擾社會發展、影響社會安定的今天,我們地理科學的社會功能顯得尤為重要。而我們在講解農業工業的時候,都應該注重地理學科的社會功能,地理學科服務于社會,并且其對社會上的各行各業都有著一定的指導作用。
時代要求現實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應該全面發展,而我們的新課改也將學生的全面發展擺放在最重要的一個位置上,“教師的工作就不再只是關注過去、面向人類已有的知識領域,而是要面向學生生命發展的未來”。從這里我們也能夠看出,我們的地理教學不應該再僅僅局限于我們的學科,更不應該僅僅局限于高考,我們要做到以人為本、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中心,利用教育來提升每個學生的人生質量,實現其生命的價值,讓其更好的服務于我們的社會,從而提高整個國家的國民素質。比如在進行環境保護方面的教學的時候,我們不僅僅讓學生掌握有關環境保護的基本知識,我們更要讓環境保護的理念融入到我們學生的生命和生活中去,讓環境保護在我們的學生心目中就是一個常態化的東西,當然要做到這一點,首先也要從我們的自身入手,我們首先要做到環境保護的常態化,才能保證我們的學生做到這一點,這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意義。
隨著經濟的發展,地理科學已經融入了社會的各行各業,而我們這些教師也不能僅僅囿于單獨的地理學科中去,我們要將我們的目光集中于社會,并且還要讓我們的目光向前看,要著眼于未來,因此我們要構建大地理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從全局入手來看待社會中的各種現象,來看待社會發展的必然之途。
比如我們地理教學中講到的地理信息技術,對于遙感技術、全球定位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這在我們之前的地理課本中是沒有,而現在這些地理信息系統正在方便和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并且隨著科技的發展,這些地理信息技術對于我們社會的改變也越來越全面,越來越深入。
高中地理新課改的一個重要的思想就是完善學生的情感世界,促進學生的心理的健康成長,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這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是個人人格健全的需要,而現在的高中生正處于認知水平高速發展的重要時期,他們對于地理的興趣和空間感知方面也發生著重要的變化。比如高中生對于地理的認識更注重于地里的課程價值和對于思辨性、理智性的地理內容。因此在我們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以學生為本,把學生作文我們課堂的主體,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地理的興趣做為基本的出發點,利用各種先進的教學理念來扭轉學生大都不喜歡學習地理的習慣。另外我們還要把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我們的教學目標,并且我們陽江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昨為我們地理教學的終極目標。
比如我們在進行區域地理教學的時候,我們講到《西北地區的土地荒漠化》這一章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把這一章的自主學習權交給學生,讓他們通過學習課本、查閱資料、系統學習、深入思考和小組內的深入探討以后找出荒漠化的成因和相應的治理措施,而將教材上所介紹的原因和治理措施作為一個參考。只有這樣的地理教學才能培養學生真正的學習地理的方法,才能養成學生的大地理觀,也才能讓學生在走向社會以后學會用地理的視角去看待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并且也會養成學生的地理素養。
總之在我們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我們一定要以大地理觀的培養作為地理教學的核心內容,讓學生在認識地理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并且還要讓學生認識到我們所學的地理和科技和社會的發展有著不可割舍的聯系。尤其是地理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全球性的生態環境問題和現在人類的倫理道德等方面的各種問題等等。切實的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節約意識、環保意識、道德意識融合在一起。
[1]詹秀娣.高中地理教科書正確闡明人地關系“路線圖”的構建與應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2]邵志豪.高中地理課程中活動的設計與教學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3]侯福海,苗天青.試論高中地理新課程中歷史地理觀的建構[J].當代教育科學,2012,24:59-62.
[4]馬楠.《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與《高中地理教學大綱》的比較[D].西北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