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尚未脫貧的貧困人口多數生活在自然、社會等資源極度貧乏的地區,僅采用傳統輸血式扶貧模式,難以從根本上讓人民脫貧致富,并且投資成本巨大。同時,貧困地區缺乏產業開發最基本的發展條件,造血式扶貧模式對于其同樣不現實。而扶貧移民模式則可以使其擺脫資源貧乏的束縛,搬遷到各項基礎設施均較為完善的地區,不僅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大幅度提升,帶動了遷入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也為遷出區的生態環境恢復創造了時機。山西師范大學研究生趙昱,副教授薛龍義,教授張愛國與墨爾本大學教授王耀麟,在《扶貧移民后的“一戶兩宅”與“候鳥”現象研究》一文中提出,扶貧移民搬遷后,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移民并未放棄原有老宅的使用權,并且在“一戶兩宅”的基礎上,創造了“候鳥型”的生產生活方式,移民每年像候鳥一般隨季節變化而往返于新宅和老宅之間從事農業生產?!昂蝤B”現象作為移民搬遷后的一項重要生存策略選擇,對移民生產生活影響具有尤為重要的意義。
專利不僅是國家的重要戰略資源,也是企業維護自己優勢競爭地位、打擊競爭對手的手段。中國企業在拓展國外市場的進程中,遭遇了外國企業的專利伏擊,造成了巨大的經濟和商譽損失。江西科技師范大學講師喻晶與江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教授黃筱蓉,在《重大經濟活動專利審查預警制度研究》一文中提出,中國目前應當建立以政府為主導,行業協會、專利中介服務機構、企業共同參與的專利預警體系,對企業在重大經濟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因專利研發不平衡、專利內容和水平差異而引發的風險,進行預測與管理。
醫學倫理是中華倫理的精華部分,是倫理標準和道德準則的基礎,也是農村免費定向醫學生職業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時期發展醫學倫理道德,有助于培養農村免費定向醫學生辨知是非,好榮憎辱的道德認知,塑造農村免費定向醫學生自律、慎獨的醫德品行,提升農村免費定向醫學生醫學倫理道德水平,從而更好地服務患者,服務社會。九江學院基礎醫學院講師何翠媛,講師甘霖與博士鄭美蓉通過《傳承與發展農村免費定向醫學生醫學倫理的實踐與探索》一文,分析了醫學倫理在農村免費定向醫學生中傳承的意義、現實價值,提出傳承農村免費定向醫學生醫學倫理的途徑與辦法。
鉛山的造紙業起源于唐朝,發展于元代,在明、清前期達到頂峰。但是鴉片戰爭后,大量西洋廉價機制紙涌入,國內造紙市場受到了巨大沖擊,鉛山紙業開始逐漸萎縮。之后,由于戰爭頻繁、政局動蕩,民眾生活普遍極其貧苦,無力追求精神享受,鉛山的造紙業也就隨之銳減。至解放初期,鉛山紙業雖然再度短暫復興,但歷經文革動蕩,造紙業再度低迷,并最終走向衰敗。江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講師嚴琦與江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教授林蕓,通過《江右商幫紙業老字號調查研究》一文,從追溯江右商幫紙業的發展歷程入手,探尋曾經輝煌的紙業生產經營老字號,結合當代的老字號,認為當代人應該重振江右商幫紙業,將前人的寶貴技藝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