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兵紅 肖 琴
中小企業是與所處行業的大企業相比人員規模、資產規模與經營規模都比較小的經濟單位,作為一支重要的社會經濟力量,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近年來,鷹潭市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積極推動中小企業經濟發展,通過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開展了覆蓋全市的創業孵化、培訓輔導、投融資服務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較好成效。
據調查,近幾年鷹潭市非公經濟 (中小企業基本上都屬于非公有制企業)增加值一直保持2位數的穩步增長,占GDP比重接近50%;出口額持續大幅增加,占當地出口額比重一直保持在90%以上,中小企業已成為鷹潭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據統計,2013年全市工業企業117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為194家,中小企業占比達到83%。特色產業中中小型元件、雕刻中小企業占比超過90%。非公稅金除2012年因限售股等政策因素下降外,一直保持迅速增長,占當地稅收總額絕大部分,非公經濟已成為鷹潭市稅收的主要來源;非公經濟安排就業一直保持小幅增長,安排了鷹潭市就業人口的一半以上,已成為鷹潭市解決勞動力就業的主力軍。
近年來,鷹潭市緊緊抓住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新機遇和地方產業特色,提出到2016年,決戰工業5000億元,著力構建銅產業為龍頭,以綠色水工、節能照明電器、機械裝備制造、大健康、創意制造、傳統特色為主導的“1+6”產業體系。
“1龍頭”:打造世界級銅精深加工基地。鷹潭市擁有“中國再生資源利用循環基地”、“中國銅產業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等國字招牌。已形成采、選、冶煉、加工為一體的完整的銅產業體系,銅加工已從單一生產銅桿延伸到銅板、銅帶、銅管、銅棒、異型材、銅線、銅鑄件等八大類200多個品種,完整的銅產業鏈條初步形成,是全國最大的銅產業集群。
“6體系”:一是打造全國首個國家級綜合性水工產業基地。三川集團是我國最大、世界第三的水表生產企業,依托三川集團的品牌優勢,著力培育水表、泵閥、管材、膜、水暖衛浴和太陽能熱水器等六大產業的規模及競爭力。二是打造國內一流的節能照明電器產業基地。依托美的貴雅照明、世紀陽光照明等龍頭企業,發展以節能燈為核心的涉及照明、電子、燈飾燈具等行業的節能照明電器產業及其配套產業。努力打造國內一流的節能照明電器產業基地,已被列入省重點調度項目。三是打造區域性機械裝備制造業轉移首選地。近年來,鷹潭市加大汽摩配新興產業推進力度,汽摩配新興產業初具規模。鷹潭高新區共引進汽摩配項目26個,現已有7家企業建成投產。2011年,鷹潭高新區汽摩配產業基地獲批為省級產業基地。四是打造國內知名大健康產業基地。依托康恩貝、天施康藥業和中糧集團等龍頭企業,以生物醫藥產業、食品加工業為基礎,努力打造集生物醫藥、食品工業、中藥生態農業為一體的大健康醫藥產業集群。五是打造國內獨具特色的創意制造產業基地。鷹潭市東源企業·紅背帶喜獲“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殊榮,成為第一家生態旅游文化創意類國家級示范基地。依托鷹潭市東源企業、果喜集團等龍頭企業的產業、資源優勢,大力建設龍虎山影視基地、文化創意產業園、工業品外觀設計示范基地、龍虎山道教文化博覽園、綠色印務產業園。六是打造建設全國最大眼鏡生產基地、區域眼鏡貿易集散中心和眼鏡文化旅游中心、打造全國微型元件首強鎮、打造以佛佑文化為主導的“中國工藝雕刻之都”,成為區域性的雕刻生產加工基地、雕刻文化創意產業基地、雕刻文化旅游基地和雕刻會展交易基地等傳統特色產業。
目前鷹潭中小企業發展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有:
據從鷹潭人民銀行了解,2013年農商行上面給的信貸額度不到8億,而目前貸款余額接近14億,省人行嚴令農商行壓縮貸款規模。從最近做的企業金融需求調查顯示,僅3個工業園區29家企業,資金缺口超過10億。當然,這其中也有小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財務賬目不健全,缺乏抵押物,生產不穩定,資金需求呈現量少、緊急、頻繁的原因;也有金融機構為了追求效率及信貸責任追究終身制的原因,銀行更愿意向大型企業、國有企業投放貸款,對中小企業短期借款利率更高,甚至達到銀行基準利率的4倍。中小企業利潤率本來就不高,高利率貸款嚴重侵蝕了企業利潤。
中小企業很難在省級工業園區購買土地辦廠。由于國家對土地的嚴格調控,一些園區連大型項目都在等地進入;園區對入園企業投資規模、投資強度有嚴格限制,中小企業連門檻都邁不進去。許多創業園土地也已經用完,土地短缺已經影響到中小企業發展。
中小企業依附大型企業而生存、發展,由于全市主導產業主要是銅材料,配套產業鏈短,帶動力強的大型龍頭企業不多,一定程度影響到中小企業發展。
鷹潭銅企業大部分產品檔次低,國內產能過剩,企業利潤率低;廢銅靠從國外進口,產品銷售又不在本地,呈現兩頭在外的局面,物流成本遠高于沿海企業,加之發達地區憑借雄厚財力可以給企業較高的稅收返還,致使沿海銅企業比內地利潤率至少高2%以上。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到銅加工企業向鷹潭集聚。
一是推動各項政策的有效落實。認真貫徹落實相關法規政策,成立督查小組,對近幾年來中央出臺的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落實情況,進行全面調查摸底,推動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二是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完善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服務機制,加強綜合協調和指導服務,營造高效、公開、規范的政務環境。三是建立“千家小微企業培育工程”調度分析機制。實行季報制度,及時把握中小企業發展態勢,對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積極予以協調解決,對關系中小企業全局的重大問題提出對策建議。
一是努力提升自身市場競爭力。中小企業應實行產業轉型和結構優化升級,加強研發投入,加快產品的更新,及時淘汰不適銷的產品,通過技術投入,掌握產品核心技術,向專、新、特、精方向發展,提高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二是加強企業市場適應性,打破常規。這就要求企業隨時監控和掃描企業的外環境變化,分析機會與威脅存在的方式與影響的程度并及時作出反應。要想勝過競爭對手,就必須不斷地突破常規,超越產業界限,創造不在現有產業內,唯獨適應本企業實力的生存空間[1]。
一是擴大信貸額度,增加對中小企業信貸投放,使貸款規模與經濟總量相適應。二是大力發展小額貸款公司,通過充分市場競爭,降低資金價格,拓展解決資金需求的渠道。三是增強財政資金促進中小企業發展。逐年擴大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規模,明確專門用于中小企業的具體比例。
一是各地要充分利用廢棄廠房、營房建設中小企業創業園,化解目前工業用地短缺的矛盾。二是省級工業園區要大力建設多層標準化廠房,為中小企業進入創造條件。三是各園區要加大用地指標爭取力度。江西省土地結構是“七山一水一份田,一份道路和莊園”,潛力在山上,出路也在山上,在保護耕地前提下,應該放寬緩坡地供應限制,滿足企業用地需求。
中小企業如果要在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必須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政府要切實發揮好引導和管理職能,營造良好的體制、機制條件和綜合環境,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構建產學研一體化的互動創新機制[2]。
[1]王帥.中小企業創新問題研究[J],科教論壇,2009,(12).[2]顧彭.我國中小企業發展與創新研究.[J].經營戰略,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