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海 張保臣
(南昌工程學院體育教學部 江西南昌 330099)
目前普通高校體育俱樂部選項課教學內容更加專業(yè)化,教學安排集中且教學周數較長,更有利于學生體育技能的提高,體育俱樂部選項課的開設,也可為學生興趣廣泛的體育活動打下基礎。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是學生必修課目之一,一般開設時間為2年,很多學校依據自身情況開設了俱樂部教學,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不盡相同。南昌工程學院目前開設了足球、籃球、乒乓球等選項課作為試點,學生在期末或開學初,利用學校網絡選課平臺,根據自身運動基礎以及喜愛的項目進行選課,同時平臺上有各個項目的老師資料及上課時間安排,學生可以自主選擇。
依據乒乓球運動項目的特點,對于技戰(zhàn)術打法不同的隊員要求其有不同的技術特長,我們的教學就是讓其在自己熟悉的技戰(zhàn)術上得到發(fā)展和提高。但是由于我們的考核內容安排不科學,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他們的個性發(fā)展與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有些高校對于乒乓球課程考核還局限在身體素質和技術評定兩個方面,有的學校甚至只有技術評定,忽視了學生的區(qū)域性差異和先天性差異,教師主宰課堂,限制了老師對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學什么,失去了學生自主學習課堂內容的權利和自由,缺乏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影響了教學的效果和目標,這些都是由于沒有科學的考核內容所造成的。
考核時評價的內容和形式單一,評價的主題單一,學生考核最終成績往往決定于課程考試時的表現和發(fā)揮,只重視結果輕視過程,僅僅兩次考試課就決定了一個學生一學期乒乓球選項課程的成績,所以實施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綜合評價是乒乓球課程評價體系發(fā)展的迫切要求。
某些事物一旦被量化,給人的感覺就是客觀、易于操作。同樣乒乓球課程考核用量化指標來評判學生成績,客觀、易于操作,同時教師又特別注重課堂教學的達標(這和部分高校的規(guī)定有關系,要求課堂達標率必須要達到某個百分比),這樣僅僅用生物健康單一的評價方式,遠遠適應不了當前高等院校體育課程教學的需要。
評價體系的指導思想決定了該單項選項課的發(fā)展目標以及方向,通過對一些實施了體育俱樂部選項課的高校的調查和對一些老師以及專家的走訪,認為高校乒乓球課程的評價體系的指導思想是:以人為本、健康第一。它強調了學校體育的目標是通過用合理的運動方式為手段,以強身健體為最終目的,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在構建課程評價體系的過程中,要依據高校體育課程的特點,遵循課程評價體系的目標。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是《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提出的高等學校體育教育的五大培養(yǎng)目標。這五大目標是構建體育課程評價體系過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則,更是單項課程評價體系需遵循的基本原則。
本研究的乒乓球選項課評價體系,是在本校原有乒乓球課程評價體系的基礎上,參照高等學校體育教學評價體系,并通過對開展俱樂部教學較早的高校的調研,結合近幾年的教學改革實踐,并請教專家檢驗,制定而成。該體系包括評價類別、評價內容、評價方式、分值指標。
2.2.1 俱樂部乒乓球選項課評價體系組成
俱樂部乒乓球選項課評價體系由6個部分構成:基本技術占30%、教師評價占20%、課外參與占15%、學生自評占5%、欣賞能力評價占10%、獎勵評價評價占20%。各個組成部分主要以學生和老師為主體,各個指標的控制主要依靠事實為依據,對學生進行客觀真實的評價。
2.2.2 俱樂部乒乓球選項課的評價指標與評價方法
乒乓球選項課評價體系的關鍵是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的構建。因為評價指標是乒乓球選項課評價的具體內容,它是反映學生學習狀況的重要標志,具有明確的導向性;乒乓球選項課評價方法決定了評價體系是否具有科學性、客觀性和可實行性。南昌工程學院乒乓球課程組通過實踐和討論,形成了以下評價指標和具體操作方法。六大評價組成結構在評價學生學習技能時所占比例各不相同。基本技術評價指標主要針對乒乓球專項技術水平、身體素質方面;教師評價主要基于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情況,突出學習態(tài)度、課堂表現等;課外參與評價、欣賞能力評價以及獎勵評價主要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外活動、訓練和比賽,經常關注該項目世界大賽,善于模仿、實踐,提高自身技術技能、比賽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而學生自評側重學生對于自己設定的目標達到情況,突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努力情況。
為了進一步檢驗該評價體系的科學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特訪談了5位教授,對本評價體系的組織結構、評價指標、評價方法以及所涉及各項比例進行論證,專家組對該評價體系給予了肯定,最后的綜合評分都在86分以上,說明可以進入實施階段。
(1)任課教師工作量分配問題。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課外活動進行信息收集,幫助學生設定個人目標,同時新的乒乓球選項課評價體系標準的變更,使教師工作量增加,這就要求學校以及教學部門領導適當增加工作量,使教師充滿工作的熱情,減少反感情緒。
(2)評分標準問題。教師擔心不同的運動項目存在一定的難易差異,影響教學效果。所以在制定考試內容與評分標準時,要按照考試標準化的要求,體育各科考試的信度與效度分別要達到0.60以上,難度在0.70~0.76。另外,占總成績1/5的獎勵評價比例,也有效的解決了不同運動項目的評分標準問題,有利于該考核評價在其他運動項目中的推廣。
(3)學生自我評價的真實性問題。由于現在體育課都是由學生自主選擇,教師會擔心如果對學生要求嚴格很可能會引起部分學生反感,導致學生評教時的分數較低。對與此問題,我們專門做了一份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的評價還是客觀真實的,能夠反映出該運動項目任課教師的工作態(tài)度,這也與我們平時的聽課、查課所反映結果一致。
在普通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的改革中,要求我們體育教學工作者調整并優(yōu)化教學內容,改革創(chuàng)新適合當代大學體育的教學方法,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改革的關鍵是科學構建單項運動項目的評價體系。目前,高校體育俱樂部乒乓球選項課評價體系已經應用到乒乓球的單項教學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這也要求我們體育教育工作者進一步去探索并深入研究。
[1]黃璐.高校體育工作改革探索[J].體育文化導刊,2011(11):86-89.
[2]黃璐.高校體育工作改革的校本化探索[J].浙江體育科學,2011,33(6):61-67.
[3]何智慧.高校體育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報,2013(1):47-49.
[4]陳令偉,董杰,王璋.論健康體育課程的評價內容、功能與方法[J].體育與科學,2007(2):90,91-93.
[5]黃璐.獨立學院體育課程改革的總體思路[J].運動,2011(5):102-104.
[6]黃璐.健美操比賽評分客觀性的檢驗程序[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1,27(2):38-41.
[7]段健芝.大學體育課程改革問題剖析[J].體育學刊,2006(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