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叢林
(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掘港鎮童店中學 江蘇南通 226400)
初中階段使學生身體素質快速發展階段,也是學生身心機能穩步發展的黃金時期,而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則是對學生身心素質發展的最直觀的表現。本文通過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在體育教學中的重要位置、傳統體育教學對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影響、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主要方法展開相應的探索過程。對初中體育教學培養學生體質健康意識的方法進行相應的論述,希望對初中體育教學發展產生積極作用。
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是學生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發展過程的主要體現。對于學生身體機能的有效調節過程是初中體育教學開展的最終目的,使得學生身體機能能夠平衡發展,進而提高學生身心素質。初中生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而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有效培養,則是學生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素質不斷得到發展與進步的關鍵。從學生身體機能發展角度而言能夠充分看出體質健康狀況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性。
學生身心素質的有效培養過程,往往是通過體育活動對學生心理發展以及身體各項機能進行有效調節,從而使學生能夠真正達到身心健康發展的目的。這也是陽光體育運用在初中體育教學廣泛開展的意義和價值所在。初中生身心發展處于萌芽階段,同時也是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而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則對身心發展過程具有一定的體現作用,也是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的關鍵之一。
傳統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通常重視教學過程,而教學過程往往體現的只是教學的表面現象,而對于學生身心素質的發展過程并沒有進行更好的研究與探索。這樣的體育教學結果往往對學生體質健康發展沒有起到根本作用,只是將教學組織過程逐漸變得順利,而教學效果卻很難實現預期目標。這是傳統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發展的阻礙因素之一,也是新時期初中體育教學改革過程中所要面對于解決的關鍵問題。
傳統初中體育教學思想以及理念往往遵循“應試教育”思想,對學生提出教學硬性指標迫使學生對其目標展開相應的體育活動。這樣的教學思想往往在教學中所體現出的只是教學“死板”這一教學現象,學生處于被動參與體育教學活動,對此參與積極性很難得到保證。在這種教學思想下,學生參與積極性受到嚴重的影響,那么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因此也會受到一定程度地抑制,進而對學生身心平衡發展也會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這一問題在當代初中體育教學中較為尖銳,也是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培養過程中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傳統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普遍以球類運動以及田徑運動為主,這對于學生參與積極性的培養并不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對于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培養過程也并不能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學內容的不斷創新研究對于課堂教學效果而言具有決定性作用,也是學生對體育課堂教學全新的認識過程。傳統初中體育教學缺乏課堂教學的“新意”,“放羊式”教學在教學活動中運用現象較為普遍,這些都是對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產生不良影響的重要因素,也是新時期初中體育教學課程改革的重點所在。
教育觀念對初中體育課堂教學影響作用巨大,是學生體質健康現狀不斷發展的重要思想因素。然而傳統初中體育教學思想對于學生體育課堂活動安排并沒有充分重視,很多時候學生體育課程時間主要安排在每天下午后兩節課或者是上午的最后一節課。這一時間學生進行劇烈運動對學生心肺功能會造成一定的損害,而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反而會對學生身體素質以及身體機能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損害。這是傳統初中體育教學中應進行積極轉變的主要方面,同時也是對學生體質健康意識培養過程中應進行解決的主要問題。
素質教育注重學生身心素質的全面培養,進而實現學生各方面能力以及意識的形成。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對于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培養過程以及培養方法首先應以素質教育為根本,對其教學內容進行深入挖掘并不斷進行探索,最終使學生學習興趣能夠逐漸得到激發,進而使得學生對體質健康狀況的認識過程逐步加強。例如在《籃球運球》教學過程中,單一的運球練習過程并不能使學生學習積極性不斷提高,應將與之相關聯的教學內容進行充分挖掘。比如說將運球于傳接球相互結合,學生接到傳球后進行上手左右運球,運十次之后傳個下一個人,學生在街上一個人的傳球做重復動作。這樣的教學內容會將學生學習積極性逐步提高,同時對于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發展產生積極作用。
體育游戲教學過程是提高學生參與興趣的主要手段,也是促使學生體育健康狀況良好發展的必要環節。結合教學內容設計相關體育游戲內容,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能夠學到相關知識,并且這一游戲學生能夠進行廣泛運用,最終實現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良好發展的最終目的。例如在《投擲-投準》教學過程中,可以將籃球定點投籃作為體育游戲的基本部分,將投籃小組競賽游戲與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充分融合,進而對教學內容進行相關滲透。這樣《投擲-投準》教學過程從單調逐漸向多元化發展,進而使得學生參與積極性不斷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能夠得到良好發展。
對于教學內容的深入挖掘與創新而言,通常是對教學相關內容進行相互聯系,從而總結出新的教學過程,對于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產生積極作用。例如在進行《廣播體操分段教學》中,將廣播體操動作分解過程與健美操以及武術運動相關動作進行融合,這樣給予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進而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心態會得到充分轉變,同時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能夠進行不斷發展。這是培養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在教學中應進行不斷研究的重要課題。
體育教學時間的合理安排對于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培養具有積極的促進意義,也是學生參與體育活動心態進行有效轉變的又一根本要素。科學安排學生體育課程實踐對于學生心肺功能以及心理調節會起到一定的積極促進作用。例如很多初中學校將早操作為重要的體育活動,對其重視程度較高。還有很多學校對于大課間體育活動安排較為豐富,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另外也有很多學校將體育課程統一安排在下午前兩節課,而這些時間安排具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對于學生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也會產生積極地影響。這也是培養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主要方法。
新課標實施背景下對于初中體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對于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而言還應進行不斷的探索與研究,促使學生身心素質能夠得到全面的培養。在此之中本文的研究過程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希望能夠得到廣大學者們的積極意見與建議。
[1]田桂娥.體育課中培養學生體質的研究[J].學園,2014(3):153,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