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華
(河南警察學院 河南鄭州 450046)
我國高校學生身體素質呈現出不斷下降的態勢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來了高校體育課程的功能的不斷喪失,面對這種情況,高校當務之急就是要對體育課程進行一個重新的設計,全面的反思體育課現有的問題,基于學生鍛煉需要進行的體育課程調整優化,激發學生參與體育課程的積極性,充分發揮體育課程在大學生成長中的作用。從目前我國體育課程的設置模式來看,模式僵化是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這導致學生的鍛煉需要得不到有效的滿足,學生鍛煉興趣無法得到激發,久而久之就導致了學生身體素質的下降。面對高校體育課程的痼疾以及由此帶來的嚴重后果,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來推進體育課程的創新,成為了每一個高校體育工作者都必須要是納入思考的課題。
我國高校體育課程目前存在很多的突顯出問題,這些問題存在使得大學生的鍛煉需要得不到有效的滿足,對我國高校體育課程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發現,這些問題既有高校體育模式本身存在缺陷,也有外部條件的限制,本文將這些問題進行歸納梳理如下。
目前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模式非常單一,這與高校學生鍛煉需要呈現出來的個性化要求存在巨大矛盾,在教學模式方面,高校體育課程基本上就是三段式的體育教學模式,課前活動、理論講解、自由練習,這種教學模式與大學生個性化的凸顯格格不入。整個教學過程基本上就是教師主導,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充分的尊重,缺少興趣性、科學性。教學模式單一僵化的誘因主要在于教學目的、教學理念等方面存在偏差,高校體育教學目的依然停留在運動成績以及運動知識的提升普及方面,忽視健康第一的體育教學理念要求,結果導致教學模式枯燥無味,極大的影響到了大學生的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在教學評價方面,高校體育課程狹窄的評價內容、落后的評價方法以及單一的評價主體導致評價說對于體育課程的改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在評價內容方面,基本上局限于對學生運動成績的評價,忽視對體育其它功能方面的評價,在評價方法方面就是簡單的成績橫向排名,在評價主體方面,教師評價為主導,學生沒有成為評價主體。既有的體育課程評價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很容易就會造成學生對于體育課程產生厭惡心理,并最終影響到學生終身鍛煉興趣的培育,同時對于其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也是一個打擊,影響到體育課程的功能的充分發揮。
很多高校對于高校體育課程的重視不足,對于高校體育課程在學生健康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沒有一個全面的認識,高校體育課程有被邊緣化的趨勢,在這種理念下,高校在體育設施的投入方面就顯的比較慳吝,不愿因對體育設備進行更新以及補充。其結果就是目前我國很多高校體育設施非常陳舊,大部分的體育課程都是跑步、體操等對于體育設施要求不高的項目,此類項目單調乏味,對于大學生個性化的鍛煉需要來說明顯的難以滿足。高校體育課程模式創新的基礎之一就是體育設施,沒有體育設施的跟進,體育課程模式創新自然會大打折扣。高校體育教師很多時候也想對于體育課程模式進行創新,舉例而言,引入各種健身器械,提升學社鍛煉興趣,但是因為設備的限制,這種想法難以轉變為現實。
高校體育學科教師相對其它學科來說,在學歷層次、知識素養等方面具有一個明顯不足,加上體育學科在高校不受待見,各種資源的分配方面,體育學科教師都明顯處于一個弱勢地位,這也導致體育課程老師沒有動力去進行自我的提升,久而久之體育課程老師的教學素養與學生要求之間會有一個更大的落差。教師素養的欠缺反映到體育課程教學方面,那就是教學理念落后、教學創新不足、教學評價不當等等,教師作為體育課程的組織者,其素養的高低可以說直接決定了體育課程的效果。而體育教師素養偏低的原因在于高校對于體育學科重視不足,在人才引進中標準要求不高,加上的對于體育教師的培訓不夠,雙方面的因素導致高校體育教師素養偏低。
針對當前的高校體育課程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結合作者自身的體育課程教學經驗,本文對高校體育課程設計具體路徑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針對性建議,希望能夠給高校體育課程創新帶來有益的思考。
為了更好的滿足大學生鍛煉需要,高校在體育課程教學模式創新方面要不斷努力,高校體育教師要解放思想,不斷創新,深入到大學生中去調查大學生的鍛煉需要,并據此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這樣的教學模式才能夠更容易激發學生的鍛煉興趣。舉例而言,在教學模式方面,高校可以引入諸如游戲教學法、競爭教學法、分層教學法等,在體育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中,高校管理者以及體育教學者應在明確的高校體育教學目的的基礎之上,樹立符合大學生鍛煉需要的體育教學理念,將健康第一的教學理念貫穿到整個教學活動中去,實現教學模式的更加新穎,更加有趣,教師與學生之間通過雙向溝通,就教學模式不斷調整,最大限度的將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激發出來。
在教學評價方面,高校體育課程設計可以將大學生這一群體納入到評價體系之中,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以及相互評價,這樣構建一個全方位的評價體系,克服教師單獨評價存在的不足。在評價方法方面,引入多元化的評價方法,注重評價方法的創新,可以將體育成績排名這種評價方法轉變為優良中差這種定性的評價方法。在評價內容方面注重評價內容的全面性,避免評價的內容的單一以及固化,利用評價內容的引導功能,讓學生的鍛煉目的更加全面。教學評價中大學生的鍛煉需要教師要利用調查訪談等方法進行分析,將鍛煉需要作為評價每一個學生的主要指標,實現評價的針對性,并指導體育課程設計。
體育設施是體育課程創新的基礎,脫離了的體育設施,滿足大學社鍛煉需要的體育課程創新也就成為無源之水。針對高校體育設施陳舊以及匱乏這一現實,高校在體育設施投入方面要給與一定的重視,通過對大學生鍛煉需求進行充分調研,據此投入資金補充體育設施,舉例而言,一些學生對網球、桌球等比較感興趣,高校可以投入一定的資金購買相應的體育設施,為開設相關體育課程創造條件。同時在這些設備的充分利用方面,高校管理者也應該根據終身體育的要求,對大學生的使用進行放開,通過科學合理的制定體育器械使用規章,最大限度的發揮體育設施的作用。高校在體育設施更新補充方面,為了彌補資金不足,可以與社會上的體育健身中心進行合作,學校可以提供一定的場合,吸引社會投資,利用這些健身中心的設施,雙方互取所需。
高校體育作為高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于學生健康發展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對高校管理者要有一個全面而正確的認識,重視提升體育教師的素養。對于體育課程教師的引進,要制定一個相對嚴格的標準,摒棄以往的用體育運動成績作為體育課程教師選拔主要標準的作法,畢竟運動成績好并不代表其能夠扮演好教師這一個角色,體育課程教師的勝任特征不僅僅局限于運動成績。通過對體育課程教師崗位的勝任特征進行分析,嚴格按照勝任特征來進行體育課程教師的選拔,打造一支高素養的體育教師隊伍。與此同時,高校應加強對于體育教師的考核培訓,通過培養讓體育課程教師了解體育教學領域內更新的教學理念,掌握更好的教學方法,從而提升體育課程教學效果,滿足大學生的鍛煉需要。
高校體育課程優化設計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作,同時還涉及到體育教師、高校管理者、學生等諸多主體,需要構建一個暢通的渠道進行深入的溝通,這樣才能夠立足于大學生鍛煉需要,探索出來一個切實可行的高校體育課程設計路徑,從而推動高校體育課程的不斷優化,滿足大學生鍛煉需要,充分發揮高校體育課程在大學生身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1]吳佳偉.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改革之我見[J].運動,2013(17).
[2]張暉基.于全人教育需求的高校定向運動課程設計[J].考試周刊,2012(51).
[3]張路萍.高校體育課程教改走向研究[J].體育師友,2013,36(1).
[4]林遷.淺析體育教學中融合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J].工會博覽·理論研究,2010(5).
[5]楊華靈.論現代教育技術與體育教學模式改革[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