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光祥 張歌 尹偉 鄭曉梅
(江蘇理工學院教育學院 江蘇常州 213001)
盡管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作為承擔體育功能的體育課程的理念有了很大的調整。但在實際的體育課程教學中,體育新課程改革中詣在加強素質教育的理念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與執行。由于受到傳統體育教學思想的影響,目前的體育教學現狀并不樂觀。尤其是小學,作為課程改革的第一環節,還有較多的不足之處。[1]單調的教學方法、落后的教學手段、陳舊的教學內容等仍被目前大多數小學體育教師采用。
在積極尋求有效解決傳統體育教學弊端,實現小學體育教學方法新突破的研究中,課題組成員結合國外學校體育教學開展的先進經驗與模式,發現“素質拓展訓練”融入我國小學體育課程教學中有著廣泛的價值與應用意義。基于以上考慮,本文就素質拓展訓練融入小學體育課程教學中的價值及可行性進行論證。
素質拓展訓練是現代西方國家流行的教育與培訓方式,其英文名為Outward Bound,亦可譯作“拓展”、“外展”。[2]它發源于英國,二戰期間德國人經常成功襲擊英國大西洋商務船隊,致使船員傷亡慘重。但人們發現幸存者往往是求生意志最頑強的人而非都是體能較好的人,于是漢思等人開始創辦“阿伯德威海上學校”以訓練年輕海員的海上生存技巧。由此,素質拓展訓練這一與眾不同的教育培訓方式被引進到職業培訓、團隊訓練等更廣的領域,訓練目標也由單純的體能、生存訓練擴展到心理、人格、交際訓練等。[3]
現代意義上的素質拓展訓練,是指利用多種典型場景和活動方式的組合,在設定的陌生情景或特定環境條件下,通過專門設計的具有挑戰性的課程,以團隊學習和個人挑戰為組織形式,以身體感官運動為依托,以趣味游戲為主要活動形式,以分享感悟為反饋手段,讓團隊和個人經歷一系列的考驗,最終促進參與者體質健康的增強、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團隊合作意識的形成等方面的全新學習方法和訓練方式。它具有典型的體驗性、互動式性等特點,是一種兼具體能和實踐的綜合素質教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的導向是小學生積極參與體育課堂的重要影響因素。素質拓展訓練作為具備體能訓練與趣味性等為一體的運動形式,與傳統體育教學相比,其具體項目的引入更能夠吸引學生,有效提高學生參與體育課堂的興趣。因為素質拓展訓練項目的開展不僅具有體育游戲的趣味性,而且又有體育傳統競賽嚴格的規則要求,比如“穿出電網、孤島求生、激流勇進”等項目,都是在構建虛擬場景的背景下,在簡單器材的配合下進行的活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的組織形式,在無形中促使學生充分發揮動手動腦能力,激發學生競爭、團隊協作的意識。學生在心情愉快的狀態下參與項目練習,也使教學活動的開展更為順利。調查發現,參訓后學生普遍覺得心情愉快,甚至最害怕體能挑戰的學生也能在這種訓練項目中找到快樂。
不難發現,現代體育教學更加注重學生身心健康的和諧發展,即協調培養學生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品質,它體現了體育教學目標的物質基礎及心理基礎。而這些是從事一切學習生活的前提,只有良好的身體體能,才能定下心來認真學習。作為一種需要體力和智力的運動,素質拓展訓練能夠有效鍛煉小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學校進行的傳統體育課程相比,素質拓展訓練具有趣味性、靈活性和開放性等傳統體育課堂教學所不能比擬的特點。在素質拓展訓練過程中,參與者要在預設的情境中“翻山越嶺”、“跋山涉水”,完成這些項目都需要一定的體力和運動能力。這些訓練,滿足青少年在生理方面發展的要求,符合“健康第一”的體育教育理念。[4]
與以往不同,新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提出要通過體育課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要改變傳統體育教學中,過于強調競技運動知識和技能的系統化和正規化,完全將競技運動的內容和方法移植到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傾向。[5]但傳統體育教學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涉及到心理健康目的的很少。而素質拓展訓練的引入恰好可以彌補現有教學內容在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方面缺失,其大部分項目都是針對提高人的心理素質而設計的。它利用自然環境或者人為設置的各種復雜場景,以心理挑戰為重點,側重培養參與者的情感體驗與意志品質。在項目完成過程中,參與者常常會在復雜和驚險的情境中遇到各種“艱難險阻”,如在“空中斷橋”中,挑戰者會面臨在高空中跨過空擋,一不小心就會有跌落的危險。像完成此類項目,學生就必須充滿勇往直前的自信與勇氣,在探索嘗試的過程中克服弱點,激發潛力,獲得正能量,從而有效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與傳統的體育類游戲和競賽相比,素質拓展訓練以改善學生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為目標,通過設置以組隊形式參與的項目,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理解、配合。教師可以設置很多特定的場景,學生在參與中既要與他人進行有效溝通,闡明自己的意見主張,又要在理解、接納他人意見的基礎上合作完成任務。例如,在完成“盲人方陣”項目中,十多個被蒙上眼睛的學生要在一定的時限內將一根繞亂、打結的長繩理好并拉成四邊都相等的正方形,而且四條邊上的學生數目要相等。若要成功完成項目,就必須得達成一致意見,而達成一致意見的前提基礎是參與者之間要進行充分溝通,學會傾聽他人想法。在這樣嘈雜的環境中,怎樣清楚表明自己的想法、怎樣說服同伴采納自己的建議,將是對每個學生語言表達和溝通交流能力的最大考驗。無形之中提高了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識,鍛煉了社會技能,為成功邁向社會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按照素質拓展訓練的訓練目的來分,其可以劃分為身體素質拓展教育、心理素質拓展教育、社會素質拓展教育,而三者的共同特征可以概括為創新素質方面拓展。當今社會,創新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實踐能力人才素質的必備要素。而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又是素質教育中的重點。激發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正是素質拓展訓練的重中之重。像“孤島求生”、“穿越電網”等很多項目都是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而設計的。這類項目的特征是沒有固定或唯一的解決方法和途徑去完成任務,要求參與者結合日常生活經驗,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親身實踐,發揮聯想去創造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素質拓展訓練為學生激發創造性思維、培養實踐動手能力搭建了一個充分展示自己的平臺,學生能在自由發揮的基礎上提高自身的創新實踐能力。
素質拓展訓練以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的,而學校體育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身心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由此看來,二者的目的具有一致性。同時二者在訓練的途徑與方式上也具有很強的相似性,素質拓展訓練是將訓練項目滲透到參與者的行為體驗中,在針對性的指導下,學生必須激發面臨身心挑戰時的潛能和運用最貼近任務情境的思維行為方式,從而為完成任務、形成更好的行動方案而轉變原本觀念轉變。同樣,學校體育教學也是在學生反復不斷練習的基礎上,完成動作技能的學習和相關體育意志品質的培養。此外,素質拓展訓練和學校體育教學都是采用體驗式的學習模式。素質拓展訓練設計特定的場景來讓學生通過活動發現自己平時沒有意識到的問題,得到一種體驗,這種方式與學校體育教學的模仿練習和教學比賽很相似。
素質拓展訓練把安全保障作為學生完成項目任務的首要責任。在完成期間,安全保障是首要工作,所有的項目必須經過嚴密的安全系數評估才能允以開展,未經評估或不達要求的項目是禁止開展的。而且各個項目的開展必須由受過一定專業培訓的素質拓展訓練師(體育教師)嚴格執行安全要求,全程監督學生完成。此外,有些學校由于經費、場地等原因缺少開展素質拓展訓練所需的專門器材,導致部分項目出于安全考慮而無法開展的,體育教師完全可以適當降低某些項目的難度和要求,并在積極利用現有的器材的基礎上開展一些類似的項目,給予適時的指導和監控,同樣可以取得原先類似的效果。所以說,體育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條件選擇適合本年齡段學生難度的項目以確保安全。
綜合考量國內外開展素質拓展訓練的項目所需的條件設施,其具體項目的實施開展對于場地、器材等硬件的要求比較簡單,且硬件設施的建設和維護費用一般學校都可以承受。對于場地而言,在前期場地建設過程中,可以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學校的地理狀況、原有場地設施等來設計建設和改良。而且其靈活多樣的訓練方式使得其所需的場地要求很容易滿足,甚至一片空地、一個空教室就可以開展素質拓展訓練;對于器材而言,一般素質拓展訓練所需的器材大致有長短繩、體操墊、接力棒、眼罩等比較簡單的器材,而且器材的擺放也相對集中,節省場地,又便于指導。此外,很多項目開展時基本用不上器材,為達到同一個目標許多項目又可供選擇,這就大大降低了對于場地器材的要求。
從一定程度上來講,學生完成素質拓展訓練中的每個項目好比在玩一場場游戲,而游戲中的“裁判員”、“指導員”,普通的小學體育教師完全可以勝任。他們在正式成為教師前必須經過嚴格的測試與考核,在若干年的教學經歷后也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而且他們對教育學、心理學等有關師范學科的知識也有一定的了解,所以他們對于素質拓展訓練開展所必備的項目規則和指導語等很容易就可以掌握。重要的是置身于校園中有較為濃厚的學習氛圍,進行簡單的培訓與學習,更加有利于他們進行再教育與學習,能夠對項目的訓練目標和回顧要點進行學習和掌握,順利組織學生進行練習并能夠在團隊經驗分享時給予適當的引導和點撥。
素質拓展訓練作為一種全新的、體驗式的學習方法,不但能提高小學體育課堂的教學質量,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心理健康得到鍛煉,其不僅是對學校體育傳統教育的有利補充,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巨大作用。當然,青少年在對事物的認知方面仍然是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導,其思維品質最突出的特點是矛盾性的表現,[6]必須要充分考慮到青少年不同于成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素質拓展訓練課程設計才是有利于青少年身心發展的。[7]因此,綜上所述,結合實際情況在小學體育課程中開展素質拓展訓練不僅具有很大的價值而且是可行的。
[1]張宏城,魏磊.小學體育課程改革實施現狀與對策研究[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6(4):54.
[2]裘靜芳.拓展訓練融入學校體育課程的可行性探討[J].體育與科學,2008(3):91.
[3]于振峰,王晨宇.關于將拓展訓練融入體育教學的理論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4(3):16.
[4]孫宏斌.青少年素質拓展訓練初探[J].教育新觀察,2008(9):5.
[5]蒙軍,董必凱.新課程標準下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8(7):144-145.
[6]鄧樹勛,王健.運動生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曹國強.我國青少年拓展訓練熱潮中的冷思考[J].科技信息,2007(16):408.
[8]朱江.感覺統合訓練融入小學體育課程的策略研究[J].重慶大學,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