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國 李曉嬋 宋曉玲
(大連海洋大學 遼寧大連 116023)
現代社會是個快節奏生活、高強度工作的生活方式,人們已經開始厭倦這種快速發展的社會節奏,希望自己能夠平靜下來,欣賞一下自己身邊的美好事物。這就需要鍛煉和培養人的一種心境和活動方式。瑜伽作為一種呼吸柔和、動作緩慢的運動方式,恰好彌補了人們由于工作、生活中的快節奏所缺少的輕松和快樂心境。因此高校設置瑜伽課程有助于學生后期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在學習中調整自己的身體、心理和精神上的壓力,能夠輕松對待。
本研究主要抽取12所高校大學生、相關專業的教師、專家為調查對象。
根據論文研究的需要,系統檢索與查閱等有關瑜伽相關學術著作方面的文獻資料。
在查閱文獻資料、調查目前高校瑜伽開展基礎上,分別設計了高校瑜伽課程開展現狀的調查問卷和相應的專家調查問卷,對高校開展瑜伽教學的必要性、可行性進行了問卷調查。
對調查問卷的結果進行常規數理統計處理。
在查閱有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針對本研究內容的需要,分別對體育院校、師范院校、社會瑜伽教練等23位資深人士對本課題中涉及的有關問題進行了訪問調查。
采用分析、綜合等邏輯方法,對相關資料進行分析探討。
雖然近年來我國一直在提倡,減壓、放松并且倡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但是處于轉型階段的社會,做起來是比較困難的。因為每當社會變革之時都會引發社會結構、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方式等根本性的變化,所以這個時期迫切需要一種能夠讓煩躁的心平靜下來的活動方式來調節。瑜伽作為一種呼吸柔和、動作緩慢的運動方式,將人的心理、生理和精神集于一體,通過運動身體和調控呼吸,可以完全控制心智和情感,以及保持永遠健康的身體,避免對社會環境產生不好的后果,減少人們的壓抑情緒,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理所當然開設瑜伽課程是能夠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
現代生活節奏快,競爭激烈,壓力較大。當然,適度的壓力也是必要的,因為壓力可以激發興趣,振奮精神,使人精力充沛。但是,如果這種壓力超過我們所能承受的限度,身體就會感到緊張不適,自我免疫力下降,體力不支,有時還包括心理上的挫敗感、肌肉緊張(可導致脊椎疼痛)、疲累不堪、呼吸短促甚至神志不清等。
瑜伽包含伸展、力量、耐力和強化心肺功能的練習,促進身體健康,有協調整個機體的功能,學習如何使身體健康運作的同時也增加了身體的活力。此外,培養心靈和諧和情感穩定的狀態也引導你改善自身的生理、感情、心理和精神狀態,使身體協調平衡,保持健康。人體的神經系統、內分泌腺體和主要器官的狀況決定著一個人的健康程度。有規律的瑜伽練習有助于消除心理緊張,以及由于疏忽身體健康或提早衰老而造成的體能下降。因此練習瑜伽能保持活力,令思路清晰。
在校學生的身體健康問題是當今社會非常關注的問題,由于國家體制的不同、社會文化的差異,致使在選拔人才方面上有很大的區別。中國人比較看重學習成績,也就是所謂的分數,從每年的中考、高考、研究生選拔上不難看出;而西方國家看中的是能力和你的身體、心理等多方面的健康程度,這就造成了中國青少年時期的身體狀況有些欠佳。中國學生每個學習階段的學習任務是比較繁重的,而且由于經濟上的落后使國家一直處于被動挨打的階段,這就造成重視文化,形成知識是成就一切的思想根源,而忽略了體質的發展。其次,進入大學校園之后,相對學生學習狀態比較輕松,就業壓力比較大,學生應該學習和掌握一種能夠使自己身心全部放松的體育項目。瑜伽課程由于其自身的特點,能夠被大多數學生所接受和喜愛,并且它并不是女生的特權而是男女生皆宜的一個項目。因為瑜伽課程更是一種陶冶人的性情的過程,只不過是通過身體這個媒介進行傳遞和學習。
具體地說,高校大學生通過對瑜伽的學習,可以增強學生們的身體素質,改善學生們的精神狀態,使他們能夠有一種泄壓的方式,從而對學生們心理健康的發展、社會的適應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幫助。瑜伽就是一個通過提升意識,幫助人類充分發揮潛能的體系。瑜伽姿勢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人們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種達到身體、心靈與精神和諧統一的運動方式。瑜伽的函義為“結合”,“平衡”,“統一”,不僅是知性的、感性的,而且要理性的去實踐“它”,瑜珈是讓我們去身體力行的運動。
21世紀是教育和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是知識密集、人才競爭日趨激烈、教育更加人性化、社會化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時代。高等教育是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在整個教育系統中它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再大學教育中,學校相對重視學生專業知識的教育,忽視了學生有關身體健康、精神健康等方面的教育。而學校的體育教學也主要通過運動技術的學習,掌握一些運動技巧并使其發展成終身體育價值觀。所以說體育教學一般停留在第一層關注身體的鍛煉與健康,而關于學生的精神、內心世界卻很少涉及。而瑜伽課程的展開能夠彌補一些人文精神上的缺失。因為瑜伽是生理上的動態運動及心靈上的練習,也是應用在每天的生活哲學。瑜伽的最終目標就是能控制自己,能駕御肉身感官,以及能馴服似乎永無休止的內心。通過把感官、身體與有意識的呼吸相配合來實現對身體的控制。這些技巧不但對肌肉和骨骼的鍛煉有益,也能強化神經系統、內分泌腺體和主要器官的功能,通過激發人體潛在能量來促進身體健康。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指導剛要》(以下簡稱《綱要》)為高校開展瑜伽教學提供了政策支持。新《綱要》是國家對高校大學生在體育課程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新時期普通高校制定體育課程教學大綱,是進行體育課程建設和評價的依據。新《綱要》從八個方面共提出二十三條對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的體育課程做出了全面的要求和詮釋。包括課程的設置、目標的設置、教學的內容于教學手段等諸多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解讀。對高等學校設置體育課程的實用性非常強。在這種有力的支持下,開設瑜伽課程是非常可行的。
高校體育資源是高校體育活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實施技術條件,也是保證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正常實施和有效開展的基礎保障。高校的體育資源可分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兩種。就普通高等學校有形資源而言,需要擁有相對完備的體育教學器材、場地、場館和各類的體育設施。相關資料表明,高等院校的體育設施是相對較好的,其設施基本可以滿足高等學校不同體育項目的設置和開展。為研究普通高校順利開展瑜伽課程,我們就其普通高校開展瑜伽課程的硬件條件設施進行了可行性調查。
首先就高等學校整體條件是否滿足瑜伽課程開展的需要設置問卷進行調查,分很滿足、較滿足、一般、不太滿足和不滿足五項。根據調查結果顯示,67.6%的學生認為高校能較好的滿足瑜伽課程的開展,高校開展瑜伽課程的條件涉及到“師資”、“教學設備”、“課程教材”三個方面。從師資力量上來看,每所高校都具備了大量的藝術體操和健美操老師,由于藝術體操課程和健美操課程的開展比較早,發展比較成熟,老師具備的相關素質和能力也頗高,所以能夠很順利的轉換教學內容和形式進行有效的教學;教學設備上瑜伽課的環境要求基本上與藝術體操課程和健美操課程的環境要求是一致的,也可以在多增添一些瑜伽墊就可以了,所以在不重復浪費資源的基礎上還豐富了課程的多樣行,可謂是一舉多得;關于課程教材方面的調查:雖然目前沒有正規的瑜伽教學教材,但是社會上流傳了很多種瑜伽流派和動作,這位瑜伽課程的開展提供了豐富的內容資源,可選擇的資料也較為多樣化。
這與瑜伽本身的特點是分不開的。瑜伽是一種非常古老、神秘的運動方法,集哲學、科學和藝術于一身。瑜伽的基礎建筑在古印度哲學上,數千年來,心理、生理和精神上的戒律已經成為印度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古代的瑜伽信徒發展了瑜伽體系,因為他們深信通過運動身體和調控呼吸,可以完全控制心智和情感,以及保持永遠健康的身體。國人最早認識瑜伽,應該是1985年中央電視臺連播的張蕙蘭瑜伽術教學片,這是很多人認識瑜伽的開始。
(1)瑜伽課程的設置,豐富了我國高校的體育教學內容,并能按照《綱要》的指導進行有效的實施。(2)瑜伽課程的設置能夠滿足了學生們對瑜伽學習的現實需要,并能有效的幫助學生們調整心態,處理好人際關系。(3)異國文化的學習和了解,正確對待各國的文化特點。
[1]室利·阿羅頻多.瑜伽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1-320.
[2]艾揚格.瑜伽之光[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2005:1-40.
[3]毛振明.中國體育教學改革的成果、若干理論建樹及課題[C].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2007:307-311.
[4]劉海元.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下降原因及解決對策[J].體育學刊,2008(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