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學凱
(邵陽學院體育科學學院 湖南邵陽 422000)
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及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精神的滿足及享受成為很多人追尋的目標,加之工作壓力大,越來越多的人習慣利用空閑時間選擇合適的地方旅游,放松身心。以前單純的欣賞自然風光、山山水水,而現在人們逐漸喜歡上了集健身、娛樂、探險和自然風光、文化氣息為一體的休閑旅游,在欣賞美景的同時感受當地的文化氛圍,健身健心,陶冶情操,讓精神領域有進一步的提升,體育旅游也從此逐漸成為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湘西地區旅游業為該地區龍頭產業,帶動了的當地的經濟發展,提高了當地人們的生活水平,同時也將神秘湘西的美及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得到更廣泛的弘揚和發展。因此,加強對湘西地區體育旅游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不僅豐富了旅游文化市場,同時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帶動湘西地區的經濟發展進程。
湘西地區是土家族和苗族為主,其他少數民族雜居的地方,構成了“大雜居小聚居”的人群特點,正是這個神奇的地方,創造出了各具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在豐富當地人民的業余生活外,也給外來游客增添了許多樂趣,讓人流連忘返,湘西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也因此得到進一步的推廣和發揚,廣為人知。在思想上,這無疑促進了人們在精神和情感上的交流,帶動不同地域和不同地方的體育文化及旅游文化之間的傳播和交流。如果有更多類似的體育活動能夠整理投放旅游市場,將會進一步推動旅游文化市場的發展。
據了解,目前廣泛運用到旅游中的湘西體育項目主要有:苗鼓、跳竹竿、踩高蹺、蕩秋千、舞龍舞獅、踢毽子等,還有一些民間體育或雜技在旅游景點的精彩演出,讓游客們大呼喝彩,并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但是好多這些類似的傳統體育項目正面臨失傳或變異,所以如何更好的搶救和保護這些民族文化旅游資源,成為當今少數民族地區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旅游成為少數民族地區傳統項目開發利用的另一平臺,有利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湘西地區旅游發展迅速,與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有關外,還與民族和地方的文化有特色相聯系,顯示出無窮的民族風情,吸引著國內外廣大旅客的參觀。而民族傳統體育作為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對其進行開發與利用,化生成為旅游產品,讓游客對民族文化渴望了解的心理需要得到滿足,“體育搭臺,旅游唱戲”,不但增強旅游業的競爭力,同時也可以帶動湘西體育事業的發展。
湘西地區素以神奇和美麗聞名全國,鳳凰古城、猛洞河、流沙瀑布等,當地美麗的山水風景、豐富的歷史文化及濃郁的民族風情等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有學者對湘西進行概括為:“湘西是在沈從文的書里,在黃永玉的畫里,在宋祖英的歌里”。近幾年,來湘西旅游的游客每年達1000多萬,其中有很多是來自海外的游客。旅游業成為湘西地區的龍頭產業,在湘西經濟發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除了風景如畫,文化氣息濃厚之外,湘西的體育旅游是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民族傳統體育這方面,項目資源豐富、特色濃、發展前景廣,如果能夠得到進一步合理的開發與利用,對湘西旅游業的發展來說,無疑是錦上添花,使湘西經濟發展再上一個新臺階。據調查了解到,湘西地區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種類繁多,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如苗鼓、蕩秋千、踩高蹺、舞龍舞獅、擺手舞、踢毽子等,還有在湘西民俗節日當中,比如三月三、六月六、趕秋節、等開展豐富的民俗體育活動,有上刀梯、搶花炮、跳竹竿、跳猴兒鼓、苗鼓表演、跳擺手舞等。如果可以將這些豐富的體育項目得到很好的開發與宣傳,對體育旅游業及當地經濟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通過調查,到目前為止,在國家節慶日及湘西民俗節日期間,來湘西地區旅游的客流量大大高于平時,分析其原因,節假日人們的空余時間多,可以滿足旅游出行。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這些節慶與民族集會里,具有大量的當地民俗活動,人們載歌載舞,少數民族體育活動開展異常熱鬧,非常值得各方游客的參觀與感受,所以國內外游客絡繹不絕,紛紛匯聚與此。
湘西在地理位置上還屬于偏遠山區,在經濟上較為落后,所以開發湘西旅游的資金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制約性,所以難免在開發力度上受到限制。目前總的來說,湘西地區自然人文價值的旅游資源開發比重大于體育旅游資源,所以,當地有些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傳承人為了生計投身其他工作,使得類似的精彩活動在平時開展較少,開發的也不夠充分。
由于一些客觀原因,這些體育旅游項目大多數只在民俗風情較濃厚地帶的表演區進行,通過展示各種原汁原味、原生態的湘西民族體育旅游的風采,來滿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所以還有一部分地區在體育旅游這個方面開展的還不夠充分,加之宣傳力度不夠,導游對當地體育旅游文化理解的不多,導致各地游客對湘西的一些旅游資源還不是很了解。
湘西地區體育旅游在宣傳力度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進一步提高。這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通過媒體、報道、海報宣傳等方式對外宣傳,讓更國內外更多人了解湘西的體育旅游,被當地的風土人情、趣味十足的體育項目吸引過來。另一方面是需要加強對當地廣大群眾的宣傳力度,普及他們相關理論知識。比如借助體育協會組織、體育文化站對當地開展的民族、民俗體育場面錄制成視頻,對項目內容的典故、內涵及意義進行知識普及,尤其是對當地導游相關知識的培訓,將當地民族體育文化宣傳的更到位,促進湘西地區體育旅游的和諧良性發展。
湘西地區體育旅游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扶持,這需要政府對湘西民族體育的傳承和可持續發展引起重視跟關注。到目前為止,針對民族地區傳統體育的保護法律還不夠,最新的更是少之又少,在相關活動的開展缺乏相應的政策法規來支撐。另一方面,在經濟投入方面,需要一定資金支持。當地體育文化站,應該跟當地旅游服務部門進行協商與合作,在自然人文資源的投入與民族體育旅游資源兩個方面的投入比重上合理調節,在經濟上給予必要的支持。
湘西地區民族和民俗體育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開展較為簡易,人們喜愛度較高,尤其是外來游客,甚是被當地的民俗風情、濃厚民族氣息的體育項目所吸引。但是到目前為止,真正引用到當地旅游當中的民族體育項目不多,還有很多即將瀕臨消失的或還為挖掘出來的民族體育項目有待合理開發。國家在政策上也可以優先給民俗體育傳承人和藝人給予特別的經濟補助,提高其絕學的技能,并鼓勵多招徒弟,傳授他們技藝,讓當地更多民族體育項目被合理開發和保護下來,融合旅游這個平臺,推動湘西體育旅游事業的繁榮發展。
[1]關輝,羅思遠.對云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業發展的思考[J].楚雄師范學院,2004(12):77-79.
[2]饒遠,張云鋼.中國西部體育旅游資源的開發思路[M].云南大學出版社,2002(4):69-72.
[3]鄭國華.廣西少數民族體育旅游的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03(2):7-9.
[4]楊莎莎,曾鵬.試論民族體育旅游可持續發展觀[J].特區經濟,2005(4):111-112.
[5]顧濤,陸元兆,楊永亮,等.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資源評價[J].體育學刊,2002(3):49-51.
[6]丁世勇,鄭國華.民族體育旅游的規劃淺析[J].首都體育學院報,2004(2):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