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云霞
(蘇州大學體育學院 江蘇蘇州 215021)
1995年6 月20日國務院正式頒布《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在對不同地區、行業、人群的基本要求中明確指出“積極發展社區體育”。家庭是社會有機整體的“細胞”,家庭體育則是社會體育形態的一種。因此,研究和探討家庭體育的特點、功能及和社區體育的相互關系對社區體育的順利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家庭體育作為社會文明現象,它與學校體育、社區體育有許多相同特點,也有自身具體特點。
在如今的社會生活中,一切家庭體育都鮮明地具有人際關系的親近性,如父子關系、母女關系、夫妻關系、母子關系等,這一特點是其他體育形態不具有的,這一特點使得家庭體育運動中的人際關系更易相處,感情更易交流和溝通,且不具有任何的功利色彩。
與學校體育相比,家庭體育的內容及其廣泛,凡是與健康與娛樂有關系的一切內容,從競技體育中各種項目如籃球、排球、羽毛球等到民傳統項目中的氣功、武術套路還包括體育旅游、散步、釣魚等都能從家庭體育中看到,且隨著時代的發展,它的內容還會不斷豐富。
調查表明,我國家庭體育活動大部分是在閑暇時間進行的,如:早晨上班上學之前、上班途中、晚上在家。更多的家庭主要是利用節假日,全家人一起參加體育鍛煉。活動場所主要是在家庭附近的公園、學校的操場、家前屋后的空地、家庭所在社區提供的鍛煉場所,或在自己家中,以就近方便隨時運動為原則,沒有固定的場所安排。因此,家庭活動的時間和方式非常靈活。
從實際上說,家庭體育與學校體育不同,它是一種終身體育,時間最長。父母與子女朝夕相處,通過經常性的家庭體育活動,使家庭成員養成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這就使家庭體育具有長期性和連續性。良好的家庭體育活動氛圍對孩子形成終身從事體育鍛煉的習慣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與作用。
現代社會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社會成員要承受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壓力,容易引起其官兵便和功能失調,造成生理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等,而生理健康也會影響心理健康,導致各種疾病。經常性的家庭體育鍛煉,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有效的預防各種疾病,增強體質,形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現代生活方式和衛生習慣,保證家庭成員生理和心理健康。
家庭體育的教育功能表現為長輩對未成年后代身體鍛煉的引導、熏陶、影響、嬌正以及傳授一般的體育運動方面的知識、技術、技能和體育價值觀念,有助于培養下一代對體育的興趣、愛好和養成體育活動的習慣,正確掌握基本活動技能,為青少年的身心協調發展打好基礎。具體表現為:家庭體育為家庭教育提供了條件,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體育是終身體育的起點和歸宿;家庭體育促進兒童青少年個性的形成與發展。
家庭體育活動中的人際關系是最親密的人際關系,他們的思想感情能得到充分的交流。家庭體育調節感情功能主要表現在:家庭成員共同參加健身活動,在鍛煉和競賽中沒有長幼之分,相互平等,相互幫助,相互配合,有助于感情交流,形成共同的感情基礎,從而使家庭和睦,朝氣蓬勃,幸福美滿。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消費單位。家庭消費水平將直接影響著整個社會的總體消費水平。美國學者溫德爾·貝爾和小安德森等人將家庭消費分為3種類型:(1)是“以家庭為中心的家庭”,這類家庭較重視對孩子的教育投資。(2)是“以事業為中心的家庭”,這類家庭有很強的事業心,家庭消費主要投放在事業的發展上。(3)是“以消費為中心的家庭”,其主要愿望是盡力提高目前的生活水平,如經常性的旅游支出,體育消費有關的商品和勞務支出等。
我國學者將家庭消費類型劃分為4種:重智力投資傾向、重用品傾向、重健康傾向和重愛好傾向家庭。隨著家庭經濟收入的提高,社區體育設施的增加,全民健身活動的深入,人們健康意識不斷增強,花錢買健康,已成為人們的共識。體育活動的廣泛開展有力促進體育的有形產品和勞務產品的開發和生產,這在一定程度上拉動社會消費和經濟增長。
家庭體育消費的主要投向是:家庭旅游、購買家庭健身器材,參加各種培訓班、觀摩體育比賽、購買體育書刊和養生保健食品等。
家庭結構家庭成員與親緣關系的組合狀態。目前社會的家庭結構3種模式即:由一對夫婦及其未婚子女組成的核心家庭、有二對或二對以上夫婦及其未婚子女組成的擴大家庭、斷代家庭即只有一代未婚青少年或一代青少年與祖父母所組成,目前這種結構的家庭很少。
新世紀中,核心結構的家庭比重日益增加,子女結婚后獨立生活導致空巢家庭的比例也增加,這對以后的家庭體育將產生一些影響。
(1)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教育事業的發展,核心家庭用于下一代的教育(包括體育)費用日趨增加,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愿意花費金錢,促進了家庭體育的發展。
(2)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更多核心家庭成員受教育的程度會提高,生活價值觀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以享樂主義的幸福觀會導致家庭體育的內容、時間、經費會逐年增加。
(3)由于科技的發展,家用電器的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是核心家庭成員能從繁重的家務勞動中解脫出來,從事體育文化活動。另外,法定假日的增多,也有利于家庭體育的開展。
(4)由于在未來的幾十年里,標準核心家庭會繼續存在,空巢家庭的比例會逐漸上升。在城市社區,這些家庭成員的社會保障程度較高,有更多的余暇時間且迫切需要健康長壽,因而,有利于家庭體育的開展。
家庭是社區的細胞。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余暇時間的增多,社區居民受教育的程度會逐步提高,家庭體育活動在實踐、空間、規模和內容方面將有較大的發展,為社區體育發展注入了較大的活力,為社區體育的快速發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1)政府部門在制定社區建設規劃是應充分考慮到開展身軀體育必備的基本條件,特別是體育活動的場所與空間。
(2)社區體育組織在制定活動計劃時應考慮到家庭體育的特點,有目的的組織和引導,內容要注意集體性和趣味性,有效增加社區體育的參與人口。
(3)社區應做好家庭體育活動的宣傳和指導工作,包括體育活動的技術、方法、內容等,協助制定家庭健身鍛煉計劃,提高健身活動效果。
(4)要組織和開展適合空巢家庭老年人的體育活動,使他們老有所樂,幫助克服孤獨的心理狀態,同時多開展寓體于教、寓體于樂的家庭體育競賽活動,激勵更多的家庭參與體育活動。“積極發展社區體育”是全民健身計劃的基本要求,我們只有充分了解社區的主體—家庭的體育活動特點和功能以及其對社區體育活動的影響,才能保證社區體育活動的廣泛開展,同時,為了使更多的家庭參與體育鍛煉,社區應做好各方面的服務工作,使社區體育得到真正意義的發展。
[1]顧淵彥,李明.21世紀中國社區體育[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1.
[2]國家體育總局.全民健身大視野[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3]本書編寫組編.體育科學學科發展現狀與未來[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