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團 張宏杰
(上海體育學院 上海 200438)
近幾年世界男性平均身高排名中,韓國排第18位,平均身高1.74m;日本排第29位,平均身高1.697m;中國男性排名第32位,平均身高是1.694m,4~17歲的中國男孩平均身高比日本同齡男孩矮2.54cm。我國青少年體質下降不僅體現在身高上,力量、速度、爆發力、耐力等身體素質也全面下滑,在學校近視眼、肥胖的孩子還在不斷往上漲。通過數據可以看出,青少年體質發展現狀不容樂觀,青少年出現的身心健康狀況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而青少年大部分時間基本上都是在學校度過的,身體健康與體育課程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中小學體育課程改革顯得尤為重要。
體育教師是體育課的靈魂,體育教師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整堂體育課的效果,然而在我國大部分中小學體育教師的專業技能不能令人滿意,體育教師的數量也遠遠滿足不了學生對體育課的需求,往往一名體育教師要帶八九個班級,由于師資力量的原因,體育教師一般只注重初中升高中有升學壓力的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過于陳舊,課堂內容主要集中在球類、田徑、游戲等項目中,缺乏對體育新興課程項目的開發研究。
課外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堂體育教學的延伸與繼續,學生體育鍛煉更多的時間是體現在課外體育活動而不是課堂上。有一組數據充分體現了我國中小學生課外體育鍛煉時間遠遠不及發達國家的中小學生:2013年日本青少年研究會對中日美三國中小學課外體育活動問卷調查顯示,參加課外活動的小學生,我國為8%,日本為65.4%,美國為62.8%;初中生中國為10.5%,日本為34.5%,美國為53.3%。由于中小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重視程度不夠,而導致了我國與美國、日本在參加課外體育活動方面的差距。
我國中小學普遍存在著一種現象,學校領導對學校體育的重視程度不夠,硬件設施滿足不了學生與教師的需求,學校把體育課作為邊緣學科可有可無。2012年在初中體質檢查中,只有10%學生合格,我國雖有政策規定,需保證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但很多校長有困惑,說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出點事就麻煩了,“寧可讓學生坐死,不讓學生跑死”。現在學校的體育活動,尤其是對抗性、有身體接觸的活動,越來越少。政府已經承諾為學生的意外事故買單,每個學生都買了校園安全保險,然而許多校長不能放心開展體育運動,說那個保險不好用,一是理賠時間長,二是賠的少。
在我國農村大多數中小學體育課程還存在體育課是傳統的放羊模式,還是一個哨子兩個球,學生老師都自由,學生都喜歡體育,都喜歡在室外體育活動,但就是不喜歡上體育課。學生上體育課不能練習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只能跟著老師學習傳統的田徑、武術等體育項目,而學生感興趣的沒有被尊重、沒有被激發,因此學生不愿意上體育課。而我國學校體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掌握一定的體育技能,養成終身鍛煉的體育習慣,讓體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全日制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體育教育中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注重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同時還強調,體育教育不僅要使學生獲得體育與健康的知識技能,還要能夠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在新的評價體系中,我們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要分別從體能、體育技能、體育知識、學習態度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個角度對學生的體育學習進行評價,在進行體育學習評價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變化發展。
體育課程的實施和改革的關鍵在于體育教師,體育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且是身體健康的引導者、體育與健康的咨詢者、體育生活化的開拓者。這就對廣大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育教師要深刻理解新課標的內涵,不斷的提高充實自己的體育理論知識,培養自己終身學習意識。體育教師要不斷的“走出去”,去參加各種培訓和實地考察借鑒外校的成功經驗,學習有關教育教學的最新信息,理論聯系實際,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與教學能力,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學習最新理論知識才能適應當代的學校體育改革,滿足社會與學生的需求。
體育課堂上的教學是對學生進行體育知識傳授的主要方式,是學生獲取體育和健康知識的重要場所。隨著體育教學觀念的更新,體育課程將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興趣愛好,選擇適合中小學生的運動項目,培養他們主動參加體育的熱情和積極性,比如:首先是改造競技運動項目,把那些過于復雜、難度過大、規則過嚴的競技運動改造成運動簡單,易學易懂的項目增加學生的興趣,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運動之中,真正體驗到體育帶來的樂趣。其次引進新型的運動項目和傳統的民間體育項目,并根據本校實際情況進行改造,成為學生喜愛的課程內容,提高學生參加鍛煉的自覺性與積極性。
“健康第一”、“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理念一直是國家宣傳體育的口號,我們應該把這種理念植根于我們校園文化的價值觀念中。教師應該做好引導鼓勵學生在學校多參加體育運動,在課堂上加強體育知識的普及,讓每個孩子都知道體育對于健康、對于每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父母是每個孩子的第一位啟蒙老師,也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啟蒙老師,因為孩子跟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最長,孩子受家長的影響會不自覺的模仿父母的生活行為,所以父母的行為會影響孩子的行為,因此每位家長空閑時間都應該帶著孩子一起鍛煉,讓孩子養成從小開始體育鍛煉的意識,養成每天鍛煉的良好習慣。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的學校體育模式越來越難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要改變傳統的體育課程模式,實行學校體育專項化改革,主要的指導思想就是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上學會一項甚至兩項自己擅長的運動技能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體育鍛煉,這樣學生的興趣就可能被尊重、被激發,才能促使更多的中小學生喜歡上體育課。我們應該把體育帶來的快樂還給學生,把真正的校園體育還給學校,因此要實行專項化改革。
我國中小學體育課程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量的積累過程,只有不斷的量變才有質的飛越,因此體育工作者的壓力任重而道遠,我們應該構建多元中小學評價體系;建立完善培訓機制,提高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充分開發體育課程資源,充實體育課堂;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體育校園文化;實施體育課程專項化改革,努力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為我國學校體育事業做出我們的努力。
[1]徐棟“.陽光體育”背景下的學校體育教學[J].當代體育科技,2012(28).
[2]馬海濤.新時期中小學體育的課程改革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2(21).
[3]孟文現.實施新課程標準下如何開展體育教研活動[J].中國學校體育,2005(5).
[4]姚利.中、日、美體育課程改革的比較分析[J].中國學校體育,2006(8):57-59.
[5]李忠堂,閻智力.我國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60年回顧[J].體育學刊,2010,17(12).
[6]吳健,常生.30年我國中小學體育課程的演變及其歷史經驗[J].體育文化導刊,2012,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