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曉峰
(河北聯合大學體育部 河北唐山 063009)
精英體育對促進集體凝聚力的文化學探索①
許曉峰
(河北聯合大學體育部 河北唐山 063009)
查閱國外相關的文獻資料,針對精英體育對促進集體凝聚力的影響問題進行了文化學探索,研究認為:精英體育在國際上取得的成功能夠帶來名望,也有助于提高集體認同感;這又進一步促進更廣泛的體育運動參與,老百姓的健康水平由此得以提高。
精英體育 凝聚力 文化學
為什么政府應該投資精英體育,精英體育是“愉悅精神因素”和英國的國際上形象的促進者,是大眾參與度的促進者,由體育明星激勵大眾的參與。多數西方國家的精英體育發展(ESD)系統似乎都是建立在所謂的“體育的良性循環”的基礎上的。作為一種精英體育言論,這個循環背后的邏輯令人信服,看起來像是常識性的。這樣在全球“體育軍備競賽”中競爭似乎也是毋庸置疑的“基本事實”。這個體育的良性循環涉及到“雙金字塔理論”,“雙金字塔理論”簡單地認為“底層成千上萬的體育活動參與者中產生了幾個奧運會冠軍,而冠軍榜樣的存在又激勵著成千上萬的人參與某種形式的體育活動”。
體育的良性循環這一概念進一步發展了這個理論,首先是通過把精英體育和大眾體育之間的關系視為自我提高的和循環的。我們還用政府投資精英體育背后的理由和動機來完善這一模型。其次,支撐這一循環背后的哲學思想是國家投資精英體育的主要辯詞。因此,體育的這個良性循環認為,精英體育在國際上取得的成功能夠帶來名望,也有助于提高集體認同感;這又進一步促進更廣泛的體育運動參與,老百姓的健康水平由此得以提高;這反過來又增加了未來精英體育明星候選人的數量,保證精英體育的成功。如果我們把支持精英體育理由理解為一個體育的良性循環,這有助于解釋為什么政府過度強調獲得精英體育成功的能力,并為此帶來如此多的改變。
有理由相信為什么政府和其他政策提出者對提高體育鍛煉和體育運動水平感興趣,他們相信體育活動有益國民健康,由此能減輕國家醫療服務的擔子。畢竟,參與體育運動被視為國民健康狀況的關鍵所在,而《公共服務協議》的目標是使100萬人每周進行3次適度運動,每次持續30min,其政策出臺的初衷是使參與者收獲健康。雖然缺少證明投資精英體育能影響大眾參與的證據,但是這個目標是值得贊賞的。的確,參加體育活動已經被證明有益于健康。大量文獻表明,缺乏體育鍛煉和體育運動會增加肥胖和一些慢性病的幾率,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從而有害健康。
據此,歐盟委員會表示,體育運動比任何其他社會運動更能影響促進健康的體育活動參與。改善健康狀況除了對個體的收入和幸福有潛在益處之外,還有著廣闊的經濟效益,如提高生產率、降低醫療費用等。英國的奧運會計劃書中強調了這種經濟效益,認為體育參與和健康之間的關系是政府提倡加強體育鍛煉的主要原因。參與體育還被認為能夠促進集體凝聚力,通過發展支持重建和融合的社會資本和社會網絡。可以說,相比個體運動而言,這種通過連接社會群體來增強社會凝聚力的潛力在娛樂性團體運動中更大。志愿為促進公民參與而展開的體育運動或許也能起到一定作用,體育俱樂部或許也能促進社會融合和社會發展。集體凝聚力還被認為能夠維持社會資本,正是這種關系支撐著體育政策從“在集體中發展體育到通過體育發展集體”的轉變。
關于體育的參與度和精英體育發展的關系問題。英國的政策言論越來越多的指向或圍繞著精英體育的成功提高大眾參與度的能力,因為這種因果關系很難得到具體的證實,卻已經贏得了“廣泛的認可”。提高體育參與度是英國工黨1997~2010年的體育政策核心,也是新聯合政府關注的重點,一直持續到2012年倫敦奧運會。公共交付協議是財政部和具體政府部門之間為下放分配給他們的資金而簽訂的有效合同,需要文化傳媒與體育部(DCMS)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時期創來造一個世界級的體育教育和體育運動系統。
除了落實競技體育和體育教育的組織,文化傳媒與體育部(DCMS)的主要任務是“吸引”、“鼓勵”、“擴大(體育條件)”和“激勵”年輕人參加體育運動。英格蘭體育理事會2008~2011年階段新政策的核心是提升體育參與度。該機構的核心任務是“提供”并使“100萬公民在2012~2013年前參加更多體育運動”。這不是在已經參與體育運動的人群基礎上增加100萬人,而是通過一周3次,每次至少30min的“適度”運動,使100萬人增加他們的運動量,達到每周3次的水平。
在整個《奧運會計劃書》或最近的《為勝利而比賽》中,是否應該努力通過體育取得國際成功,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這些文章討論的是如何更好地實現這一過程。來自政府政策文件、體育理事會戰略計劃和報告中有關投資精英體育的言論占主導地位,幾乎沒有提出反對意見的機會。因而有趣的是,為總結精英體育投資的主要好處而提出的那些概念卻很難定義清楚。《奧運會計劃書》使這種概念定義更為模糊,因為它表示雖然奧運會上贏得的獎牌數非常重要,但我們不能忽視勝利的“質量”。因為“質量”可以被解釋為勝利帶來精神上的愉悅和國家驕傲。如果某項運動越流行,其產生的愉悅感受就更多這種說法被接受,那么“有質量”的獎牌就是那些最流行的項目中獲得的獎牌。雖然這并沒有解釋“愉悅精神的因素”到底是什么,但它的確闡明了英國政府對這個概念的內涵的看法。這個“愉悅精神的因素”似乎是一種變量,可以被創造,可以隨著時間推移而有數值上的變化,雖然都承認了這“很難量化”,但它有很強的因果效應這一點幾乎不容懷疑。
據目前的研究文獻來說,還一直沒有對這個“愉悅精神的因素”進行定義或估量。英國體育理事會(UK Sport)前首席執行官約翰·斯蒂爾提到“幾周前一場板球對抗賽獲勝時整個羅德板球場上洋溢的喜悅之情”,這是比較接近一個“官方”定義了。雖然“愉悅精神的因素”很難定義,但滲透到大部分英國體育政策中的精英體育言論給我們的影響,就是它的存在是毫無疑問的。正因為沒有對“愉悅精神的因素”的學術證據,也沒有一致認可的方式來捕捉或測量,這并不能說明它不存在。集體感受體育成就一直以來都被認為能夠某種程度上“連接”一個國家,即使是暫時的。
為此,一代又一代政府一直堅持賦予某些對國家具有重要意義的體育賽事極高的權利,這些賽事享受免費轉播的權利,并受到1996年英國《廣播法案》的保護。這些比賽包括夏季奧運會、世界杯足球賽、歐洲杯足球賽、英國全國越野障礙賽馬、溫布爾頓網球錦標賽和英國足總杯決賽。這個顧問小組還建議把主客場國際足聯資格賽、主場半球對抗賽和高爾夫球公開賽加入保護名單,因為這些比賽被認為能產生“國家共鳴”。有趣的是,該小組建議刪除之前項目列入條件中的一句話:“被選擇的項目對應的賽事應該有助于國家團結”,因為“國家的團結,不論多么令人渴望和向往,都不能作為證據”。
[1]黃璐.論體育賽事的內涵[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17(6):12-13.
[2]劉蘋,陳存志.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大型體育賽事績效評估主體選擇[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2(3).
[3]黃璐.動了誰的“奶酪”——倫敦奧運會羽毛球消極比賽事件評論[J].山東體育科技,2013,35(3):6-9.
[4]黃璐.大型運動會真的太多了[J].體育學刊,2012,19(1):7-9.
[5]黃璐.中國體育用品產業發展的思維陷阱——李寧品牌困局的啟示[J].體育與科學,2014,35(1):97-103.
[6]王亮華,李細元.基于體育賽事本體論的市場營銷風險研究[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2(1).
[7]徐紹文,趙蘊.微博時代體育賽事的傳播特點——以南非世界杯和廣州亞運會為例[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1(6).
G80-05
A
2095-2813(2014)07(c)-0110-02
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HB12TY014。
許曉峰(1979—),男,講師,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