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惠文 李濱序
(大連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遼寧 大連 116044)
隨著國際經濟大環境愈加發展,每個國家之間的溝通、交流也就愈加頻繁,在交際的過程中,各國文化的文化更是會相互交流、碰撞。如何在交際過程中正視本國文化,避免跨文化交際中本能的凸顯本國文化的優越性、本能的排斥別國文化,這已經成為了國際關系研究者們關注已久的課題。要建立正確的國際文化認知,正視別國文化和本國文化的差別所在,不要把關注點放在比較誰的文化更先進上,要接受文化的多樣性,從中有所收獲,為本國文化所用。
在國際關系學中,跨文化交際學是其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學者們研究多年的課題[1]。如何體現文化移情的價值,不是要強硬地將自己民族的文化交付別國,使人被迫接受,這不會起到好的效果。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在占領的東北地區之后,建立了自己的殖民統治,強行讓東北地區的課堂教授日文,得到的卻是中國的孩子逃離課堂,抵觸對日文的學習。由此可見,文化移情要講求方式方法,它不等同于文化侵略,要在被主動接受的同時,才能產生文化移情的價值。
我國自古信奉儒家思想,孔孟文化是我國極具魅力的文化之一。目前,應各國的邀請,我國在數十個國家的大學里設立了孔子學院,用以傳播我國的孔孟文化。這可以說是在跨文化交際中,我國文化移情的成功。在彰顯我國文化魅力的同時,使其得以進行傳播,更體現了我國文化移情在跨文化交際中的價值。不僅在國外,國內也在各大名校設立孔子學院,推廣孔孟文化。不僅如此,各地也注重對兒童國學知識的教授,開設國學講堂,讓更多的孩子能夠清楚、準確、深刻地了解到我國國學文化。
文化移情,強調的是個“情”字,這就涉及到了心理學的課題。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思維方式,如此多的不同當然就成就了不同的文化內容,也是成就了國際文化的多樣性。我們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只有先認識并接受了文化的多樣性、差異性,而非先進性,才能正視各國文化[2]。各國文化處于共同、平等的平臺之上,才能在交際過程中,得到更好的文化移情。
文化移情能力在跨文化交際中,處于核心的位置。在各國交際、交流的過程中,各國不同的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如何防止對別國文化的誤解,正確的認識別國文化,這就體現到文化移情的價值了。在我國,要求各大院校開設大學英語教育,那么在教學的過程中,隨著對英式文化的了解,對英、美區別的了解,逐漸對西方文化產生喜愛,這就是西方文化在與我國進行交際是產生的文化移情。除了國家對西方文化的支持外,許多年輕人也非常的喜歡西方文化,年輕人追求美劇,喜歡簡潔、直接卻引人深思的美國俚語,這也是西方文化的文化移情。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時,了解西方的風土人情,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促進了東西方國家的交際深度和廣度。
現在,我國許多的年輕人喜歡日本的動漫作品,在他們狂熱的喜好背后,有許多值得我們深思的內容。過去的歷史,造成了中日國際關系的特殊性,老一輩的中國人比較排斥日本的文化,制止自己的孩子接觸日本文化。這樣的做法并不適合日漸融洽的國際關系,我國想要進一步發展綜合國力,需要借助別國很多優秀的文化。日本動漫產業能在中國占據如今的市場,確實是經過了很大的努力,但沒有我國國家政策的幫助和扶持,也是達不到如今的效果的。我國之所以對其進行扶持,正是因為跨文化交際的原因。通過日本動漫的文化移情,讓我國的年輕人了解到動漫產業,更能促進我國動漫界的發展,同時讓我國的年輕人認知到國際文化的多元性[3]。所以說,文化移情是跨文化交際的核心內容。
跨文化交際是上世紀末才作為重要課題被人們廣為探究的,由此可見文化移情也不是各國與生俱來的本領,需要多加練習,注重訓練。但在訓練、培養的過程中,切記不可急功近利,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要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通過實踐逐漸積累形成的。而且,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移情,沒有一個特定的標準,沒有一個量值的限定,這就要求文化傳播者、跨文化交際者要孜孜不倦地刻苦追求,努力做好文化移情[4]。
當然,要有高超的文化移情力,首先就必須具備高于旁人的文化敏感性。人們在接受別國文化的同時,容易按照自己對其文化的理解進行參悟,這夾雜了過多的本國文化因素,不能真正掌握別國文化的真正內涵,容易對別國文化產生曲解、誤解,不能做到最好的文化傳播。所以,要具備較高文化敏感度的人,才能真正的做好跨文化交際,進而做好文化移情,為本國文化在別國的發展,也為本國人們能更好的了解別國文化。
結論:文化移情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部分之一,更是進行跨文化國際交際的根本目的所在。在文化移情之后人們能夠更加深刻的了解、體會別國文化的精髓所在,同時也能更好的、更直接地接觸別國文化,不帶有曲解,不帶有誤解。只有這樣的文化傳播,才能共建健康的國際文化環境,促進各國的國際關系健康、長足的發展。由此可見,文化移情在跨文化交際中的重要價值所在。做好文化移情,構建跨文化交際環境,促進各國文化傳播,最終達成各國共發展。
[1]陳文.分析跨文化交際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價值與培養[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07(23):117-118+128.
[2]陳希潔.跨文化交際中語用合作原則的遵守與文化移情能力的培養[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11(32):116-120.
[3]承曉燕.跨文化交際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養[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02(54):125-126.
[4]陳高永晨.跨文化交際中文化移情的適度原則[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3,23(8):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