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鐵
上海市徐匯區社區學院,上海 200032
綜合性日報,如《文匯報》《光明日報》等(下稱大報)是先進文化、現代文明的重要輻射源,它是讀者的益友良師和我們的指路明燈。精于細節、細節少暇和文化水平高乃大報的特色與標志。辦讀者滿意的大報,大報科普、文章的細節不能忽視、理當精準。報章細節及完美決定著大報的高度、深度、厚度與精度?;谟嘘P案例,本文多維地談論一些大報當重視、保證其文化品質,以保大報的公信力、影響力與持久力,使其在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更好的作用。
基于實證的思路,筆者長期、連續研讀海上《文匯報》《新民晚報》;科普(含科技知識、科技內容的所有資訊之統稱)、文史和語言等質量問題是在下讀報及做學理分析的觀察點。下列實錄是筆者讀報手記的一小部分,請同仁雅正。窺一斑而知全豹,由以下訊息可知本文的說法非胡言亂語,這些信息等[1]乃“鐵證”和證據鏈,它們支持著本文觀點。
4 月10 日7 版“磁重聯現象或導致金星缺水”文,有些問題:
1)文中“磁力線”,均應用規范的術語“磁感應線”;
2)“一條帶著太陽風的等離子體飛向浩淼的太空”,這里的“一條”“等離子體”,屬搭配不當;
3)“——所攜帶的高能粒子‘撞’進南北兩極的大氣層,就是美麗的極光”,此言不準確。應是“高能粒子‘撞’進南北兩極的大氣層,導致氣體電離、發光,進而形成了極光”。
4 月12 日11 版“虎狼兇猛”文,其中“孟德爾——等,統統——缺少正規、系統教育經歷——就個人遭遇說——孟德爾充當果園看管”,這不準確!有違史實。
1840 年,“現代遺傳學之父”孟德爾考入奧爾米茨大學哲學院,主攻古典哲學,并學習數學。家鄉的教會學校需要教師,由于孟德爾勤奮好學,教會便派他到維也納大學念書。1843 年,孟德爾進了布隆城奧古斯汀修道院,并在教會的一所中學教書,教的是自然科學。1851 年到1853 年,孟德爾又在維也納大學學習了4 個學期,系統學習植物學、動物學、物理學和化學等課程。同時,他受到了系統、嚴格的科學教育及訓練,并受到杰出科學家的影響,如:物理學家多普勒,孟德爾是他的物理課演示助手;依汀豪生,他是一位數學家和物理學家;還有恩格爾,他是細胞理論發展中的一位重要人物等;這些為他后來從事植物雜交的科研及重要的發現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1854 年,修道士孟德爾回到家鄉,繼續在修道院任職,并用業余時間開始了長達12 年的植物雜交試驗,最著名的就是“豌豆實驗”。
4 月18 日1 版“從泡沫里‘打撈’創業機遇”文,其中“電流產生磁場,磁場影響光傳播”,有問題。
“影響光傳播”,即改變光的傳播速率或改變光的傳播方向,或速率、方向同時都改變。磁場,只能改變帶電粒子的運動狀況(速率、方向);光子是電中性的微觀粒子,磁場無法影響、左右光的傳播。
4 月21 日4 版“地鐵站新妝,悶罐車退役”文,其中“新車廂有了摩擦力更強的地板”,應是“新車廂用了摩擦系數更大的地板”等。這里,摩擦力及大小,是人的腳底(鞋)與地板相互作用的結果;地板摩擦系數(摩擦因子)大,同等條件下,鞋與地板間的摩擦力就大些。
同日,“文匯教育”版上“大學要與功利保持距離”文,其后的落款“中國海洋大學中國海洋大學——”,顯然重復、多余了。
4 月26 日2 版“電力設施不會危害健康”文,有兩處問題:
1)“粒子輻射——射線,核輻射等均屬此列”,擬為“粒子輻射——X 射線,核輻射等——此列”。“射線”一詞,表達含糊、意思不清,核輻射里也有射線,如α、β、γ 射線等。所以,應明確是“X 射線”;
2)“頻率越高,波長越短,傳播距離越遠”,此話不妥。頻率越高(波長越短)的電磁波,其傳播中衍射(繞射)性越弱、直線性越強,所以,它傳播距離較短,而非越遠!
1)4 月5 日1 版“宇宙觀測‘新大門’如何開啟”,其中“這些粒子帶電——穿透大氣層時很容易發生反應,變成次生粒子”和“帶正電和負電的粒子通過磁場后,會朝不同方向偏轉,這就能區分并獲得宇宙中各類高能粒子的參數”,不準確!擬改為:
“這些粒子帶電——穿透大氣層時容易和大氣層里的一些物質發生反應,變成次生粒子”。“帶正電——會朝不同方向偏轉,這就能區分宇宙中的一些高能粒子,并為獲得這些高能粒子的參數奠定基礎”等;
2)4 月7 日8 日8 版“揭開電磁輻射的面紗”,其中“電磁輻射其實是一種能量”,此話不當!應是“電磁輻射本質是發射或釋放電磁能量”等;
3)4 月11 日1 版“電子‘高速公路’材料誕生”,其中“若把導體比作一條道路,電子本來是均勻分布在路面上往前移動的”,擬為“若把通電導體比作一條道路,電子本來是均勻分布在路面上往前移動的”;不通電的導體里電子的運動是雜亂無序的,此時電子不會均勻分布、往前移動;
4)4 月11 日7 版中部照片說明“20 余位拿到offer 的‘管培生’與安利高管——”,擬為“20 余位拿到錄取通知書的‘管培生’與安利高管——”。據“通用語言文字法”,大陸公共媒體里中、英文不能混用,此處offer 當用“錄取通知書”!
5)4 月18 日1 版“重振雄風,上海文藝評論新景象”,其中“對上海市民階層影響著稱的新民晚報”,此話不妥;擬為“對----階層頗有影響力的新民晚報”或“上海市民階層青睞的新民晚報”等;
6)4 月19 日“文匯教育”D 版“新技術正在課堂上發揮正能量”,此標題話不通;擬是“新技術正在課堂上釋放正能量”等;
7)4 月20 日3 版“‘鸚鵡螺’照亮科技最前沿”,其中“這臺能量為3.5G 電子伏特的中能量光源”,應是“——為3.5吉電子伏特(GeV)的中能量光源”;據規范,物理量單位中、西文字不能混用,即不能用“G 電子伏特”;
8)4 月20 日4 版“捕捉‘物理元素’”,有兩處問題:
(1)“他的拍攝素材——是自然界——最抽象的物理元素,比如聲波、磁場、離心力……”,此話不當。擬是“他的拍攝素材----是模擬的自然界——抽象的物理元素,比如模擬聲波、磁場、離心力……”;聲波、磁場、離心力等看不見、摸不著,無影無形,拍攝素材只能是模擬的這些元素,非它們本身!
(2)“——閃光燈速度是四萬分之一秒,這是什么概念——以30 萬公里/秒的速度飛馳的光僅僅從人民廣場跑到了世紀公園”,此話表達不清楚。擬“——閃光燈速度是四萬分之一秒,這是什么概念?即在這點時間內,以30 萬公里/秒的速度飛馳的光僅可從人民廣場跑到世紀公園”等。
9)4 月23 日8 版“‘書香上?!顒訉⑦_125 項目”,文中“第18 個世界讀書日”,應是“——世界圖書與版權日”或“世界讀書與版權日”,“版權日”三個字不能丟、不能刪!版權很重要,它是圖書的前置條件與保證,無視版權,圖書業難以健康發展,我們會難讀到好書。1995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4 月23 日為“世界讀書與版權日”。提高版權意識,加強版權管理是文化大發展的基礎與現實訴求,所以,當完整地用和介紹“世界圖書與版權日”;
10)4 月25 日12 版“抽象水墨的文化體驗”,其人物介紹“1977 年江西藝術職業學院畢業”,此信息不對!職業學院或職業技術學院,是20 世紀90 年代后我國(大陸)才出現的一類??茖哟胃咝?,70 年代沒有這類高校;擬改為“1977 年江西省藝術學校畢業”。
2.1.1 大報當保證文化質量,文化類質量缺陷不能常現
大報是高質量媒體,是報業和紙媒的“王者”,是讀者的課本與榜樣,它理應承擔主流媒體的應有責任;文化育人、文化強民、文化富民大報應給力、做貢獻。所以,大報當保證文化質量,其文化類質量缺陷不能?,F。信息化時代和數字社會,消息海量、雜亂,保證高品質是大報在媒體界與社會保持話語權和號召力、生產力的要素與關鍵。完善信息細節、保持大報文化品質是保證讀報快感或讀報愉快度、享受度的前提,精心辦報,傾力保持大報的文化質量是保證大報“文化”地位和形象的現實訴求。事實表明,現下,一些大報的少數文章或文章的段落不堪卒讀,科普、文史、語言等紕漏、錯誤出現的頻率較大[2]。對此,大報不能無所畏、無所謂,重細節、保細節,保持文化品質應是大報的重要議程設置;為讀者、社會提供優質的大眾文化產品,注意、完善細節是要務,大報閃失頻發之象當扭轉。
大報是先進文化、現代文明的鼓吹者、傳播者與引領者,它傳播面廣,傳播力、影響力強,“文化化人”、‘文化中國”、“美麗中國”,它責無旁貸。大報是有社會公益性質的出版物,屬精神產品,也是其所在地或國家的文化名片。因此,大報的文化品質要堅守堅持,應注意細節服務,尤其要完善科普、文章等的細枝末節。聲望、品牌源于品質,常言道:成功是細節之子;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大報品質如是。上述札記顯示,保證大報文化水平要在細微處著手,細節是彰顯大報文化品質的孔道與標記。保證大報文化品質也是營造理想閱讀、推動全民閱讀和改善國人素質的需要,2013 年,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3 ]表明,數字化閱讀流行的當下,讀紙質讀物仍是七成以上國民偏好的閱讀形式;2012 年,國民每天接觸的紙媒以報紙的時間最長,人均每天時長約24 分鐘;18 歲—77 歲國民人均讀報77.2 份等。大報是權威、資訊品質較高的傳統媒體,屬可信、可用的媒介,在泛在閱讀、泛在學習擴大之勢下,關注、保證大報的文化品質仍重要、必須且應然。
2.1.2 大報的文字、信息當準確、符合規范和達標
大報是“喉舌”,是文化價值頗高的媒介,其信譽度高,文字、信息當準確、符合規范和達標。數字化學習時代,我們的大報不會敗落、凋零,它是重要的信息源,也是讀者的“萬寶全書”。品質在細微處,服務讀者當著眼、完善信息的細節,以提高讀者滿意度;信息瑕疵頻現或虛假、不實,會拉低大報的美譽度、將矮化大報。完善科普、文章的細節,讓語言簡潔、暢達、優美和保證文質兼美與科普的準確性,大報“才算對極大地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盡了分內的責任”。(葉圣陶)大報的許多讀者屬主流社會、精英社會人士,他(她)們文化層次頗高,文化方面的需求、期待較多、較高。因此,報人當傾力保證、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進而保護品牌、保持大報影響力。在新興媒體蔓延之時與媒體新格局中,大報背景“大而硬”、資源豐富,它不會式威,但不能故步自封,必須用心辦報,以增大大報的正能量與“美感”,讓受眾放心、安心。
大報是報業的“長子”與“一號”,是文化名“媒”,更是文化發展的主將,它應有更多、更大的文化擔當,為文化發展與提高國民文化修養多發力;反哺社會、服務讀者報社需生產高品質文化產品?,F在,大報是“高表現”媒體和社會發展的動力站,其訊息乃至詞、詞組、句子等均對讀者有影響甚至左右著讀者,其許多信息是讀者的“天籟”,因而,保證信息品質是大報最大的事。辦大報,須高標準、嚴要求;對大報當苛責,此乃保證報品和保持大報表現力、輻射力,以及讓讀者消費“物有所值”之需。網絡時代,媒介群中優勝劣汰效應明顯,有效應對激烈的媒體競爭,保證大報文化品質現實、重要。大報細節常有差池、文化品質時有問題會自我貶低和傷害讀者,將拉低大報的可信度、降低報紙的向心力。
2.2.1 大報是社會公器,它對全民閱讀與提高國人素養有責任、有義務
大報是媒體的“高富帥”,是現代文化傳播的要道和報業模范生,它是繁榮文化事業不可或缺的園地。報人當做事不計小,不能喜大厭小、忽視、歧視細節;報人應牢記:“始知真放在精微”(蘇東坡)。大報,精無止境;在文化及品質上注重、實現保值、增值是大報讀者的福音。注意信息細節、保證文化品質永遠是報社管理的重心,報社要有的放矢加強文化質量監管,科普、文章的編、審、校不能大而化之。傳媒競爭之勢下,文化底蘊厚實、資源豐富的大報當志存高遠,始終專注于文化品質,做好細節,方可讓受眾感受大報的高品質和漢語之美;以文化內涵和高品質一枝獨秀,應是大報的目標與追求。因此,大報要在保證信息質量上下功夫,這是大報永葆青春、“威風八面”之法寶。
大報是社會公器,文化大發展和推動科學發展“天降大任于斯人”,它對全民閱讀與提高國人文化素養有責任[4]、有義務。基于此,報人當強化責任意識,不斷提升文化素養和業務能力,以保大報文化質量,進而發揮大報推進、引領文化發展之作用。實現文化慧民、文化強民、文化社會之目的,網絡化、數字化時代的報人當克盡責任、不負使命,要完善報章細節,致力于保證大報的文化品質。對常有瑕疵之狀,大報不能安之若素,不注重在細節上提高水平,大報也會有“質量門”危機。保證文化品質,大報擬有“治未病”的思路與方法,如提供優越條件,助力中青年報人不斷提拉科學文化素養和業務水平;用機制、制度等促使他(她)們盡力盡責地工作。
2.2.2 辦大報,小處不可隨便,報人要有精細的工作作風
大報是以文化及高品質著稱、讓人景仰的媒體,現在仍有讀者緣。報人職業是神圣的,他們應將職業、工作當志業,寫、編、校文稿時不能怠慢,編審須細心、較真;關注、做好細節是保證大報文化質量的現實需求,這由上述信息等可看出端倪?,F下,一些大報有編校乏力或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態、之虞;提升記者、文字編輯和校對的基本科學文化素養,是保證報紙文化品質之本。報人是文化守望者和先進文化的傳播者,報人的文化素養與報品有一榮俱榮之關系。所以,報人當踏實進取,應有真才實學;“全民閱讀”報人當先讀、先行。報人擬是完美主義者,要努力地讓大報是“廉頗”,仍有“戰斗力”、吸引力,改變大報細節時有紕漏之況,不斷進修、提升自己應是報人的文化自覺與自覺行動。這樣,文字編輯、校對等才能居高臨下、勝任工作,做好“瓷器活”。
大報是文化使者,是文化的象征,它不能“生病”。辦大報,報人要居安思危、守土有責;辦大報,小處不可隨便,報人需有精細的工作作風。上述事例證明,缺乏科技知識等是一些報人的短板,報人科學文化缺失會使報紙文化質量具不確定性,將弱化報紙的文化品質;提高報人科學素養是剛需。具文科背景的報人當與時俱進、有意識增大與科學文化的交集,以免知識大限等影響工作質量,導致報品下降。大報科普等時有紕漏,與一些報人科學文化素質不理想有勾聯,因而,報人擬潛心、完整地重溫中學理化課本,再學習??茖哟蔚拇髮W物理學以及新版、權威的科技史等,了解、熟悉這些必備的知識是保證大報科普、文章等質量和護佑大報“風度、氣度”的不二法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迅速提升報人的科學文化素養,是保持大報細節無恙和大報文化水平之“器”、之當務之急。推動、實現報社內涵發展,報社當提供條件,鼓勵報人進修,補充科技知識等是必須的,且學習科技知識不能淺嘗輒止。保證大報文化品質,報人必須是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現代人。厚積薄發、積跬步方能至千里,所以,自我發展、提拉綜合素質、能力應是高學歷、高職稱報人的生活、工作狀態,惟此才能成為“含金量”高的名編輯、名記者等,工作中方可“所向披靡”、“戰無不勝”。
2.3.1 細節常有恙或文化質量滑坡之象要扭轉
《文匯報》是歷史悠久、名振中外的大牌媒體,它精致、優雅,是重要的文化平臺和有效傳播文化的管道?!段膮R報》是教科文衛體界人士青睞的紙媒,有許多高水平受眾?!段膮R報》是上海的文化符號,也是上海文化魅力與上海形象的構成。所以,《文匯報》的文化性和文化價值當保護、保持,其細節不能常有“污點”,科普、文章不能時有瑕疵。否則,有損“賣相”、玷污其是報界優等生之聲譽。做優、做強《文匯報》,保品質是其核心利益,高效力監管、保證大報文化質量與價值品牌最關鍵。因此,報社擬設“質量主管”一職,立足于細節保衛《文匯報》,用“文化”長久地拴住、影響受眾?,F下,《文匯報》應遏制細節崩潰、文化質量滑坡之象,對文化質量類事故,報社要按有關規則追責;細節頻出問題,應有人受罰、當責。
《文匯報》無小事,刊發涉及較多科技知識等的文章,擬事先要讓業內專家閱讀、把關,以免有缺憾。為保證文章水平,德國《明鏡周刊》有一實力強大的后援團,涉及專業及知識的文章,它都先讓后援團專家嚴格審讀,無問題后再發表。關注細節、力保文化品質,《文匯報》可仿此法,組建類似團隊;上海高校、科研院所多,成立此后援團應當不難。
2.3.2 上海的文化、城市發展需要優質《文匯報》
由世界文明發展史可知,文化及文化傳播,文化及發展以及高品質的大眾文化等,對于市民及發展和城市及良性發展很重要。《文匯報》屬城市文化、上海文化乃至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上海名片與上海的寶貝,是城市文化及發展和城市健康發展的推手。文化上海、美麗上海和上海建設文化大都市、國際性大城市,成績斐然的《文匯報》要繼續發力。如是,報社員工當用情、全力呵護、辦好《文匯報》,應力保其“品質一生”,經得起讀者評頭論足;該報要有“因為是《文匯報》”,所以《文匯報》品質是第一的底氣、豪氣與文化自覺。
近當代中外發展史告訴我們,文化作為城市發展的核心價值與基礎,具有越發突出的決定性作用;城市文化已逐漸成為城市發展的驅動力,體現出較強的經濟、社會價值。城市發展取決于經濟實力,也取決于文化實力;城市競爭力包括經濟競爭力,也包括文化競爭力。文化競爭力分文化硬實力、文化軟實力,前者包括一個城市的文化設施健全程度,文化遺產數量,文化從業者結構等;后者含城市的公共文化及質量,文化氛圍、文化傳統、文化法規健全程度和市民的規則意識、市民綜合素質等[5]。由是觀之,辦好《文匯報》是上海全面發展的基礎與實事;辦好《文匯報》積極效應是多元的,相關各方,特別是報社要重視和用力辦好《文匯報》,讓她在上海的建設、進步中有作為[6]、再給力。
大報是官媒,屬報界實力派與報業極品,它是文化、思想的載體。在深入分析滬上某報后,上海社科院新聞研究所的《上海傳媒發展報告(2013)》認為,全媒體的浪潮中,紙媒只要精耕細作,重視品牌建設與營銷和準確定位受眾,它不會覆滅,還可一領風騷[7]。如是,大報的功能與積極效應不能低估、小覷。所以,與己、與讀者、與社會,大報的文化質量都不能滑坡、應增加其良率;大報細節頻有紕漏,將降低產品信任度,消解好口碑與讀者好感度、關注度。
基于大報現狀,報人當全身心、全時段保證每張報紙的文化品質,讓大報質量佳、使之實至名歸,讓大報“養眼”乃報人的實務[8]。達成此目的,報社的骨干、主力,即中青年報人要心無旁騖、有定力,其志、力要在報務上,應不斷學習,并不懈地踐行責任、追求卓越。當下,一些高學歷、高職稱報人擬反驕破滿、有自知之明,須補缺補差,以豐富、完善自己的知識及結構,特別要吸納科技知識等。報人和教師一樣,讀書、學習是其工作、生活的內容、內需與主題詞,大報報人是現代“文化人”和學者,非“輇才小惠”(魯迅)者,這樣,保持、提拉大報文化水平方有支撐與保障。
[1]曾鐵.主流報紙的文字編輯要提高工作能力——以近期滬上兩報1個月內"問題文章"為例[C].第三屆中國語言經濟學論壇.烏魯木齊,2012,8.
[2]曾鐵.繁榮發展文化老牌大報應保證高品質[J].新聞研究導刊,2013(1):49—54.
[3]百度百科.第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EB/OL],1013NIAN 4YUE 25,http://baike.baidu.com/view/10481213.htm.
[4]曾鐵.論主流報紙品質的提升[J].成都工業學院學報,2013(1):97—99.
[5]單霽翔.從“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N].文匯報(文匯學人),2012年12月10日:D.
[6]曾鐵.文化發展繁榮的首要任務:提升公民的科學文化素質[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科版,2012(2),58-64.
[7]要笑塵.紙媒不死[J].新民周刊,2013(16):90.
[8]曾鐵.高品質大報是文化發展繁榮的基礎與保證[J].莆田學院學報,2013(1):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