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宣傳貫徹十八大精神,推動我國的科技傳播理論研究,促進科技傳播教育及人才培養,提升科技傳播的能力,增強科技傳播的社會責任,中國科技新聞學會于2013年10月27日舉辦了首屆中國科技傳播論壇。來自全國各地主流與科技媒體的新聞工作者及從事科技傳播的研究者、實踐者和管理者,以及高等院校的研究生和大學生面對當前科技傳播的新形勢、新特點,圍繞“科技傳播與社會責任”這一主題,交流研討了數字革命浪潮給科技傳播領域帶來的深刻變化,就進一步增強科技傳播的社會責任凝聚共識,并向科技傳播工作者發出倡議,現將征集論文編輯出版。
今天,在構建中國科技傳播學體系的征途中,我們已經找到了它的靈魂和旗幟,這就是科學發展觀。
發展是硬道理,對于我們傳媒業特別是科技傳媒業更是如此。一方面,中國正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13億人民正釋放著前所未有的強烈物質文化需求,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普及科學知識,滿足他們求知求真的需要是媒體的天然職責,中國的傳媒需要大發展,中國的媒體業遠未達到發展的極致。另一方面,中國乃至全球的媒體業正經歷著信息技術帶來的前所未有的大變革大重組。傳媒格局正受到新興媒體的嚴峻挑戰,新舊媒體的博弈將出現洗牌效應,這一媒體業的內生變量引發的各種媒介的融合、兼并、重組、震蕩,將成為今后一個時期的主要特征。在這空前繁復紛紜的態勢下,科學發展觀將是我們應對各種挑戰的定海神針。在籌劃發展、應對各種挑戰時,有科學發展觀作指導,就會更理性、更客觀、更科學,從而使我們設計的措施、方式、方法、政策、方針是可持續的、協調的,以人為本的。
可喜的是,我們收到的論文已經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提出了與之有關的新觀點、新理念,展示了新趨向、新動態。不少論文都緊密結合科技傳播中所產生的難題和挑戰進行實證性和理論性研究,也提出了不少可操作性的、有見地的對策建議。這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當然我們還應看到,我們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特別是在運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我們所從事的科技傳播事業上,還遠未做到完美與深刻,在這一領域的探索和實踐遠未完結。相信我們的會員和全國科技傳播的同行們會繼續努力前行。
需要說明的是,本刊收入的論文均文責自負,部分論文做了些技術上的刪改,請予諒解。
參加本論文集編輯、審讀、印制工作的同志有徐九武、李新彥、賴茂生、闞兆江、劉惠芬、李占軍、曹俊卿、李憲、祁書彥、李松緯等同志,讓我們對他們付出的勞動表示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