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莉
(山東省泰安第一中學,山東 泰安 271000)
音樂表演是一項非常需要精良的表演技巧及豐富的感情相組合的具有創造性的音樂活動,是表演者主體的二度創作,使得作家創作的作品展示和呈現出來的藝術活動。它使得人們不僅從聽覺和視覺上獲得了藝術欣賞的滿足,同時它也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受到了各種心理因素的制約與影響。它和人們其他的創作行為一樣,都是以創造主體的心理活動作為基礎并受這種心理活動支配的活動,除了需要足夠的體力和精神,平衡適當的生理機制和系統細致的專業訓練外,它更需要穩定的心理素質,需要心理活動的參與、調節與控制。
在藝術表演實踐中,表演者經常會碰到怯場的問題。因為心理素質的欠缺,導致表演功虧一簣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對藝術表演時的怯場問題加以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怎樣認識和解決怯場心理,擺脫這種不良心理的困擾,不僅是個人克服在藝術道路上的一種障礙,也是在為普遍的藝術表演怯場者提供更加適合的有效的解決方法,使表演者可以建立良好的表演心理,避免了怯場心理影響正常表演水平的發揮。在藝術表演中,很多表演者只注重平時專業素養的訓練和提高,往往都忽視了鍛煉和提高藝術表演中的心理素質,從而在表演中表現出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緊張情緒,使得表演不自然、不協調,心理學上將這種演出過程中出現的情緒緊張而難以控制的反常現象稱為 “怯場”(Stage fright),又稱“恐懼心理”。[1]
表演是一門藝術。表演中的緊張怯場是每個學生必然要經歷的一個過程。只是這個心理過程有的學生持續時間長,緊張的程度比較嚴重,或者造成心理疾患,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技術性緊張怯場。二是理性緊張怯場。
在表演過程中,引起怯場的原因主要有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在心理學理論中,由客觀因素引起的怯場叫“環境起因”,也就是由于外界事物或情況阻礙人達到目標而產生的怯場。而由主觀因素引起的怯場叫“個人起因”,這類情況是由于個人健康狀況不佳或生理上有缺陷,不能勝任某種工作或技能,或者是知識經驗不足和智力水平較差而屢遭失敗,從而感受到挫折而怯場。音樂表演中怯場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技術硬傷,當表演者對表演充滿期待時,由于某些技巧掌握的不純熟,就會害怕表演中出現紕漏,心中就會感到很不安,怯場心理由此產生。(2)價值取向,不少的音樂表演著在進行音樂表演時存在著自己的私心,在面對一些較為重要,較大場合的演出時,功利心過高,期望值過高,總希望可以用過演出一展自己的才華,功成名就,獲得較高的社會聲譽,社會地位,及報酬。這種“一演即紅”的觀念使得表演者誤解了自己的演出目的,影響了對作品的表達,誤解了音樂表演活動對藝術成就的時間作用,使表演者發揮不出自己的真實水平。(3)缺乏自信,因性格色彩的影響,有些表演者即使在平常的訓練中花費了不少的時間和精力,技藝水平也相當的純熟完美,但是一旦面對正式的表演場合,就心理緊張,瞻前顧后,情緒波動,缺乏信心,最終導致了表演的失敗。(4)周圍環境帶來的壓力,大多的表演者因實際情況的需要,都是在自己所熟悉和習慣的舞臺環境中進行練習或表演,水平往往也都發揮正常,但是一旦演出時舞臺環境發生較大的變化或者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時,緊張心理隨之而來,在表演中就會出現怯場的表現。(5)文化修養,音樂表演活動中,表演個體的文學水平高低和文化修養不僅對藝術表現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同時也與表演中緊張怯場心理的產生有直接關系。(6)缺乏舞臺表演經驗。一名表演者,不經過大量的舞臺實踐,是不會成為一名優秀的舞臺表演者的。由于最初的表演學習需要面對的只是老師,而一旦真正的登上舞臺表演,隨著環境及其氛圍的變化,都會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
德國心理學家馮特曾說“興奮與沉靜,緊張與松弛,愉快與不快,都會在演唱前的期待中體現出來。”怯場是一種消極的心理現象,對表演者來說危害是很大的,所以我們必須加以克服和消除。(1)培養好的性格,對從事表演專業來說,過于內向的性格對表演來說是不利的。內向的人要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性格,使自己開朗起來,平時要多參加集體活動,與他人加強交流溝通。(2)端正表演態度;作為表演者,要對自己的藝術表演負責,對得起自己,對得起觀眾,端正自己的表演態度,不虛榮,不存在僥幸心理,也不對自己的表演效果做過分的要求,期盼達到怎樣熱烈高漲的氛圍。(3)勤學苦練基本功,樹立表演信心。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句話形象地反映了基本功學習的重要性。所以在平時就一定要努力的學習表演的基本技能技巧,掌握高超的表演技藝。(4)用美好的事物激發情緒,音樂具有很強的欣賞性,理所當然,音樂作品是傳播欣賞性的工具,美好的事物總是能激發人們的情緒[4]表演者也是一樣。表演者通過教師的示范,音樂欣賞等,把一些美好的東西呈現出來,從而調動表演者的審美情趣,引發表演者的練習自覺性。(5)加強舞臺實踐,培養自信心,首先明白音樂藝術是必須同觀眾見面的藝術,培養“調控”心理應多加強舞臺的實踐活動,多參加舞臺表演實踐,要多搞一些小型音樂會,體會舞臺感覺,培養自己的舞臺駕馭能力,特別是要多參加一些帶有娛樂性的公共場合的演出,在較為輕松歡樂的氣氛中緩解表演者的緊張情緒。(6)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心理暗示有時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克服怯場心理。在上臺之前,把自己想象成特定的人物,把環境想象成自己特定的活動環境。在心理暗示的同時也要達到“無我”境界,告訴自己我能行。不要抱著一鳴驚人的想法參加演出,當然也不要畏懼偶爾的挫折。
綜上所述,音樂表演是一項極其復雜的綜合心理運動,牽涉的方面很多,我們應該對它有充分的理解和認識。音樂表演是由多種要素構成的綜合心理活動,它是音樂作品與觀眾之間溝通的橋梁,具有對音樂作品進行二度創作的特定性質,又使表演者的心理活動有別于音樂創作和音樂欣賞,具有它自身的特點。音樂表演可以說是音樂藝術展示和呈現的最重要的環節[6]俗話說“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音樂表演過程是音樂學習者學習成果展示的關鍵點。音樂表演過程中,表演者實際上心理和生理都承受著相當的壓力。當然,音樂表演的臨場緊張及怯場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只能夠盡力而為,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把它控制調整在盡量低的限度上,使之不影響音樂表演的進行。
[1]范曉峰.聲樂美學導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33-35.
[2]哈里斯.一個心理學家談音樂演出的怯場[J].美國音樂,1987:2.
[3]周子翔.音樂表演中心理素質調控能力的培養[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2008:11-12.
[4]梁雪.聲樂教學中歌唱心理的培養[J].藝術研究,2009:7.
[5]楊益.古箏演奏中怯場心理的預防與克服[D].天津:天津音樂學院,2005:1-7.
[6]馬曉娟.論聲樂表演中的心理素質[J].大眾文藝,200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