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英
(靈武市水務局,寧夏 靈武 750400)
靈武市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部,地域總面積3571km2,屬中溫帶干旱氣候區,具有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呈干旱少雨,蒸發強烈,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73.0mm,多年平均蒸發量1876.7mm,多年平均徑流深3.2mm,僅為全區的15.2%。流域內風大沙多,水資源奇缺,屬資源性缺水和水質性缺水地區。當地地表水資源量僅為0.16億m3,開發利用非常困難。全市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總量為1.36億m3,地下水可開采量為0.82億m3,現狀已開發利用0.32億m3,根據當地水文地質條件,受靈武市東部本底質高含鹽量的第三系泥巖影響,大部分區域地下水礦化度、含氟量高,不能直接用于生活飲用,局部水質較好的地區,如崇興水源地、大泉水源地等,現狀主要用于城鄉生活、生態綠化、工業生產等方面。靈武市全境范圍內地下水礦化度變化在0.5~14g/L之間,總硬度為168~560mg/L,約半數超過250mg/l。靈武市地下水資源主要集中在引黃灌區,約1.315億m3。按照GB5749-85《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根據現有的機井資料評價,可作為飲用水源的地下水水源主要集中在市區東南部約20km的大泉水源地和市區南部6km的崇興水源地。市區南部的白土崗鄉、北部的梧桐樹鄉地下水廣泛分布微咸水,礦化度為1.8~4.5g/L。梧桐樹南部的河忠、楊洪橋區域地下水水質相對較好,但地下水水質分布復雜,局部離子總量少量超標,鐵、錳、氟化物等離子超標,水量、可飲用水分布面積不滿足作為靈武市城鎮供水水源地的條件。城區東塔鎮鎮域地下水含氟量在2.4-4mg/L之間,臨河鎮鎮域地下水量少質差,離子總量及含氟量等均達不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部分區域地下水鉛、砷含量超標。山丘區4鄉鎮大部分為苦咸水,大部分地區含氟量含氟量高達4.1mg/L,遠遠超過生活飲用水標準。例如:苦水河流域內天然水質差,氯化鈉、硫酸鈉、總硬度、鎘均超過V類水標準,平均值分別超過Ⅲ類水標準4.0、5.4、2.1、3.0倍,枯水期水質更差,最大值分別超標10.7、13.5、7.0、12.4倍。
崇興水源地距市區南6km,目前是供靈武市城市生活及部分農村安全飲水的主要水源地,勘探允許開采量730萬m3/a,現狀已建有供水機井9眼,年開采量578.52萬m3/a,主要用于城市生活、生態綠化、部分工業生產以及東塔、崇興、梧桐樹、臨河、靈武農場、靈武電廠等12.85萬人的生活用水。其中,用于城鎮生活用水量為320萬m3/a,工業及生態用水量為152萬m3/a,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涉及人口用水量106.52萬m3/a。從數據分析看,用水量已較接近崇興水源地允許開采量的極限。
大泉水源地位于靈武市原大泉鄉,北距市區18km,東距靈武礦區35km,保護區面積8km2,允許開采量為548萬m3。大泉水源地目前主要為寧東礦區供水,解決寧東生活用水,保障寧東的發展。根據監測數據,大泉水源地目前實際開采量已達到勘探允許開采量。
靈武市有耕地面積42.3萬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4萬畝。全市灌溉面積38萬畝,其中揚黃灌溉面積1.8萬畝,引黃自流灌溉面積36萬畝。自治區水利廳分配給我市每年地表水利用量為1.56億m3,而我市每年的農業生產實際用水量為2.36億m3,每年超用黃河水量為0.8億 m3。
根據《靈武市城市總體規劃》(2009-2020年),2010年,靈武市現狀人口20.85萬人,其中:城市人口8.3萬人,農村人口12.55萬人。按照靈武市城市發展規劃目標,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城鄉結合部人口規模不斷擴大,隨著工業園區的發展,再生資源區、靈武紡織園、臨港工業區園區等園區的建設,供水矛盾日益矛盾。2015年,城市中心人口發展到12萬人,2020年發展到16萬人,區域鄉鎮2015年人口規模為3.7萬人,2020年人口規模為7.7萬人。2015年城區需水量預測為6.3萬m3/d,2020年城區需水量預測為12萬m3/d。
靈武市是全區典型的水質型、資源性、工程型缺水并存地區。從地下水資源分析,靈武目前僅有的大泉水源地和崇興水源地中,大泉水源地可開采水量被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的寧煤集團生活需水所用,靈武市無法取用。崇興水源地成為靈武城鄉飲水唯一水源地,現狀的取水量已經接近崇興水源地允許開采量。其它區域的地下水雖不適合城鄉生活飲用水,但成為靈武市城區工業、服務業、綠化以及靈武東部沿山防風固沙生態經濟林的重要水源,開采量也基本接近允許開采量,挖掘的潛力相當小。隨著我市城市化、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的快速發展尤其是靈武城鄉人口的不斷增長,生活、生產用水也隨之增加,城鄉供需水矛盾問題已經凸現。根據靈武市城市總體規劃 (2009-2020年)測算,2015年靈武市城鄉生活、生產、工業用水年缺水量1935萬m3,2020年城鄉生活、生產、工業用水年缺水量3942萬m3。現狀單靠崇興水源地供水必將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靈武市面臨城鄉供水不足的實現問題。因此,加快建設以水源工程為主的城鄉供水工程是解決靈武市城鄉供需水矛盾的關鍵所在,目的在于從根本解決水源困難,用來保障不斷增長的城鄉生活用水,生態用水,工業用水。
靈武市城鄉供水水源的解決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利用地下水資源,而我市的地下水資源量1.36億m3,地下水可開采量為0.82億m3,現狀已開發利用0.32億m3,大部分區域地下水礦化度、含氟量高,不能直接用于生活飲用,只有大泉水源地和崇興水源地的地下水可以開采利用。目前我市的城鄉生活生產、工業、部分綠化用水均利用崇興水源地,開采量已經達到了開采極限。而大泉水源地為寧東礦區供水,保障寧東礦區的生活、工業、綠化用水。第二種利用地表水,我市境內可利用的地表水只有黃河地表水,其它的苦水河等地表水均不能被城市生活生產飲用或工業生產利用。
收回我市的大泉水源地,年開采權量為548萬m3,日供水量為1.5萬m3,并與我市的崇興水源地合并后,日供水量可達到3.5萬m3,可滿足近一兩年的用水需求。
為了解決我市城市生活、生態、工業用水的難題,必須采用黃河水水源作為我市今后城鄉供水水源。由黃河提水,新建泵站和水廠,可解決我市2015-2020年及長期的城市生活、工業、部分生態綠化的用水。根據水資源管理規定,在黃河上取水,必須由黃河委員會批準后,方可取水,批準的前提是有富余的水權才能給予批準。而我市黃河水權已經用盡,并且還超量使用,在黃河上新建取水泵站是不會批準的。為了解決農業用水和城鄉生活、工業等用水矛盾,可利用寧夏長城水務公司建設的長城水廠的水權,給我市供水。即能解決供需矛盾,又能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后,對全市水資源和城鄉供水工程的統一管理,使水資源和水工程得到高效利用,并確保長期發揮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