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勇 鄭宇飛
(1.三峽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0;2.三峽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0)
客源市場是旅游目的地旅游業發展的保障,對恩施市旅游市場的分析主要包括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以國內市場為主。并考慮目前國家旅游發展的大環境以及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發展帶來的發展機遇,與國內同類型交通驅動型旅游城市發展相類比,重點判斷出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恩施未來幾年的游客數量,為旅游產業配套設施的建設提供依據。
1.1.1 恩施市接待游客總量
根據恩施市旅游局提供的數據,恩施市的游客接待量2007年到2010年上半年分別為112.44萬人次、120.02萬人次、162.40萬人次和119.52萬人次,恩施市旅游業從2007年起開始呈現快速速增長的態勢,但從全州角度來看,恩施市的游客接待量分別占到全州游客接待量的26.4%、25.7%、24.5%、28.6%,均未達到30%,沒有發揮出作為全州旅游中心城市和旅游集散地的作用。
1.1.2 主要景區接待游客數量
恩施市旅游資源豐富,市域內已經開發并運營的景區主要有有:一個4A級旅游景區土司城,兩個3A級旅游景區梭布埡石林和龍麟宮景區,一個2A級景區楓香坡侗族風情園,以及恩施大峽谷、清江闖灘、柳州城休閑度假區等七大景區。2010年滬渝高速公路開通后,恩施市部分景區旅游接待游客數量仍然非常有限,接待游客較多的大峽谷和土司城分別接待了69664人次和59300人次,平均每天接待游客2247人次和1913人次,其次為柳州城和龍麟宮,分別接待游客26270人次和10100人次,平均每天接待848人次和326人次。制約這些景區接待游客量有限的主要原因是配套設施如旅游住宿設施有限、自駕車的停車問題以及進出景區的道路不夠通暢等,隨著這些問題的改善,景區的游客接待量也會得到極大提升。
1.1.3 各旅游企業接待游客數量
2010年5月恩施市星級賓館、旅行社、景區(點)和非星級賓館等主要旅游企業接待游客數分別為22318人次、15581人次、177030人次和235580人次(見圖2),景區景點共接待游客177030人次,但其中通過旅行社組織的人數為15581人次,僅占景區接待量的8.8%,可以看出恩施市自助游比例較大,自助游中很大比重是自駕游,有統計表明2010年五一期間,恩施市自駕游比重達到了67%,這一數據反映,恩施市各大景區需解決游客的自駕游停車問題。在住宿方面,星級賓館和非星級賓館接待游客分別為223182人次和235580人次,非星級賓館接待高于星級賓館接待12398人次,2010年6月這一差距進一步擴大,星級賓館和非星級賓館接待游客分別為271293人次和380483人次,非星級賓館接待高于星級賓館接待109190人次。這一數據表明旅游客人一般更傾向于選擇性價比更高的社會賓館,因此社會賓館可以作為今后恩施市在賓館住宿業中發展的重點。
1.1.4 入境旅游接待游客數量
入境旅游接待人數的多少間接反映了一個地區(景區)對外知名度的大小情況。2008年以前,恩施市的入境旅游基本上還沒有形成規模;2008年,隨著恩施大峽谷的正式營業,恩施市入境旅游人數產生了爆發性的增長,由2007年的1000人次突增至了17036人次,占全州的7.7%,州內巴東縣入境旅游接待人數占到全州92%;2009年,恩施市入境旅游接待人數16798人次,占到全州6.68%,而巴東縣卻占到全州的84.91%。一方面可以看出恩施大峽谷對外已產生了一定知名度和吸引力,但是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出,與巴東縣的神農溪相比,恩施市還沒有打造出真正的精品名牌,來恩施旅游的海外客源主要是韓國人,這與近兩年來恩施在韓國的大力宣傳分不開,也充分表明隨著恩施旅游在海外宣傳的進一步加強,恩施入境旅游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旅游市場空間結構在地域上表現為,以旅游地為中心由內向外呈現同心圓環帶分布。受旅游市場空間遞減規律的影響,一個旅游城市或旅游勝地對周圍區域的作用強度或輻射強度隨著距離的增加而遞減。根據上述原理和其他已有研究成果,可以對恩施市游客空間結構作如下分析。
1.2.1 基礎市場
基礎市場也稱核心客源市場,游客數占目的地接待總人數比例最大。恩施市基礎市場包括恩施州內縣市和周邊的重慶、湖南、貴州等鄰近地區及鄂西地區的宜昌、襄樊、十堰、隨州、武漢城市圈等省內大中型城市。重慶、湖南、貴州等臨近省份與恩施地理位置較近,山同脈、水同源、人同俗,成為來恩施旅游的基礎市場;武漢城市圈在自然、民俗方面與恩施市有很大的不同,旅游地的吸引力大,且武漢地區經濟發達,人口密集,出游率相對較高,到恩施的交通比較方便,是恩施市的主要客源地,特別是隨著滬渝高速公路的開通,來自武漢的客源將得到極大增長。
1.2.2 拓展市場
拓展市場是基礎客源市場從空間向外層擴展,考慮經濟發展水平、人口數量、交通狀況而選定目標市場。拓展客源市場的游客應該消費水平高、出游率高,或距離較遠,但交通較方便,是旅游市場開拓的重點。恩施市的拓展市場包括泛長三角地區、泛珠三角地區、環渤海灣地區、四川以及港、澳、臺地區。這些地區經濟發達,人口密集,人們的出游能力和出游意識強,當地的自然景觀與人文風情與恩施差別極大,城市人口對生態旅游、休閑旅游、康體旅游的需求較強,加上恩施市旅游資源符合這些地區都市工作者追求身心放松的需要,加上“兩路”的開通,以及恩施市機場的改擴建,交通更加方便,如果能積極促銷,能爭取到相當數量的游客成為穩定的客源市場。
1.2.3 機會市場
機會客源市場是由拓展客源市場繼續向外延伸的市場。有東北地區、西南地區、青藏地區以及我國其它較遠的省份地區。這些地區與恩施市在空間距離較遠,旅游交通時間相對較長,但是在一定時段內,能較方便的到達旅游目的地,或作為商務、訪友的順訪旅游地,中遠期上也可以積極爭取這部分客源。
基于對旅游客源市場的現狀分析,結合恩施市國民經濟及社會發展計劃中確定的經濟發展目標,參考類似旅游地客源市場發育狀況及增長幅度,對恩施市客源市場規模進行預測。
根據恩施市現有情況和歷史統計數據,按照旅游市場發展的一般規律以及旅游發展的特性,作出市場預測如下:
2.1.1 預測基數
2013年1到6月恩施市接待的游客量為219.52萬,現基礎設施和旅游設施正不斷的完善,預測2014全年將接待游客250萬,以此作為預測的基數。
2.1.2 預測依據
恩施市旅游市場預測的依據,主要有恩施市發展旅游的區位優勢、恩施市旅游市場的現狀、周邊地區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的建設情況,以及恩施市特色旅游資源的開發與提升,參考《恩施市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和恩施市“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
2.1.3 預測階段
根據旅游地發展的生命周期理論,可以將恩施市旅游劃分為2個階段:
(2013-2015):隨著旅游優勢資源的進一步挖掘,以及城市休閑功能和城市旅游知名度的大幅度提升,恩施市旅游市場將繼續突破性地增長,旅游接待人數增長量大,旅游綜合效益逐漸顯現。
(2016-2020):游客接待量將持續穩步增長,雖然與發展階段的突破性增長相比,這個階段的游客增長量將相對放緩,但由于已形成了較大的游客接待量基數,因此在數量上的增長還是比較顯著的。
2.1.4 預測方法與結果
根據恩施市的旅游業發展的階段特點和未來發展趨勢,對恩施市的預測采用增長率估算法。根據對恩施市旅游發展階段的分析,參照恩施州以及其他一些旅游城市發展增長率,規劃分時期、分階段采取不同的增長率進行預測。如果恩施市能夠抓住“兩路”貫通帶來的機遇,對其豐富的旅游資源進行精心策劃和合理整合,恩施市的旅游接待人數預計在2013年建州三十周年之際接近600萬人次,2017年將突破1000萬人次,2020年將達到1400多萬人次。
按照增長率估算法對恩施市旅游綜合收入進行分析,2010年上半年恩施市旅游綜合收入為6.35億元,考慮到下半年旅游業增長速度將變快,將恩施市2010年的旅游綜合收入預測為15億元,以此作為基礎夯實階段的基數,參照恩施州及其他一些旅游城市的旅游綜合收入增長率,在夯實基礎階段,恩施市旅游綜合收入年均增長率為35%左右;蓬勃發展階段,恩施市旅游綜合收入年均增長率22%左右;成熟鞏固階段,恩施市旅游綜合收入年均增長率18%左右。
[1]湖北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恩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30)[Z].
[2]三峽大學旅游規劃與發展研究中心.恩施市旅游服務業專項規劃(2011-2020)[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