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志剛
(常州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常州 213002)
隨著現代醫學模式在醫學各領域的發展,心理康復逐漸成為康復治療的重要內容。心理康復是運用系統的心理學理論與方法,對患者的損傷、殘疾和殘障問題進行心理干預,以提高非健康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康復所依據的是康復心理學。康復心理學起源于美國。隨著社會的發展,心理康復服務逐步從機構走向社區和家庭①。心理康復對于提升非健康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克服心理障礙、提高生存質量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心理康復的價值所在,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
首先,可以通過心理方法,控制或者環節某些生理功能的異常與障礙。其次,由于功能的喪失或者變化,會導致非健康人群的心理和人格發展產生某些畸變。這種畸變可能會影響人際關系、家庭氛圍以及自我價值感等,這些反過來又進一步導致非健康人群生存環境的惡化。在這方面,心理康復大有所為。第三,身體的損傷導致的生活不便,會導致某些急性的情緒問題或者心理問題。運用心理康復可以對其產生較好的改善作用。
積極心理學和進化心理學、后現代心理學被并稱為心理學的“新三大勢力”,其影響可見一斑。積極心理學不是另一種形式的心靈雞湯,而是采用科學的原則和方法來研究幸福,倡導心理學的積極取向,以研究人類的積極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和諧發展。積極心理學其實是在用傳統的心理學研究視角研究那些人類的積極優秀的心理品質。從改善人類的病態心理變成發展人類的積極心理。通過這樣一種轉變,實現幫助人們走向更加和諧幸福的生活的終極目標。由此可見,積極心理學的目標與任務和心理康復有很多暗合之處。而積極心理學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豐富有效、極具操作性的積極心理調適技術。如果將其運用于康復治療活動中,將會大有裨益。接下來,本文將列舉幾種常用的積極心理技術,闡述其在心理康復中的價值和作用。
幾年前,美國脫口秀女王奧普拉曾經向觀眾推廣一種積極心理技術,她聲稱“這個簡單的練習將改變你的整個人生觀”,這就是感恩日志。感恩日志是將自己每天覺得幸福快樂的三件或者五件事情記錄下來,并寫下當時自己的心理感受。事情可以很小,但是每天必須不同。假以時日,將會對自己的思維方式有很大改變。2012年清華大學主辦的中國積極心理學大會上,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在回答清華師生提問時,最推崇的一種增強積極情緒體驗的方法就是這種方法。在實際操作中,人們會發現,剛開始并不困難,但是在兩周后就會發現越發難寫。因為每天必須不同,為了完成這個任務,每天都要去有意識搜集記錄自己覺得幸福的事情。時間長了,人們會反映自己會形成一種不斷努力在生活中發掘美好事物的習慣性思維。非健康人群由于身體等原因,生存質量下降,社會功能受損,這本身就會產生很多負面情緒。但是其實生活中充滿了美好的事物,關鍵你愿不愿意去發現和關注。使用這種技術將可以有效提升非健康人群的心理幸福感。
另一種常用的積極心理技術被稱為幸福檔案袋。就是將那些把自己和幸福聯系起來的事物和紀念品放在一起,裝進一個檔案袋。可以是信件、照片、名言或者帶有深刻個人意義的物品。并且把這個過程看成是制作生活文獻地過程,不斷發展更新檔案袋。把檔案袋放在離你不遠的地方,當你覺得累覺得難過的時候,就打開它,從中汲取生活的正能量。非健康人群雖然面臨諸多的障礙和困難,但是他們腦海中也有美好的記憶,生活中也有讓人激動的事情。如果把這些保存下來,將會有效提升他們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甚至人們建議十個檔案袋,分別對應積極心理學中的人的十種積極情緒:喜悅、感激、寧靜、興趣、希望、自豪、逗趣、激勵、敬佩和愛。當某一個檔案袋暫時失去功效的時候,也就是無法激起你內心的正能量的時候可以馬上用另一個檔案袋去代替。這種方式可以始終保持對積極情緒的新鮮感,有效改善人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還有一種方法是設定自己的復位鍵。每個人都會有被負面情緒包圍難以自拔的時候,陷入一種“越想越氣、越氣越想”的負面循環,導致原本一件小事,最后卻引起了我們難以遏制的負面情緒。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一種負面情緒的反芻。非健康人群因為社會功能受損,一般會比普通人擁有更多的空余時間,加之本身他們就有很多負面積壓在心中,于是很容易陷入上面所說的負面情緒的反芻中。而現在電腦非常普及,當電腦死機或者速度很慢,難以正常運行的時候,如果沒有其他辦法就只能按復位鍵重啟。也可以把這個功能遷移到人的身上。復位鍵可以是你的一件小飾品,或者你的手機里的一段音樂、一張圖片。總之是經常帶在身邊的一件東西。以后當自己出現難以控制或者難以排遣的消極情緒時,你就拿出你的復位鍵,然后對自己輕輕說一聲:重啟!閉上眼睛假想自己是一臺電腦,按了復位鍵。不管剛才有多不開心,告訴自己:“我重啟了”。然后就把剛才的煩惱全部丟掉,徹底重新開始自己的程序。這實際上是一種心理儀式技術。這將有助于非健康人群打斷自己的負面情緒循環,及時“重啟”自己的大腦,重新開始自己的正常生活。
積極心理學還有很多應用性很強的技術,例如冥想、感恩拜訪等等,都能有效提升人們的幸福和積極情緒。如果能夠將其運用在心理康復領域中,將可以為非健康人群的心理康復和社會功能的恢復,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1]張展籌.心理康復治療對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效果研究[D].中南大學,2011.
[2]蔡鳴飛.用社會網絡分析法分析心理康復相關文獻共詞網絡[D].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2011.
[3]柯紅.臨床康復與康復心理[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7,05.
[4]任俊.積極心理學思想的理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
[5]龔繼峰.積極心理學與心理健康教育創新[D].南昌大學,2007.
[6]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積極情緒的力量[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12.
[7]陳瑨.腦卒中偏癱患者人格特征及其積極心理干預研究[D].山東大學,2013.
注釋:
①傅世恒.中醫康復學[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