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評論員
久違的春風刮走了塵封的霧霾,還給郁悶中的人們一片藍天。當大家終于可以貪婪地深呼吸時,我們實在應該“謝天謝地”。天、地、人,面對當下多災多難的生存環境,怨不得天、怨不得地,唯一應該自責的就是人。
2014年的“兩會”迎著春風拉開了大幕。代表和委員們帶著各自的關注和期盼來到北京,參政議政、盡責問責。從某種意義上說,每年的“兩會”都是生活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的人自責和問責的時候。
今年的“兩會”很有特點,最大的不同就是會風變了:不講排場、不比闊氣,更不提倡奢侈,回歸樸素,回歸本真。這讓老百姓看到了政壇的希望。
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們的物質生活得到極大豐富,但毋庸諱言,社會風氣極不盡如人意。推動中國社會繼續高速健康發展、實現13億人共同富裕之夢的真正動力,只能是深化改革。
不進一步深化改革,中國的發展就喪失了動力;不加快改革,歷史賦予我們的寶貴戰略機遇期就有可能失之交臂;不從頂層設計推動改革,改革就成了一句空話。2014年被稱之為中國深化改革“元年”,今年“兩會”的最強音非改革莫屬。
改革的真諦其實就是創新,打破常規,摒棄習慣,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
今日中國面臨的種種問題、課題、難題,既“似曾相識”又“前無古人”。比如環境問題,發達國家曾走過先污染后治理的彎路;比如石化產能擴大,工業化過程中哪個國家沒有經歷石油重化工業提速發展的階段;比如國企改革,直至今日還沒有看到世界上哪個國家有成功的先例。
而所有這些問題集中出現在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中,出現在這個國家快速崛起的發展過程中。毋庸置疑,這里的每一個問題均屬世界級難題。解決這些問題的創新難度之大、改革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三十多年前,中國的改革開放就是一道世界級難題。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改革的宏偉任務,更是將破解這道難題的緊迫性擺到了全體國人面前。我們沒有退路,必須迎難而上,共克時艱。
在中國共產黨人領導全體中國人民共同參與的這場深化改革“大會戰”中,石油石化行業、石油石化企業、石油石化員工,承擔著巨大的責任。因為這不僅要保障能源供應,保障國家的能源安全,而且要積極探索大型國有企業的改革之路,回饋社會、回饋人民、回饋國家的發展之路。
風可以吹走頭頂的霧霾,但吹不走堆積如山的改革難題和發展問題。這些問題只能靠我們大家的努力,腳踏實地、扎扎實實,一個一個地去探索、實踐、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