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玲
(四川省消防總隊政治部,四川成都 610072)
經習主席批準,2013年9月7日,中央軍委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軍隊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意見》,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軍隊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意見》明確要求,各級審計部門要不斷創新審計方法手段,完善審計法規制度,促進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高效、規范運行。
審計方法作為審計人員獲取審計證據,形成審計結論和意見,達到具體審計目標所應用的方法和手段,對審計工作的高質量開展有著決定性作用。作為一支公安現役部隊,消防部隊既具有軍隊的組織特性,又具有地方行政機關的屬性。消防部隊的審計工作,需要結合部隊和地方的實際和特點,不斷加強審計方法研究,指導審計實務,從而提高審計質量,充分發揮審計監督與服務作用。
理論界把審計方法體系分為審計戰略方法、審計手續(程序)方法、審計技術方法三個層次。審計戰略方法是指決定審計全局、對審計活動起著籌劃和指導作用的總的方針、政策、方法和手段。[1]根據審計目的以及相應措施的不同,審計戰略方法又可分為賬項基礎審計方法、制度基礎審計方法、風險基礎審計方法、經營風險基礎審計方法。賬項基礎審計方法是指以查錯防弊為主要目的,通過對被審計單位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的審查,來檢查各項記錄準確性的審計戰略方法;制度基礎審計方法是指以驗證財務報表是否真實、公允地反映了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為主要目的,在了解和掌握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及其發揮作用情況、確定對內部控制制度可以信賴的程度的基礎上,明確審計的范圍和重點,合理分配審計力量和時間,恰當運用審計技術的審計戰略方法[1];而風險基礎審計方法和經營風險基礎審計方法在審計時充分考慮了審計風險的存在,采用不同的審計風險模型對審計風險進行量化和分析。
消防部隊的審計工作,在考量財務收支及相關經濟活動、經濟責任履行等“行為”的真實性、合法性的基礎上,關注內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關注經濟效益性。在具體審計方法的應用上,可采用順查法和逆查法相結合,廣泛采用抽樣審計方法。但是,目前對于內部控制的評價和結果使用還停留在初級階段,抽樣審計的方法還停留在任意抽樣和判斷抽樣階段。然而,這兩點恰恰是制度基礎審計方法的精髓所在。因此,消防部隊審計方法模式目前仍處在賬項基礎審計向制度基礎審計方法過渡的階段,相應的審計具體方法主要還是采用檢查、調查、分析等傳統的審計技術方法。
目前,公安消防部隊的審計方法主要依據公安審計的模式和制度,現有的文件和資料主要對審計手續方法和審計技術方法體系予以關注和要求,尤其對審計手續方法作了較為詳細的規定,如:公安審計業務操作指南、操作流程手冊等。這些規范性文件在指導審計實務、規范審計流程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審計戰略方法體系和審計技術方法體系方面的資料相對較少,規定相對簡單。如現行《公安邊防消防警衛部隊審計工作規定》第44條中要求,“審計人員實施審計時,應當審查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和計算機儲存、處理的有關資料,查閱與審計事項有關的文件、資料、票據,檢查現金、有價證券和固定資產、庫存物資,核對銀行存款,編制審計工作底稿,向有關單位和人員調查并取得證明材料”。該規定雖然涉及了審查、查閱、檢查、核對、調查等審計技術方法,但對照現行的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和內部審計準則來看,地方審計均對審計技術方法有著更為明確的規定。如《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第3號——審計證據》第8條將獲取審計證據的方法分為:審核、觀察、監盤、詢問、函證、計算、分析性復核等7種方法。[2]因此,消防部隊需要制定相應的制度對審計技術方法進行準確地定義和分類,以使審計工作有據可依。
消防部隊審計技術方法在實際運用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對內部控制的評價和結果使用目前還停留在初級階段。在審計程序上,往往忽略前期的符合性測試,直接進入實質性測試;在審計內容上,對內部控制設計的完整性沒有確定的比較標準,內部控制有效性測試主要停留在后勤財務管理層面;在結果運用上,還停留在經驗判斷層面。二是抽樣審計的方法還以任意抽樣和判斷抽樣為主。三是監盤方法應用范圍仍主要局限于對現金的檢查。四是對財務數據分析較多,對財務數據和非財務數據之間的關系分析較少;對財務收支和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分析較多,對經濟性、效益性分析較少。五是計算機審計還沒有充分發揮其統計分析和事前預警的功能,還停留在事后監督階段。
審計工作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先天具有滯后于經濟發展的缺陷。審計方法體系的研究主要來自于注冊會計師審計,根據審計目的從“查錯防弊”轉變到“對財務報表的真實公允地反映了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鑒證評價”,再到對審計風險、經營風險的關注,審計方法體系從傳統的賬項基礎審計方法發展到經營風險基礎審計方法。目前,國內風險基礎審計方法仍處于摸索階段。消防部隊審計工作是內部審計的一個類別,在借鑒地方和解放軍審計的基礎上,需要根據消防工作的行業特性,在審計方法上作出具體調整。公安消防部隊相應的具體審計技術方法的研究,更加滯后于部隊建設的需要。
一是消防部隊行業特性的影響。自從消防部隊實施經濟責任審計以來,消防部隊審計超越了原有財務收支審計僅僅關注會計資料的局限,審計范圍擴大到了經濟決策、預算管理、內部控制制度、資產保值增值等層面,開始關注被審計單位的決策風險和償債風險。但是,由于消防工作帶有社會公共服務性質,具有非營利性,其軍事效益、政治效益、社會效益難以有一個確定的衡量標準,與經濟效益之間難以準確配比。加之各地經濟、地理、人員編制、目標任務的差異,致使判斷審計質量的重點還是在于是否維護財經法紀,保障資金安全,防止舞弊、貪污、挪用等違紀違規問題的發生方面,即:審計目的重點還是“查錯防弊”。這從根本上決定了消防部隊審計方法模式的發展階段和具體審計技術方法的應用。二是管理體制和會計基礎工作的影響。例如,消防部隊財務核算中心的設置使財務內部控制有效性大打折扣,審計人員不得不保持謹慎的態度,往往直接跳過符合性測試,加大內部控制實施性測試。又如,會計核算采用的收付實現制對權責的不配比影響了分析性程序的使用效果。
一是審計機構和人員編制設置不適應。目前,消防部隊基層單位大多沒有專門的審計部門。審計人員多為兼職,部分由后勤財務人員兼任,且流動頻繁。這導致審計人員獨立性、歸屬感不強,缺乏對審計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審計人員知識結構需要調整和提高。基層部分專兼職審計人員不具備財務審計專業學歷或相應的工作經驗,且缺乏系統有效的后續教育。基層審計人員專業知識基礎薄弱,知識結構單一,缺乏法律、管理、數理統計、數據分析、計算機管理使用等方面的知識,導致基礎審計技術方法應用不到位,先進的審計技術方法不會用。
審計部門和審計人員要加強對審計工作的宣傳力度,增強各級官兵對審計工作的了解,讓各級官兵對審計工作產生正確的認識,并形成合理的預期,能夠正確理解審計工作原理、審計工作方式和審計方法。尤其要爭取領導層的重視和支持,轉變理念、找準定位,寓監督于服務之中,充分發揮審計的建設性作用。公安消防部隊要嚴格按照《公安邊防消防警衛部隊審計工作規定》要求的“立足防范、標本兼治”的方針,實現從“對立懲處”向“服務性”審計轉變,從基本動因上促進審計方法的演進和研究。
一是加強相關制度建設。公安消防部隊可借鑒相關審計準則對審計技術方法的種類、含義、具體操作方式作出完整準確的表述,對一些基本的內部控制制度加以明確和細化,指導審計實務,使審計人員有據可依。二是建立完善審計檔案數據庫。集成會計檔案、資金、資產、票據等數據庫,并實現審計管理系統與會計管理系統的對接,為審計分析、審計預警提供可靠的歷史數據和即時分析,充分提高審計方法的有效性。
審計部門及審計人員要在充分了解審計方法局限性的基礎上,揚長避短,不斷借鑒國際和國內審計、外部審計和內部審計、地方審計和解放軍審計工作中的先進經驗,結合消防部隊實際,重視和加強審計方法的專題研究。一是改變審計理念,從“查錯防弊”向“風險管理”轉變,從“事后審計”向“事前預警”轉變;二是改進審計方法,將數理統計、風險模型等科學方法與傳統的經驗判斷相結合;三是引進先進的審計手段,將計算機分析、網絡技術與手工操作相結合,提高審計效率,保證審計質量,不斷適應消防部隊建設發展的需要。
對于審計工作的三駕馬車“人、法、計”而言,人的因素占首要位置。公安消防部隊要想采用先進的審計方法,充分發揮傳統審計方法的效能,就要確保把適應審計工作需要的審計人員配備到位,并保持一定的穩定性。其次,要保證審計人員后續教育的時間和質量,不斷提高審計人員的審計技能和業務水平,切實提高審計人員鉆研和使用審計方法的積極性和能力,以保證審計質量,提高審計效率。
[1]馬同保.論審計方法[J].企業經濟,2009,(9).
[2]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第3號——審計證據(中內協發〔2003〕20號)[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