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超
(北京市西城區消防支隊,北京 100000)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法會議的講話中強調:必須全力提升執法公信力,緊緊把握“兩個必要條件”,即公正和廉潔。“公安行政執法公信力是一種社會的公安執法機構通過其職權活動在整個社會當中建立起來的一種公共信用。”[1]所謂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執法公信力,是指廣大社會公眾對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及其執法行為的信任程度。筆者對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執法公信力現狀及其原因進行分析,嘗試提出全面提升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執法公信力的對策。
消防執法部門黨建工作的質量對于執法工作的規范化開展及執法公信力的提升至關重要。但是,仍有部分干部對于黨建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有的單位甚至長期不召開民主生活會。黨建理論學習的不足,導致部分執法人員執法為民理念缺失,為民服務思想淡化。正是由于部分執法人員沒有從根本上理解執法為民理念,沒有認清執法目的,沒有把群眾的滿意度作為執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致使有損消防執法公信力的事件頻發,具體體現在執法不嚴、執法不公、執法不規范等方面。
執法人員直接面向社會公眾提供服務,他們的言行舉止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對于消防執法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執法行為的印象和評價,直接關系到消防執法機構的公信力。一些消防執法部門黨風廉政教育不足,部分執法人員沒有樹立起堅定的執法為民理念和正確的價值觀,廉潔自律意識淡薄。加之監督機制缺失,當面臨各種誘惑時,很容易出現執法隨意甚至以權謀私等行為。執法隨意主要體現為執法不作為,即在法律規定的合法期限內,盡量拖延到最后的時間節點。執法隨意也體現在行政處罰行為中,尤其體現在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的濫用上。由于執法人員廉潔意識淡薄導致的執法隨意及濫用自由裁量權現象,嚴重損害了消防執法公信力。
部分消防執法人員對于公信力的內涵、重要性缺乏認知,甚至錯誤地認為執法公信力是普通民眾對執法行為的主觀評判,消防執法人員無法左右。由于公信力意識缺乏,部分消防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不認真傾聽人民群眾對執法行為和執法結果的滿意度評判,不對涉及群眾重大利益的執法事宜進行有效地解釋說明,從而導致廣大群眾產生誤解,嚴重損害了消防執法公信力。
執法能力是執法人員最基礎的業務素質能力。若執法能力不足,將直接導致執法不嚴、執法不公、執法效率低下、執法錯誤等現象,直接影響執法公信力。部分執法人員對基礎的消防執法知識、法律、法規、規章、技術標準等沒有完全掌握和理解,對法條的理解有偏差,執法能力低下。執法能力的不足,除了表現在對法律的理解錯誤、執法程序錯誤等方面,還表現在執法的親和力不足、執法過程中的溝通和解釋不足等方面。很多民眾對消防執法行為不滿,主要是因為對消防執法行為的執法依據缺少全面了解,從而對消防執法行為產生誤解。正是因為部分消防執法人員專業素養、親和力、情商、溝通能力和解釋能力的不足,導致其執法能力不足,影響了執法公信力。
執法機制的健全與否直接關系到消防執法人員的執法效率及執法效果,建立健全符合執法實際且能確保公平、公正、有效執法的系統的制度體系,是確保消防執法高效、規范的前提,也是提高消防執法公信力的有效保障。然而,當前消防執法機制還存在著諸多不健全及不完善之處,如信息溝通不暢、資源共享水平不足、內部協調配合機制不合理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執法公信力。
執法理念直接指導執法行為,執法理念的正確與否將直接影響消防執法行為的效率和效果,直接影響執法公信力。消防執法機構要高度重視黨建工作,使執法人員牢固樹立執法為民理念,努力做到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高效執法。
一是樹立依法執法的理念。法律是一切權力行使的根本,正確理解法律、掌握法律、行使法律,依法執法,是每一個合格執法者最基本的素質。首先,執法人員應當樹立依法行政的意識,充分尊重法律的權威,嚴格執法;其次,應當嚴格按照法律的程序性規定執法,克服執法中的隨意性和不規范性,保證執法的公正、嚴明。
二是樹立執法為民的理念。執法人員應當時刻牢記執法為民的宗旨,時刻以群眾的認可度和滿意度作為執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嚴守政治紀律,堅定政治立場,不斷提升公眾對執法的滿意度。消防執法只有根植執法為民的思想,堅持人民利益至上,才能使人民滿意、群眾信任、社會認可,才能實現執法公信力的提升。
首先,消防執法部門要持續不斷地深入開展黨風廉政教育活動,不斷提高執法人員的思想政治覺悟,鞏固其廉政思想。
其次,消防執法部門還應大力加強廉政制度建設,完善內部監督機制,尤其是對領導干部的權力行使進行監督,將廉政建設與消防執法的每一個環節緊密關聯,制定嚴格細密的消防廉政執法監察制度并指導執法工作,從而確保消防執法的各項工作能夠在廉政環境下有效開展,促進領導干部的廉政執法。
制度的規范化、系統化,不僅直接影響執法人員的能力和水平,也直接關系到執法公信力的提升。制度,是一種行為準則。只有制定嚴格的執法規則,建立科學嚴密、程序嚴謹、制約有效的執法體系,才能確保消防執法的公平、公正,才能提高社會公眾對執法行為的滿意度,提升執法公信力。
首先,完善執法制度,細化執法程序。“加強消防監督執法規范化建設,就是要建立健全明晰的消防監督執法制度,細化各類執法標準,把消防監督執法的基本原則和要求,轉化為明確的程序規定,體現到具體的執法環節中去,實現消防監督執法工作的程序化、規范化、法制化。”[2]對于消防執法過程中的每一個關鍵環節,應當在制度中進一步細化執法標準、規范執法程序,讓每一個執法者都清楚每一項執法行為的具體要求和執法要領,從而實現消防執法的標準化、統一化,提升執法的公信力。
其次,完善執法監督體系。消防執法需要建立健全內外結合的執法監督體系,對執法行為進行全過程監督,對于錯誤的執法行為能夠進行快速有效地糾正。在內部監督方面,消防執法部門應當充分整合法制、信訪、督察等各部門資源,對執法活動的事前、事中和事后進行全面監察,通過運用現代化執法工具,對于執法信息進行網上錄入、管理、監督和考核,從而實現對消防執法的全程化監督。在外部監督方面,全面接受廣大群眾、媒體等的監督,確保陽光執法,通過公開、公正、公平執法,提升廣大民眾對消防執法的滿意度和認可度。
再次,建立健全消防執法民意表達制度。公信力是公眾對消防執法行為的信任的能力,要提高消防執法公信力,必然需要雙方的有效溝通和共同努力。消防執法行為需要公眾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只有民眾積極表達民意、反映民情,才能使消防執法工作的開展更有針對性,更為有效和高效。民意表達制度,具體可以體現為聽證制度、交流信箱、協商制度,等等。通過制度建設,讓廣大民眾充分行使建議權、表達權、知情權、監督權,通過民意溝通不斷提升執法者的執法能力,無疑對于提升執法公信力大有裨益。
消防執法人員的執法水平和綜合素質能力,直接影響到廣大群眾對消防執法行為的滿意度和認可度,直接關系到消防執法部門的形象和權威。提升消防執法能力是消防執法規范化建設的核心,也是公正執法的有力保障。公信力是一種執法信任,既包括政治信任,也包括執法信任。政治信任,要求消防執法人員應當時刻以人民群眾的滿意度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具備公正執法的能力。公正、公平是消防執法之根,消防執法人員應當時刻牢記和堅持公正執法,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忠實履行消防執法的法定職責。執法信任,要求消防執法人員除了具備政治素養、堅持執法為民理念外,還要具備較高的執法能力和執法素質。消防執法人員執法水平和執法能力的提升,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首先,加強業務培訓。從執法工作實際所需的專業知識入手,建立業務知識培訓長效機制,加強執法人員對法律、法規、規章的理解和掌握,通過對執法程序、處罰判定、自由裁量權的合理適用等問題進行深度講解,不斷提高執法人員的業務水平。針對當前消防監督檢查執法人員業務素質參差不齊的現狀,應當在強化專業知識教育和專業技能培訓的同時,對上崗執法人員進行嚴格而統一的執法資格考試,順利通過后才能從事執法工作。[3]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執法人員具備較高的執法水平,提高消防執法的公信力。
其次,加強執法經驗的交流和分享。充分發揮“老兵”的先鋒模范作用,由執法水平較高、經驗較為豐富的執法人員對新執法人員進行幫助,以老帶新,促進新執法人員執法水平的盡快提升。此外,消防執法部門應當定期開展執法交流和分享會議,對執法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進行會議討論,對于執法過程中的經驗、教訓進行充分交流,從而為其他沒有遇到此類案件的執法人員提供經驗,提高其執法水平和綜合素質能力,提升執法公信力。
再次,加強執法質量考評。消防執法部門要“健全完善考評標準,擴大考評范圍,注重考評結果的應用,充分發揮考評的指引作用”[4]。通過考評不斷提升執法人員的執法能力,提高執法公信力。
執法程序的規范化對于執法結果的公正性至關重要,與執法公信力息息相關。因此,在消防執法過程中,應當嚴格執法程序。檔案是執法行為及結果的記錄,是執法程序合法有序的有力證據,另一方面,也是新執法人員學習的標準和依據。建立統一的消防行政執法歸檔管理制度對于保證消防行政執法歸檔的質量,保證消防行政執法檔案的嚴肅性和權威性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消防執法部門要建立健全檔案管理制度,并組織相關人員認真學習。此外,還應當實現文書檔案管理與電子檔案管理并存,將所有的檔案都在電腦上進行備份,使得消防檔案更為完善。
陽光執法,倡導在執法過程中,執法人員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執法,以文明的態度和方式,通過細致的法律講解和說明,獲取當事人對執法工作的支持和理解,最大限度地減少警民爭議和沖突,建立和諧的警民關系,不斷提升執法公信力。推行陽光執法,提高執法公信力,必須提高執法透明度。“將執法工作放在群眾的監督之下,將執法的每一個環節擺在群眾面前,將執法的結果置于群眾的討論范圍,是提高執法公信力的基礎。”[5]
為進一步確保執法行為的規范性和合規性,消防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可全程使用執法記錄儀,全面記錄執法過程(包括檢查階段和處罰階段),執法視頻資料由專人統一存儲和管理。執法記錄既是對執法人員的保護,也是對執法人員廉潔自律的監督手段。
公信力是一種評價信任,評價權在民眾手中,評價結果取決于社會公眾的滿意度。增強執法親和力是改善執法者與人民群眾關系,提高執法效率,提升執法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執法人員要從根本上厘清執法的目的,要以解決群眾的問題為出發點,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的合理需求和合理訴求。在執法過程中心平氣和,加強溝通,努力提高群眾對消防執法行為的滿意度和信賴度,提升消防執法的公信力。
全面提升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執法公信力,既是依法治國的要求,也是維護消防執法權威和法律尊嚴的重要保障。消防執法人員應當通過進一步樹立執法為民的理念,規范執法行為,改進執法方式,保證執法公正,加強廉潔自律,使消防執法工作更好地體現民意、維護民利,從而不斷提升執法公信力,推動消防監督執法工作的發展。
[1]于慎鴻.程序公正與司法公信力[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8).
[2]顧正佐.論述消防監督執法規范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J].華人時刊(下旬刊),2012,(6).
[3]李大慶.消防監督檢查執法現有問題與改進途徑[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4,(3).
[4]王宇.公安機關行政執法公信力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2010.
[5]朱升武.對如何提高消防執法效果和公信力的理性思考[J].科學管家,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