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 征
近年來,受國際電視媒體的影響,我國正加快電視傳媒發展的步伐,逐漸向國際市場邁進。我國的電視紀錄片開始重視對懸念敘事技巧的運用,依據電視紀錄片本身的敘事風格構建懸念,增強了紀錄片的可觀性。但是,相對于國外優秀的電視紀錄片,國內的電視紀錄片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國還要不斷加強對懸念敘事方法的巧妙應用,增強電視紀錄片的競爭力。
懸念從語文上講是一種藝術表現手法,運用在電視紀錄片中時意思相近。在電視紀錄片中,作者為了激發觀眾的緊張、好奇、與期待的心情,在對敘事的藝術處理上采取一定的手段來表現,以加強故事情節的曲折性,進而使事實更具吸引力和可觀性,激發觀眾的興趣,進而加深對電視紀錄片中人物及情節的印象。
通俗的講,懸念敘事在電視紀錄片中的表現手法即是懸念在電視紀錄片的外在表現形式,主要是通過電視中主人公或畫外音解說員在情節推進的過程中不斷的提出問題,設置懸念,然后在情節的發展中慢慢解開問題。以此來突顯故事情節的懸念性。這種手法主要是考慮到觀眾觀看電視故事的心理,懸念的設置總能給觀眾帶來意料之外的驚喜或真相。
電視紀錄片中的故事是生活中的真實故事,這種故事本身就是未知的,觀眾不可能預知結果。因此,觀眾對故事發展存有期待與渴望,一定程度上講,這就是懸念。電視記錄片通過利用視聽語言和文字語言記錄生活并探尋生活,利用懸念的方式加強紀錄片中故事的發展,是電視紀錄片自身特性的需要。
懸念在電視記錄片中的應用,符合觀眾的好奇心理。懸念的設置能夠引發觀眾的好奇心,扣人心弦。觀眾隨著紀錄片跌但起伏的情節發展,達到興奮點到另一個興奮點的轉變,讓觀眾回味無窮。同時,觀眾容易對懸念中的故事情節產生共鳴,尤其是那些出乎意料的震撼,總能讓觀眾的到美的享受。最后,懸念的設置還能升華紀錄片的主題,發人深省,故事體現的深刻道理耐人尋味。
在高速發展的電視媒體中,形形色色的電視表現形式及電視內容造成了電視紀錄片的競爭壓力。電視紀錄片不能在僅僅停留在獨特的視角及深度報道上,在表現形式上要加以利用懸念敘事的手段增強紀錄片的競爭力,以吸引觀眾的眼球。
所謂沖突型表現形式,也就是突顯故事情節中人物的戲劇矛盾沖突。要求電視紀錄片的敘事過程中,把故事的全部、局部或某種跡象給觀眾作預兆,或根據情節的需要,加劇故事人物的沖突,以增強故事的曲折性。因此,制片人要在紀錄片中增加懸念的設置,同時電視剪輯工作人員也應該在剪輯的過程中,通過特效的加入突顯紀錄片的沖突性。
抑制型表現形式也就是故意放慢故事情節的發展節奏,通過懸念的設置延緩實踐的發展。這種方式是抓住觀眾的迫切心理而采取的方法,能有效抓住觀眾對紀錄片的關注,即使情節發展的節奏慢且含蓄,也能引發觀眾的興趣。
電視畫面語言是懸念敘事的主要表現手段。通過對故事中意料之外的反常畫面刺激觀眾對故事的探究心理。在電視紀錄片中,通常通過拍攝鏡頭來實現。例如在一些人文風光類紀錄片中,用慢鏡頭表達深層次的含義;在敘事性強的紀錄片用比較快的的運動鏡頭或多鏡頭的切換來制造懸念,直接從視覺上給觀眾帶來情節的起伏效果。
聽覺語言即是利用觀眾的聽覺,來制造紀錄片的懸念,這是非常適用的方法。主要是通過主人公語言、解說詞或畫外音等方式進行,尤其對聲效的利用,能迅速刺激觀眾的聽覺神經,使觀眾隨情節變得緊張起來,進而探索故事未來的發展。
國內的電視紀錄片的發展必須不斷的推向市場化,而要適應市場化的需求,則必須在紀錄片的表現形式上加以改進創新。懸念敘事的表現方法是電視紀錄片應重視并改進的手段,只有不斷增強紀錄片中懸念沖突的藝術性及矛盾意識,才能適應市場的競爭。當然,電視紀錄片對懸念敘事的應用,其手段和方法還需要電視媒體人進行不斷的學習和長期的摸索,以加強電視紀錄片的廣泛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