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人生》,艾璞著,中國出版集團現代出版社即將出版。本書以公安系統特定的工作、生活、心理情感、命運遭際等作為描摹客體,以生活寫實、人文精神與理想主義的相互交織,將作家獨有的生活及心靈經驗與現實巧妙融合,獲得文學藝術的審美統一,鑄就了具有特異職業特征的藝術范本。
作為魯迅文學院第二屆公安作家研修班學員的艾璞,是一位具有公安特質的優秀作家。在本書中艾璞將生活中的美丑善惡、心靈的哀怒喜悲,多角度地反映出來,既以公安領域真實生活為軸心,又將視野投向更廣闊的社會生活,折映出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蘊涵所向。他的詩句有著自己獨立的語感,依照自身獨到的審美意趣,展示著自我的生活智慧和精神體驗.深沉地表達著自己所理解的世界,特別隨著近年來創作領域的不斷拓伸與延展,這種寶貴的精神詮釋,愈來愈呈現正確的心靈指向。
這部詩稿內容是駁雜的,同時亦是清晰的,其所內蘊的公安文學的靈魂與核心的責任使命,使文本呈顯出異于其他文學的特質:一種藉由責任而延伸開去的精神品格與心理邏輯,對應于作者所生活的特定環境,顯得深刻而博大。
“烈士”,作為一個驚心動魄的稱謂,似漸漸淡化于和平年代人的心間。而在詩人生活的特殊環境,卻依然葆有這個詞匯的力量與光芒。作者的詩稿中,有大量這樣的詩作,無不滿懷對逝去戰友的刻骨追思。事實上,將這樣的情感表達出來,于和平年代的公安詩人而言,是一種不可規避的使命與責任。詩稿中不乏對身邊英雄烈士的深情禮敬,如《鳳凰涅槃》、《青春舞曲》、《豐碑》、《七十六秒的震撼》等,在表達自己情感的同時,亦將一種特殊生活群體的精神核心,交付于更多人的視野之中,交付于更廣大的社會層面與生活疆域。
艾璞對詩歌創作,一直有著執著的追求,嘗試著形式上傳統與現代樣式的契合,公安題材和其他題材的融匯,試圖抵達詩歌的新的藝術境界,也展示出詩人深度的美學探索。
在詩歌創作中,詩人的情感與情緒皆滿含真誠與堅實。《普陀梵音》、《三柱香》等作品,作者謹守對自我心靈的真實表達,或濃郁或淺淡,卻始終顯現出理性與感性的鮮活。最為可貴的是,詩人在創作中下意識地向著精神深處抵近,使得作品的內在品格具有了更為深刻的指向。
對于現代人的生存方式,艾璞更是善于自生活中的點滴發現,捕捉著現實的全新向度,指出將臨的威脅,提醒不容規避的殘酷,如《濕地西溪》、《碧浪湖的冬日》、《塔克拉瑪干的眼淚》等。在與景觀的對望中,詩人所發現的總是風景背后更深遠的東西,其間包含著對當下生存環境的深度隱憂。這不止是一個詩人的敏銳與感懷,更是一個作家心底最寶貴的良知。
艾璞一直是一個堅實的行走者,一個深沉的思想者,一個抱持貴重詩心的詩人。他從自己特殊的生活景致出發,對當下生存環境,包括個體精神環境與社會環境,時間及時間中的可見之物,有慨嘆,有祝禱,敬畏而熾真,宏闊而細微。他的詩藝清新中不乏斑駁,激涌中蘊涵寧靜,仿佛復調的和聲彼此呼應。這是一個詩人內心繁復情懷及心力的外化,更是一個詩人的心靈經驗、經年的積蓄與含蘊,也因此,令匆促紛擾的現代生活,得以持久地葆有彌足的、詩意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