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蘇 醒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高職高專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為了尊重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和個性發展的需要,體育選項課教學已被各高職高專院校中廣泛采用。據調查,乒乓球選項課是高職高專院校學生非常喜愛的體育科目。針對乒乓球教學內容多,課時有限,場地器材有限,學生的基礎水平參差不齊,水平高的“吃不飽”,水平低的“吃不了”的現狀,要使全體學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最快的進步,應不斷地尋找和完善符合學生的心理、生理及個體差異的課堂教學模式。本文主要是針對目前傳統教學出現的問題,運用分類別教學的實驗方法,通過實驗對比分析,探討不同教法產生的不同效果,提高學生技術水平和教學效果。
隨機抽取淮安信息學院2010級乒乓球選項課的兩個班學生,實驗班40人,對照班40人。
2.2.1 調查訪問法:
對淮安信息學院2010級學生進行調查訪問,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與乒乓球技術水平,對存在問題進行分析與探討。
2.2.2 文獻資料法
查閱相關的期刊學報、文獻等。
2.2.3 實驗法
對淮安信息學院2010級選項乒乓球的兩個班分別為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教學實驗,實驗班進行分類別教學法,對照班進行傳統教學法。
實驗時間:2011年9月-2011年12月,兩班學生授課總時數為30學時。兩班授課次數與測試時間基本同步;兩班用同樣的器材場地,兩班每次課的運動量基本相似;兩班教學在技術上要求一致;兩班授課教師相同;授課內容相同;考核內容:(反手推擋球,發球)。
采取不分類的整體化教學,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常規教學法進行。
按學生的基礎把他們分為水平不同的幾類進行教學,也就是把一個乒乓球大班劃分成若干個小的教學群體進行教學。
3.2.1 分類設計
A類:競技運動類。主要是指有一定的乒乓球基礎,比較熟練運用各種乒乓球技術,有一定的戰術風格。在教學中,采取綜合訓練法和比賽法來安排乒乓球課的內容;同時不限制這些學生練習的積極性,鼓勵他們在完成課堂任務的基礎上自由發揮,增強訓練難度。
B類:強身健體類。能夠基本掌握乒乓球技術,但不是很熟練。因此在教學中因采用完整教學法進行,同時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的“靈感”,使他們能從容地完成本次課所學的內容,這一類應重點抓,提高他們的技術質量。
C組:控球能力差,不能完成各種技術。技術與素質方面遠遠差A、B類,對課中所學技術很吃力,因此對于這些學生,將教學內容分成若干步驟,一次即能掌握,然后將這些步驟按難易程度,采用多種輔助手段來幫助他們進行練習。另外,讓他們利用課外時間在A類同學的幫助下進行練習,使這一組學生的成績有較大幅度的提高,減少和杜絕不及格現象。
第一步是分類組合,第二步是優化組合,第三步是升降結合。分類是基礎,優化是重點,升降結合是補充手段。優化組合應在整體教學時間上占三分之二以上的比例。特別注意的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每個學生所在的類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應根據教學階段變化的規律及教學的需要進行必要的調整。
隨機從大二乒乓球選項中抽取人數相等的兩個班,按照優、良、中、差在實驗前進行測驗比較,實驗班與對照班是相對等值的。
通過教學實驗,對兩個班進行(兩人互相反手推擋、發球)考核,得出綜合評定成績。兩班優秀率對比:實驗班比對照班高出10%。及格率:實驗班比對照班高出8%,不及格率:實驗班為3%,對照班為12%,可見分類教學效果顯著。
四個半月的乒乓球教學實踐所取得的教學效果表明,分類教學法效果顯著。高職高專院校乒乓球選項課進行分類教學,克服了過去因學生運動技能水平參差不齊,教學進行中有難度,技術差的同學失誤多,中斷練習時間長,從而影響課的密度和運動量的現象;避免了技術好的同學因教師采用的練習方法簡單,而不能進一步改進和提高技術的問題。教師在課堂上更能全面掌握學生的情況,有效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通過對大二乒乓球選修課分類教學實驗,證實在乒乓球選項課教學中采用分類別教學方法,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教師提高教學的針對性。教師在“分類”教學法的思想指導下,保證了教學質量,又達到發展學生個性,使得不同類別的學生得到更快的發展的效果。
區別對待,較好地解決了乒乓球教學中的“技術好的吃不飽,技術差的吃不了”的現象,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分類別教學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的那種不辨對象,不分差別的較為單一且不重實際的教學觀念和模式,這種教學法是符合學生固有的認知規律,是今后教學方法改革的一種嘗試。當然,嘗試的過程也暴露出一些新的問題,比如分類一細化,教學面寬了將增加了怎樣側重;如何協調教學管理上的難度;由此可能產生的學生紀律方面的問題;如何有效地解決這些矛盾,有待于日后在教學實踐中繼續思考與探討,不斷完善分組教學法,進一步提高乒乓球的教學質量。
4.2.1 分類別教學要求教師不斷提高業務水平與拓展知識水平范圍;要充分發揮教學引導的作用,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精神和鍛煉學生獨立思維的能力。
4.2.2 教師備課時應根據不同類別學生能力設計教學內容;在實施分類別教學時,教師無論是“輔優”還是“補差”,要注意情感教學,讓每個學生都要建立起成功的信念和自信心,對于基礎水平差的學生要給予更多的“偏愛”。
總之,加強對高職高專乒乓球教學的完善是時代的需要,需要對各方面進行系統的思考,并做出恰當的改變,這需要我們教師在實踐中加強認識,不斷學習,改進自我,提高自身素質,改善教學方法,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這樣才能適應新時代對體育人才的要求,培養出高素質、高技能的學生,并以此促進高職高專體育的不斷向前發展與完善。
[1]張瑛秋.乒乓球運動員技戰術訓練質量定量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6,21(4).
[2]趙紅勤.高校乒乓球俱樂部教學特點與方法[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5,29(4):91.93.
[3]劉建坤,王桂欣.我國普通高校開展體育教學俱樂部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8(2):23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