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張士忠
齊齊哈爾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始建于1967年,是首批國家級重點職業高中。開設四大門類20余個專業。其中,數控技術應用專業是國家中等建設專業。近年來,為了解決數控專業學生只能在課堂學理論,實習室學技術,專業技能訓練不能與市場專業崗位接軌的問題,學校與齊齊哈爾市高新技術企業紅旭達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共建數控專業實習實訓基地,開辦了“企業課堂”。
齊齊哈爾紅旭達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產經營智能機器人、焊接機器及焊接輔機,數控生產設備先進,生產操作自動化程度高,是數控專業學生實習實訓的難得環境。2011年11月,學校與該企業簽定校企合作協議,舉辦了“校企合作實訓基地贈牌儀式暨數控技術應用專業企業課堂開班式”,開啟了學校與企業的深度融合。
采取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共用、共管等方式,建設數控技術專業校外實訓基地,在實訓基地開辦“企業課堂”,以滿足社會對數控技術應用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需要為目標;探索科學有效的校企合作管理運行機制;開展與崗位對接的實習實訓,幫助學生實現優質就業。
紅旭達企業擁有數控設備VMC850B加工中心、VMC850P加工中心和數控車床CKA6150/1500、線切割等設備40余臺套,學校投入普車、銑、磨、鉆床等40余臺套,作為企業生產和學生對接行業崗位進行實習實訓的共享設備資源,企業將部分設備投入到學校的實訓室,學校將部分設備交流給企業,設備資源共享,不僅很好的解決了學生實訓設備不足和落后的現狀,又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的進入生產環境,與數控就業崗位無縫對接。學生走進企業走上崗位真刀真槍的訓練,使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實習結束后組織雙選,雙選成功者留下直接就業,不愿意留下的學校統一安置就業。實現了學生與就業行業與崗位的很好對接。
近幾年,學校數控技術應用專業畢業生服務經濟建設,為振興民族制造業發揮了很好作用。幾年來,學校400余名數控技術應用專業畢業生受到社會普遍歡迎,就業區域以本市為主,輻射全國發達地區。
教師深入企業。有計劃安排數控技術應用專業14名教師深入企業開展調研與實踐活動。每年調研企業不少于3家,青年教師深入紅旭達企業實踐每年不少于2個月。教師深入企業實踐主要進行:現場考察,了解生產組織方式、工藝流程、產業發展趨勢等基本情況;上崗演練,熟悉相關崗位(工種)職責、操作規范、用人標準及管理制度等具體內容;參與產品開發、技術改造,學習所教專業在生產實踐中應用的新知識、新技能、新工藝、新方法;形成調研報告4份,明確了企業崗位技術領域的任職要求,制定教學標準。
改革課程體系。通過教師深入企業調研、實踐,發現原有教材內容多、理論性知識所占比重較大,實踐內容較少,內容相對陳舊,不足以滿足學生掌握專業的新動態,行業的前沿技術,企業的最新理念。學校成立課改小組,邀請了行業專家、紅旭達技術人員及一線骨干教師,根據擬定的人才培養方案,編寫數控技術應用專業校本教材,進行課程和教學改革,11年以來,在整個示范校建設歷程中,邊實踐邊修改,不斷完善幾經論證,先后三次再版,形成了現在的第四版教材。
新版教材特點:打破了學科體系,突出了“項目引領、任務驅動”的課改要求,構建了“剛柔并舉,產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即:以企業產品生產過程中崗位的“剛性”需求為培養目標,以企業產品的生產工藝和工作評價標準為依據,針對職業崗位技術領域的任職要求,制定教學標準,強調教學活動中的“產”與“學”,讓學生在學中干,干中學。新教材的使用,得到了全體專業教師的支持,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得到了企業的認可。是我校示范校建設中的大工程和重要項目改革,收到了較好效果。齊齊哈爾市區兄弟學校多次來校學習、取經、借鑒,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發揮了區域的示范引領作用。
齊齊哈爾紅旭達科技有限公司的數控生產設備和數量在齊齊哈爾地區屬領先地位,加工產品具有多樣性和多變性,技術含量較高,很適合學生學習和訓練。學生在企業課堂實習實訓期間,日常工作由企業負責一切按員工管理。讓學生感受從學生到準員工身份的變化,從校園到企業車間的變化,從課堂到生產環境的變化,從模擬操作到實際生產的變化等,這些變化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崗位工作任務的要求,師傅的示范、教師的指導都讓學生的學習變得生動。兩年來,學生在企業課堂能接觸到50多種較復雜工件的加工生產,加工工件8000余件,學生的實操技能水平明顯提高。
數控專業學生參加市、省、國家級大賽連年取得好成績。10年來15名學生獲省級一、二、三等獎,2名學生獲國家級獎項。數控專業學生高考成績也佳訊頻傳,連續三年升學率98%,升本率75%。
自2011年11月1日通過“企業課堂”的形式,組織首批數控技術應用專業的30余名學生,到“紅旭達”實訓基地開展實訓活動以來,相繼制訂了數控專業企業課堂與實習工作方案、召開了企業課堂開班式、簽訂校企合作協議、雙方互贈基地牌扁掛牌、誠聘企業總經理為學校數控專業專家型教育教學改革顧問、誠聘企業3名技術人員為專家型實習指導教師并頒發了聘書、制定企業課堂實習實訓教育教學計劃等。相繼已舉辦三期企業課堂活動,60余人次參加企業課堂實習實訓,20余人在該企業就業,企業技術人員為學生指導實訓課達600余課時。
在此期間學校與企業協商先后建立了《企業課堂與實習管理制度》、《企業課堂與實習考核與成績評定》、《日常表現綜合評價鑒定》、《專業實習報告》、實習指導教師跟蹤管理、建立指導教師工作記錄簿、實習考勤、考核達標資格參加實習就業安置等十余項制度。企業化的管理不僅使企業課堂的管理有序、高效運行收到可喜成績。同時,注意有效利用企業的優秀文化、價值理念、管理制度等,教育培養和規范學生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理想,使學生職業素養、市場價值理念逐步形成,較好的促進了就業質量的穩步提升,為地方行業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
1.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性實訓基地是職業學校解決實訓設施不足,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一個有效途徑。合作中要注意找好切入點,實踐證明,在校企合作實習實訓基地開設“企業課堂”就是校企深入合作的很好形式。
2.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實訓基地是培養“雙師型”教師的有效途徑。目前,“雙師型”專業教師數量不足,教學質量還不能完全滿足社會需求。因此,校企深度合作,共建實訓基地是一條投資小,見效快,能有效提升教師實踐能力使之提高教學質量的理想途徑。
實踐證明,校企合作的深度合作直接決定了人才培養的質量。合作中不僅要考慮雙方利益,還有從整個行業發展、整個市場需求設定培養目標,只有這種深層次合作,才能提高數控專業建設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