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莫盛秋
近幾年來我們看到,我國國民經濟在經歷了十多年的高速發展后,目前正在尋求變軌。決策者們都在考慮這樣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擺脫以往這種以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高密集勞力的代價去獲得高速發展的路徑。在很多企事業單位中,人們開始重視知識產權、重視自主創新工作。大家意識到,只有努力實現從制造到創造的跨越,勇于獲得自己的知識產權,摒棄一些技術含量不高的低端產品,企業才能在經濟風浪到來時立于不敗之地。作為一個學校、它肩負著向社會輸送人才的任務,為社會提供發展的后勁,故教學與社會接軌是教學改革的重要內涵。
通過多年的觀察發現,大多數學生的創造性理念是在學校學習階段逐步形成的。錯過這個階段的學習和培養,學生在這方面將要走很多的彎路。因為在學校里有很好的科研氛圍、有良好的試驗條件、有專家和教師的引導,尤其后者特別重要。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方面,學校和教師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個學校如何來體現重視創新工作,首先是要在全校師生中大張旗鼓的宣傳創新能力是當代大學生應具備的素質,要把創新工作具體化、制度化地落實到學校的各項活動中,與具體教學內容相結合,有機地落實到和學科的課堂教學中。多開展有科技性質的學科活動,做到學科間滲透,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其次是要重視學生科技創新基地的建設,對學生的科技創新活動給予場地和經費的扶持,積極創造各種條件,為學生構建實現科學之夢的平臺;之三是要選派優秀教師對學生進行輔導和引導,設法吸引、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科學實驗,在實驗中培養創新意識和科學的思維方式??傊?,創造各種條件讓對科技創新有興趣、有愛好、有特長的學生都有更多培養和鍛煉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帶動更多的學生由‘要我學創新’向‘我要學創新’轉變。使創新工作在學校全面鋪開。
目前,由于我國教學體制的在不斷改進,許多學生在校時間非常有限。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在較短的時間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呢?這就需要教師、特別是輔導教師,細心觀察學生平時的表現,爭取在較短時間去發掘那些熱愛科學、有創新熱情、而且思維活潑、工作嚴謹、積極主動的學生,及時把他們組織到創新團隊里來,加于引導和培養。
具體來講,就是從學生入學伊始,教師要以專業教育為切入點,依托學院的科研實力和成果,大力宣傳科技創新精神。還可以通過講座、參觀實驗室及高新企業等,使學生在了解專業的同時了解科研創新,逐步樹立科技創新意識
在學生進入第二年學期后,要通過各級學生會、團組織,搜集總結前幾年學生科技工作的成果和經驗,為本年級學生開展科技實踐創新活動理清思路、明確方向,以此為基礎在學生當中做好動員。邀請實驗室教師關于科研工作的宗旨、形式、程序、要求和方法等對學生作初步培訓,同時下發各實驗室可由學生參與的科研項目名稱、指導教師和主要內容等。學生可以承擔實驗室指定的項目,也可自己帶著項目(或思路)到實驗室。在項目進行期間,分階段進行考核。
在這期間,要策劃、鼓勵、組織、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各類科技活動,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科技競賽活動。如:機器人電視大賽、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金工實習創新件設計比賽等。盡力使大學生的科技創新工作達到規范化和系統化。
科技創新是一項非常嚴謹的工作。在開展創新工作之前,都經歷了對事物長久的觀察和積累,然后進入到創新方案設計。它是在運用現有的知識和所掌握的科學原理的基礎上,豐富想象和開放思維,通過收集和檢索獲得的信息,經過調查、走訪專家,分析論證以及研究性學習,對重大現實問題可能設想的解決方案,對未來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以及學習、生活、生產可能實現的新進步、新形態、新形式、新概念、新產品和新服務進行設計和創作,對未來的展望和概念設計,形成具體的方案。在科技創新方面要重點抓好項目選題和工作方法。創新項目從何來,這是開展科技創新的首要條件,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有計劃地請校內外專家開講座、做報告。從專家們的講座中引發出研究課題;二是從學科學習中產生的問題入手,去發現問題展開探究;三是觀察日常生活中發現存在的問題、不滿意的現象等提煉成研究課題;四是參加社會實踐時,深入到工廠、農村、社區去發現可研究的課題;五是從社會關注的熱點、重大事件中發現問題、設想出解決方案;六是暢想未來可能出現的科技進步與突破等。
此外,在科技創新研究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遵循如下幾個方面的原則。一是科學性原則,使活動方法與過程應當盡可能與科技課題研究過程和方法相一致;
二是創新性原則,在創新工作中要學會查新,了解他人的創新研究;三、實用性原則,注重項目的運用、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四是可行性原則,具有可操作性。教師應指導學生不要好高騖遠、不切實際;五是點面結合原則,科技創新活動以點帶面,逐步擴大;六是學生主體活動與教師指導相結合的原則,學生從開始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活動,逐步過渡到獨立開展科研創新。
大學生的科技創新工作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未來,而大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高校以及每一個教職員工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每所高校都應該把學生的創新能力列入培養方案,制定出相關的考核機制。教師要在不斷提高自身創新能力的同時,做好學生開展科技創新的引路人,潛移默化地把自己的創新思想灌輸給學生,科學地指導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有了大學階段的創新鍛煉,學生走入社會后將成為各個階層開展科技創新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