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君
(浙江中醫藥大學)
高校教學秘書是高校教學管理中的基層人員,是學校各項教學工作的具體實施者,是聯系教務部門和教學單位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教學工作正常運行的保障,是高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學秘書的工作狀態、職業道德、價值觀和人生觀,直接影響高校教學管理水平、教學質量和社會聲譽。
工作倦怠是個體不能順應對工作壓力時的一種極端反應,是個體伴隨于長期壓力體驗下而產生的情感、態度和行為的衰竭狀態。當今社會已經步入了知識經濟時代,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也從“精英教育”轉換成了“大眾教育”。對于教學秘書而言,高校擴招、專業細化,意味著更多的工作量,更高的挑戰和更大的工作壓力。因此,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或者消除教學秘書的工作倦怠,成為高校教學秘書隊伍建設中不容忽視的問題。
工作倦怠(job burnout),又稱為“職業倦怠”、“職業衰竭”或“職業枯竭”,是用來形容一種在工作的重壓下身心俱疲的狀態,1974年由美國的精神病學家Freudenberger H.J引入心理健康領域。他認為工作怠倦是一種最容易在服務行業中出現的情緒性耗竭癥狀。后由Maslach和Jackson等人從心理社會角度來探討工作中的情感壓力,把對工作上長期的情況及人際應激源做出反應而產生的心理綜合癥稱為工作倦怠。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曾公布的《中國“工作倦怠指數”調查報告》表明:中國有70%的職業人士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工作倦怠,已經成為中國職場人士的“通病”。
Maslach和Jackson提出工作倦怠感的三維概念,即情緒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疏遠(cynicism)、無效能感(inefficacy)。
教學秘書的工作倦怠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情緒衰竭是工作倦怠最明顯的癥狀。其表現是缺乏活力,沒有精力面對工作中的人和事,工作沒有熱情、缺乏主動性,經常感到身心俱疲、緊張、焦慮,對前途感到渺茫,對工作失去熱情和耐心。絕大部分的教學秘書要么工作到1~2年就立即調崗,剩下的都是長時間從事教學秘書崗位工作,都感受到工作沒有挑戰性。而且日常突發性、臨時性的工作很多,身心具疲,壓力大,對工作缺乏沖勁和動力,情緒衰竭比較嚴重。
疏離指以冷漠、疏遠的態度對待工作,降低對工作的付出,甚至放棄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從而嚴重影響工作狀態和工作效率。教學秘書成天忙于處理各種數據統計、檔案整理,疲于對付數字和文字,基本沒有時間去考慮額外的工作創新和效能的提高,更無暇談及個人的理想和目標。長期以往,也容易在工作產生“應付”的心理。
指對自己的工作能力、工作成效及工作意義的評價低,覺得沒有成就感,缺乏自信。教學秘書是教學管理崗位中最基層、最繁瑣、最辛苦的崗位,工作量大、面廣、事雜,而且都是些事務性、程序性、時效性很強的工作。很多人都認為,只要是態度好、工作認真點的人都能做好教學秘書的工作,甚至不少教學秘書都認為自己的工作無足輕重。 作為服務者,教學秘書面對教師時沒有信心,覺得低人一等,影響了教學秘書正常的心理狀態,對自己的崗位評價低,沒有成就感。
導致個體產生工作倦怠感的因素很多,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一是工作和職業特征因素,包括角色沖突和角色模糊、工作超過負荷、職業類型等;二是組織因素,包含組織的獎懲體系、組織支持、組織給予、員工的參與程度、組織變革等;三是個體因素,包括內、外控、自身水平、自我效能感、個體期望值等。
教學秘書的角色是多重的,在行政上受院系的領導,業務上又受教務處的領導。崗位信息獲取和行政指令來源具有多源性的特點。在校院二級管理模式下,教學秘書既是執行者,也是管理者。教學秘書是教學領導的參謀和助手,在具體的教學運行過程中,還充當著學校職能部門、學院以及教師、學生間的聯系和溝通者。眾多的角色使教學秘書在工作中忙于轉變形象和態度,容易失去自我,導致精神衰弱和疲勞。
大部分教學秘書反映工作的時間遠遠超過8個小時的負荷,加班的現象比比皆是。從專業的申報、評估到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教學大綱的編寫、教學任務的落實、課程安排、考試的安排、畢業論文工作的組織、畢業實習的匯總等一系列教學管理過程。教學秘書的工作性質和特點,決定了其繁瑣性。同時,教學秘書還是教學院長的助手,既要做好日常行政工作的上傳下達工作,組織協調各教學工作中的每一個環節,與教務處、兄弟院系、教研室和各位任課教師等打交道。此外,教學秘書還需要負責教學文件資料的收集、整理、歸檔、保存等,工作雜,頭緒多,極易產生工作倦怠感。
一方面,教學秘書的工作要嚴格遵循學校教學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在實際的工作中,又得在組織內實行較為松散的人際管理,對教學過程、人才培養方式下放較大的自由度。這種矛盾經常讓教學秘書處于尷尬的狀態。再者,教學秘書在協調各個部門的工作時,難免會產生一些摩擦和矛盾,往往因為一個細節而得罪人,導致人際關系緊張,從而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和神經高度緊張。
各大高校重視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水平,提供了眾多的進修和培養機會,卻忽視了教學秘書等的教輔人員的培養。在高校的工作中,教學秘書地位越發渺小,越發邊緣化。高校還缺乏教學秘書的評獎評優平臺,通常在總結和匯報里的工作成績和榮譽都是屬于一線教師或者學院的,屬于教學秘書個人的榮譽幾乎沒有。因此,大部分的教學秘書覺得比較自卑,個人成就感低,對自己缺乏信心和價值認同感。
教學秘書只有牢固地樹立起愛崗敬業、樂于奉獻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樹立起良好的職業道德觀念,才能主動熱忱地為師生服務,為學校的教學工作服務,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各項教學管理任務,從而在實踐中體現出自身所應具有的基本素養。
校領導應該充分認識到教學秘書崗位的重要性,高度重視教學秘書隊伍的建設。常規性的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建設規劃中,加入對教學秘書的培養和隊伍建設,提高教學秘書在管理體系中的地位。鑒于高校的教學秘書基本都是年輕女性,學校相關部門更應該未雨綢繆,及時的“儲備干部”,避免教學秘書請產假后,無人接替工作等尷尬情況出現。
任職前,應該有詳細的教學秘書崗前培訓,以便教學秘書在工作中少走彎路。教學秘書需要“精于管理,懂得教育”,應該掌握教育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對高等教育理論及發展方向有所了解,熟悉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和秘書學的相關知識。在教學秘書人員培訓和知識更新方面,學校要加大投入,在政策和經費上予以保障。制定切實可行的短、中、長期培訓計劃,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強教學秘書的培訓,培養穩定的專業的教學秘書隊伍。
在工作中,必須明確教學秘書的崗位職責,進一步完善崗位責任制,努力做好責、權、利相結合。完善對教學秘書的考評標準,加強競爭,實行崗位責任制、聘任制,將考核結果和評職稱、晉升、等實質性措施掛鉤。
創新職業發展機制,解決教學秘書職業發展問題,幫助教學秘書設計職業生涯規劃。要建立完善的教學管理人員的輪崗和升遷制度,研究除教學管理系列外的多種職業發展渠道,開辟崗位間的交換和流動,真正實現人才的流動和全面培養。從長遠角度來看,教學秘書走專業化發展道路。教學管理本身就是一門非常專業的管理科學,需要專門的才人不斷的去研究、實踐和創造出更科學的管理模式。而現在大部分高校的教學管理一直在經驗管理和行政管理模式的主導下進行運作,管理的專業性沒有引起重視。因此,教學秘書專業化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
高校對待教學秘書有“重使用,輕培養”的趨勢,普遍關注教學秘書的工作,而忽略了教學秘書本人的心理健康和職業發展。教學秘書普遍產生了較為強烈的情感需求,需要被理解和被尊重。所以,來自領導和同事的情感關懷和激勵對于教學秘書的健康成長尤為重要。
201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的主題就是心理健康,開篇就是體制內的職業倦怠,結尾的命題作文則引用了2013年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加拿大女作家愛麗絲·門羅的一句話“幸福總是充滿著缺陷”,說明工作倦怠現象普遍存在于各行各業。人們想在工作中實現個人價值,獲取成就感和幸福感,除了必須的付出和努力外,還會遭遇很多不盡人意的事情,也正是這些缺陷讓幸福感更加真切,真實。作為任何一個工作者,工作倦怠這種心理反應是無法避免的,采取必要的措施及時回避和消除工作倦怠才是上策。作為一名教學管理者,應本著“學校無小事,處處是教育”的原則,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為高等教育和教學管理做出一份貢獻。作為高校和教育機構,也應該關注教學管理人員的心理健康,才能保證教學質量和教學管理的穩定提高和健康發展。
[1]陳翠微.高校教學秘書職業倦怠的調查與對策研究[M].武夷學院學報,2010,(29)4:99 -101.
[2]柳靚南,尚慶為.關于高校教學秘書現狀的思考與建議[M].商業經濟,2010,(7).
[3]毛麗萍.教學檔案管理人員職業倦怠的應對策略研究——以高校院系教務秘書為例[M].當代教育論壇,2011,(3).
[4]吳方領.高校教學秘書不良心理成因分析及其調適[M].湖北師范學院學報,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