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航 田 鑫
(佳木斯大學)
2007年,教育部頒發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由此看出,加強聽說教學已經成為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和核心內容。隨著計算機和網絡的逐漸普及,高校紛紛采用基于計算機與網絡的多媒體技術輔助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然而,基于多媒體環境下的英語聽力教學效果卻不盡人意,教師只是把多媒體技術作為錄音機的升級設備,沒有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越性,造成了資源浪費。聽力課堂基本上處于教師的“一言堂”狀態,基本模式為教師放音(學生盲目聽)——教師講解(學生只聽不講)——核對答案(學生機械記錄)。久而久之,造成教師厭教、學生厭學現象的產生。為此,教師亟需實踐新的教學模式,以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支撐,使英語的教與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和自主學習的方向發展。
(1)觀察法
信息化教學活動包含師生相互作用、學生之間的協作活動等,既有師生交互發生作用的心智活動,又有通過教師和學生信息技術應用所顯示出來的外在行為與表象。這些復雜的變化過程,常常要通過觀察來認識。觀察所直接獲得的第一手材料,是理性方法所賴以進行的基礎與依據,能及時了解教與學雙方的思想、行為變化情況,獲得學生對教學情況的反饋,使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2)實驗法
實驗法是依據一定的教學理論假說,在教學實踐中進行的,運用必要的控制方法,探索教學的因果規律的一種科學研究活動。通過課堂教學實踐,驗證新的教學模式是否能夠更好地發揮硬件優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改善教學效果。
本研究以筆者所教授的4個自然班為對象,4個班級隸屬不同專業,文理科的差異基本能夠體現不同基礎學生在英語聽力課程中存在的共性問題。研究過程中,可以隨時進行新的教學模式的實踐并反饋其效果。
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比較成熟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支架式教學、拋錨式教學和隨機性進入教學三種教學模式。在研究中,筆者主要以支架式教學模式為基本點,探索如何借助多媒體技術,運用建構主義理論來實現大學英語聽力課堂的情境性、交互性和自主性相統一的教學過程。支架式的教學環節包括:搭腳手架——進入情境——獨立探索——協作學習——效果評價。
以教材《(全新版)大學英語聽力教程》中第七單元為例,主題為時尚(Fashion)。
(1)訓練學生聽說能力,掌握文中重點詞匯。
(2)了解并學習與時尚相關的背景文化。
(3)引導學生領會正確的消費觀念。
做好聽力前的熱身準備,運用支架式教學模式中搭腳手架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通過多媒體播放一些有關時尚的圖片或視頻,在圖片中時尚的物品下搭配相應的英語單詞,引導學生進入時尚的情境中。學生通過這種圖文搭配的形式所掌握的生詞,其效果要比死記硬背好得多。
有關時尚的主題,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例如:
Which is most important to you in deciding what to buy,brand name,quality,or price?
在此環節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保持有效互動,體現了協作式學習的特點。多媒體技術的支持下,教師可以監控學生之間的討論,既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要督促學生之間的互助合作學習,培養學生之間合作學習的能力,教師的主導作用得以體現出來。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相應的線索和材料來促進學生知識的建構,幫助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在學生互助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地在多媒體大屏幕上展示一些有助于學生討論的句子,如Quality matters more to me than price.
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可以學到有用的表達方式,既鍛煉了口語能力,對于接下來要聽的素材有了一個良好的鋪墊。在聽的同時,讓學生思考Fashion——Image or Reality?該部分屬于單元中較難的短文理解,教師需要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現相關的生詞及文化背景材料,這也正是建構主義理論所強調的社會性相互作用在學習中的重要意義,要關注學習的社會性和文化性。教師要引導學生聽的同時,有意識地學習相關文化。例如:
Fashion refers to the styles of clothing,hairstyles,etc.that are popular at a particular time.For example,mini-skirts were all the fashion in the 1960s but they were out of fashion in the 1980s.
最后,學生在圖文聲并茂的環境下進行聽力訓練,并討論文章主題:Fashion——Image or Reality?學生各抒己見,交流他們認為的正確消費觀念。在完成相應練習后,老師將學生分組,針對時尚的話題進行對話練習,使得聽說一體,最終所達到的效果是較理想的。
支架式教學模式的優點在于促進了師生之間的溝通,培養了學生之間的互助學習能力、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融入到聽力課堂中,在這種英語的交際環境下進行聽力訓練,既發揮了多媒體的優勢,又提高了學生的聽力效果。實踐中發現的不足在討論環節,因為無法讓每個同學都進行發言,所以有少數學生在討論時不夠積極,只聽不說,出現懈怠心理,所以對學生監控這一模塊也需加強。
多媒體環境下的聽力課堂呈現了建構主義理論下的理想學習環境,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呈現出諸多優勢。教師要在現代教學理論的指導下不斷探索實踐,不斷加深自身的專業知識的積累、專業技能的提高,借助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支持,一定會讓我們的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收獲豐碩的成果。
[1]教育部高教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2]夏蓉莉.運用多媒體技術改革大學英語教學模式[J].中國科技信息,2006,(06).
[3]虞蘇美,李慧琴.全新版大學英語聽說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