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 張丹丹
我們針對如何以就業為導向的課程開發進行了調研。在調研前,我們制訂了相應的調研計劃,并且編制了相關的調查表,調研過程中,我們按調研的項目內容及需要,調查了30所不同的學校。本次調研中國家投資15所,行業辦學10所,企業投資5所。
在調查的30所學校中,招生規模在萬人以上的有3所,5000-10000(包含5000)人的有12所。3000-5000(包含3000)人的有15所。調研結果:
各高職院校以行業為依托,以基地為中心。通過市場調研,結合市場需求人才量,理性分析專業設置,符合發展規律。有的高職院校根據學校條件設置專業、根據生源需求設置專業、根據本地區經濟結構設置專業、根據產學研結合的要求設置專業以及以就業為導向設置專業。這幾類模式都能對高職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以就業為導向設置專業則是當前最典型、最適合我國高職院校專業設置改革的模式。
各高職院校針對專業的全部教學科目、教學內容及其進程進行系統組合和科學安排。學院設置哪些文化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實踐課都以企業崗位需求為前提,以崗位能力要求為導向。通俗一點講就是企業需要哪些專業人才,我們就培養哪些人才。企業的實習基地就是我們的實踐場地,真正達到“理實一體化”。
各大專院校根據崗位能力要求,由校企共同完成開發。教師深入企業頂崗,熟悉崗位工作過程與企業師傅共同研究工作內容。總結出典型工作任務,形成教學課程內容。在企業建立教師和學生的實訓基地。
主要有課程標準、校企合作開發教材、模擬仿真教學軟件、實訓基地的開發。對于大部分高職院校來說,課程開發都有相同或相似之處。課程開發主要指課程標準、教材的編寫,針對崗位能力制訂教學標準,教學標準包括課程達到的目標、選擇的內容、采取的結構、評價的標準。有兩個基本要素:一是課程內容選擇的標準,二是課程內容排序的標準。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在組織方式上的整合,知識排序方式與知識習得方式的整合,這正是高職課程開發中改革與創新的主要目標。
下面以遼寧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分析課程開發的調查結果:
遼寧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系經遼寧省政府批準,國家教育部備案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專科院校。學校現有在校生5000名,開設市政工程技術、建筑工程技術等城市建設行業相關的24個專業。校園規劃與建筑設計集使用功能、教育功能和示范功能于一體。
在當前形勢下,改革現有的教學模式,強化學校與企業的相互聯系,采用“工學結合”模式,從崗位實際需求出發,結合崗位實際工作性質和工作任務,深化教學內容,開發基于“就業為導向”的核心課程體系很有必要。
依托遼寧省建設廳的大力支持和自身的品牌優勢,學院不斷拓展和深化由校企雙方共同承擔人才培養任務的辦學模式。遼寧省建設廳副廳長親自擔任學院校企合作委員會主任,廳業務處室領導參與校企合作委員會工作,學院先后與沈陽北方建設、沈陽市政集團、遼寧建工集團、沈陽漢拿(韓資)、白云穗港(港資)、北京盛世物業等多家知名企業建立“伙伴式”校企合作關系,在省內外建立百余個教學實習基地,聘請80余位省內外知名專家擔任客座教授,通過行業指導和校企雙向參與,成功實現人才與就業崗位的“零距離”。
所屬建筑工程質量檢測中心通過國家計量認證,每年承擔百余萬平米的建筑工程質量檢測任務;所屬遼寧省房地產研究中心為省建設廳和省委政府決策服務;培訓處負責全省建設行業崗位培訓、技能鑒定、特種作業人員培訓等工作。
首先進行教學分析。需教學研究人員、全體專業教師、教學管理人員共同參與。由校外專業咨詢委員會、校內專業建設委員會、企業一線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學院全體教師、教學管理人員共同參與:論證課程方案,確定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方案、課程類型、教學媒體、教學設施等一系列問題。
修定課程方案。由學院各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共同研討,修訂課程方案,擬定新一輪人才培養方案。
首先,選擇教學策略。對教學過程中各環節妥善規劃、組織、協調,制定相應課時計劃、設備使用計劃以及教案等。其次,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與開發,應該由傳統教學方法向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仿真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轉換;教學內容的傳授方式應由學科結構式向工作過程式轉換;教學場所應由理論課堂向多功能的理實一體化專業教室轉換。集理論教學,實踐、實訓為一體,在空間上將教室與實驗室、實訓場地結合起來,強化實訓條件,建立以職業崗位群為主的模擬工程、仿真實訓場所,形成專業特色的教室,改變以往純粹的純課堂教學形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真正模擬崗位的工作環境,體驗職業氛圍。再次,建設一支具有較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在教學中需要集理論、實踐、技術、技能于一身的雙師型教師。另一方面,在通過支持教師參與產學研結合,專業實踐能力的培訓等措施,提高現有教師隊伍的“雙師”素質。
學院自2000年開始招生,2003年第一屆應屆畢業生已畢業,就業率達到90%以上,對口就業率達到84%;招生就業呈良性循環。用人單位滿意度較高,說明專業課程設置合理,課程教學達到要求,并符合行業發展要求。
高職教育的基本定位是培養既懂得基本理論知識又有實踐經驗技巧的復合型人才,因此要培養出高質量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須要加強課程開發與建設。職業教育在課程開發與建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前面的路還很長,也是我們一直努力的目標,我們會繼續努力積極思考與探討,進行課程改革與內涵建設,開發出適合我國職業教育特點的職教課程。
[1]施良方.課程理論[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3.
[2]朝莊.高職教育教學特點比較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4,10.
[3]黃濟,王策三.現代教育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0.
[4]趙志群.職業教育與培訓學習新概念[M].科學出版社,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