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董晨
技校生在尚未走上社會前,對職業生活沒有體驗,對各種職業的認識和理解都是間接獲得的。他們對個人因職業原因必然扮演一定的社會角色,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履行的社會義務沒有一個完整的、清晰的認識。而通過工學結合中的德育能為技校生培養德育研究精神、掌握職業規則、提高職業心理素質、樹立社會理想創造了主、客觀條件[1]。
許多技工學校任課教師還沒有把握技工學校教育的本質;我國技工學校教育的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模仿西方一些國家的路子,還未形成一種完全成熟的體系;技工學校教育的教材問題比較突出,許多新技工學校專業教材短缺現象仍很嚴重,盡管國家有關部門下大力氣編寫了一批教材,但是其中一部分并不完全適應技工學校教育的特點;一些專業的實訓課存在著經費、設備、場地、師資不完備的問題。這一系列問題極不利于技校生掌握相應的技能。一些學生進校學習兩年之后,仍然沒有掌握應具有的技能和技術,為了能在畢業后比較順利地找到工作崗位,不得不去應急性地考取一些職業資格證書。
較高的生師比一方面造成教師的教學負擔過重,教學質量難免會下降,長此以往,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進而影響學校的德育教學和學生的精神面貌;另一方面,高等職業院校是近幾年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的新生事物,國家和各級政府給予大力支持,因而發展迅猛。各類技工學校都忙于建專業、擴規模、求效益,而忽視了內涵的發展[2]。
職業精神是對職業的崇敬、熱愛、執著和奉獻的精神,體現了職業人的精神風范和職業素質。職業精神以愛崗敬業為核心包括職業道德、誠實守信、服務人民等內容。職業道德是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在職業生活中應當遵循的具有職業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為準則。由于具體職業的利益和要求各異決定了職業道德具有鮮明的職業特性,并通過其職業性體現出特定職業的職責或價值。在全部課程中,技校生對實習課程最感興趣,實習指導教師要在專業技能講解中抓住時機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職業道德教育,讓學生把對職業道德的理性認識轉化為自己的實際行動,并逐步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實習中技校生直接從事職業活動,把自己在課堂所學習到的專業知識運用于解決實際問題,也會逐步形成誠實守信、愛崗敬業的職業責任心,從而獲得一種職業滿足感。
工學結合不僅可以培養技校生專業技能、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而且對于技校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和心理素質的鍛煉也是一個重要的過程。在工學結合中對技校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有利于糾正學生在理論學習中表現出來的學習動機缺乏、學習針對性不強、期望值過高、責任感缺乏等問題。通過工學結合,一方面能促進技校生對職業進行準確心理定位,樹立自信心和憂患意識,促進健全人格的完善。在實習活動中促進技校生對未來職業發展的合理規劃。實習活動可以強化技校生的職業生涯教育,真實地指導技校生對特定行為真切體驗以及對錯誤認知的矯正,促進學生形成正確自我概念,從而能夠理性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有利于學生對自我潛能的挖掘,為形成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打下良好基礎[3]。
技校生德育的執行主體是教師。“學高為師,德高為范”這句至理名言告訴我們,培養高尚的師德不僅是教師自身修養的需要,而且是對技校生進行德育的需要。在生產實習中選擇企業中的典型模范人物、技能高手做指導教師,能夠實現師生之間思想的交流、情感的影響和心靈的共振。比如,筆者所在學校的畢業生陳剛毅是“全國交通工程技術人員的楷模”,也是承德技師學院特聘輔導員。教師高尚的道德思想對學生有著積極的導向作用,它能幫助技校生提高道德認識,引導學生形成科學的道德意識。教師高尚的道德行為對技校生有直接的示范作用,能指導學生選擇正確的道德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習慣[4]。
結束語
技工學校德育工作正在探索過程中,歷史不長,經驗不足,特別是在工學結合視野下,技工學校德育工作存在著各種問題,這些都需要進一步進行科學的分析,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探索和總結出一整套適合技工學校這一特殊群體的德育工作體系。
[1]施敏發,姚祎.“工學結合”境遇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02:24-25.
[2]韓鳳芝.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4,01:40-41.
[3]袁艷紅,李源泉.“工學結合專班”頂崗實習生的權益保護[J].職業時空,2014,01.
[4]李偉.高職院校工學結合實踐教學的幾點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4,06: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