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東 喬春燕 倪世磊 孫 波 李保泉 孫宏晨 于維先
(吉林大學口腔醫學院)
高校實驗室是培養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主要場所,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實驗基地,如何提高實驗室管理水平,構建以開放為導向的實驗室管理模式,是高校教學管理面臨的一項主要任務。
高校通過實驗室開放教學完成大學生創新項目、科研訓練項目等活動,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激發了學生的創新熱情,提高了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在大學校園中營造了濃厚的創新氛圍,促使一批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促進了學生實驗技能和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培養。
開放式的實驗教學突出學生的主導地位,學生可根據個人的學習情況、興趣愛好選擇相應的實驗內容,接受能力強的學生需要擴展自己的知識,而對于接受能力差的學生則需要鞏固課內所學的內容。開放實驗室可以給學生提供自由的時間和空間,這有利于增加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并可以讓學生根據需要“培優補差”,得到更多的學習機會。
高校通過延長實驗室開放的時間和增加開放的實驗內容,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完成開放實驗教學項目、科研訓練項目等實驗,提高了實驗設備的使用率,充分發揮了實驗室資源的使用效益。
開放實驗室不僅可以解決時間不足問題,也可為每個學生自主完成實驗提供保障,滿足課程發展的需求。開放實驗室可以整合資源,優化配置,實現資源共享,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也能進一步實現優化教育。實驗室開放可滿足以開放教學實驗、科研訓練和大學生創新等項目為主的多種實驗教學模式的實施條件。
實驗室開放,意味著學生可自由進入實驗室開展各類開放實驗項目,由于實驗場地與時間的分散,給實驗室安全監管帶來了難度。因實驗設備的頻繁使用,設備的磨損、故障率會大幅提高,還涉及到儀器設備維修等需要技術人員解決的相關問題,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實驗專職技術人員缺乏、實驗隊伍結構不夠合理的現象。
開放實驗對實驗指導教師的要求更高,由于開放實驗內容多變,學生隨時會提出各種問題,實驗指導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綜合實驗技能,然而因開放實驗的指導工作量無法考核等原因,使有些教師不愿參與開放實驗教學的指導。
實驗室開放后,因實驗材料、儀器設備損耗增加,使儀器設備維修、保養等成本提高,此外,實驗教師的工作量增加等相關問題都需要資金作保障,缺乏穩定的資金投入來源是困擾實驗室開放管理的難題。
推進實驗室開放管理的制度化建設,建立健全“儀器設備使用預約管理”“貴重儀器設備使用管理”“實驗室開放管理”等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向制度要效益”,充分調動實驗室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通過加強實驗室“意外事故應急預案”“化學危險品管理”“生物安全使用管理辦法”等管理制度的落實,消除安全隱患,強化實驗室管理;通過定期組織安全知識培訓、對已建有的應急預案進行演練等措施的落實,強化高校師生在遇到安全事故時的自我保護能力和危機的應變處理能力,降低實驗室事故危害的程度與范圍。對于實驗室,特別是實驗動物、廢棄的細菌培養基等所產生的廢棄物,很多高校只做簡單地處理甚至直接排放,由此而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已不容忽視。實驗室應制定切實可行的“廢棄物處置標準”,規范實驗室廢棄物的排放。
實驗室管理人員在學生結束實驗時,及時督促學生對實驗室的火、電等安全問題進行檢查方可離開。之后由值班教師重新檢查,確保實驗室的安全使用。實驗室管理人員應做好開放情況記錄,監督學生做好儀器設備使用記錄,對在實驗中損壞儀器設備的人員需嚴格按照學校有關“賠償標準”的規定處理。
實驗室現有的實驗設施、儀器設備狀況是實驗室開放的物質基礎。高校也要從資金配套、工作量和其他政策傾斜等方面對開放實驗室予以支持,使開放實驗室成為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重要場所。此外,要加大實驗室師資隊伍培訓的投入力度,鼓勵實驗室人員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高校可開設名師名人講壇,激發學生對成功依靠能力和創新的認同感,形成一種特殊崇尚實踐中提升能力的學術文化氛圍。高校還應加大實驗教學改革課題的扶持力度,鼓勵實驗室管理教師積極參與教學改革。
實驗室開放使實驗室人員的教學準備、儀器設備維護保養等工作量增大。為保障開放實驗室的可持續性,減輕實驗室人員的工作壓力,可以出臺政策,鼓勵更多教師進入實驗室參與開放實驗教學;讓責任心強、實踐能力強的高年級學生走進實驗室,擔任實驗室管理人員的助手。
實驗室使用執行預約制管理,進入實驗室的學生需填寫預約登記,列出所進行的實驗項目、課題及所需使用的儀器設備,必須經“儀器設備使用”和“實驗室安全知識”培訓,通過理論及操作考核后方能進行實驗。通過強化實驗室準入制度的實施,可減少設備故障率,充分發揮實驗室資源的最大效益。
利用先進的多媒體、遠程控制等技術,將實驗室的各類軟、硬件等教學資源有效重組,建立科學的實驗室網絡信息管理平臺,實現考勤、門禁等信息化管理,實現信息共享功能,使學生的選課、預約、審批等工作流程的信息交流更為方便,邁進教學改革與建設上的一個新臺階。
高校實驗室是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室的開放運行為高校的教學改革搭建起良好的平臺,同時開放下的實驗室管理工作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高校實驗室的管理模式還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真正體現“以人為本”,提高實驗室的管理水平,使實驗室在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中發揮雙重作用,以適應新形勢的教學需要。
[1]王秀梅,安連鎖,米增強.為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筑平臺 拓通道建舞臺[J].中國大學教學,2012,(1):68-70.
[2]朱飛燕,熊夢輝,周增桓.高校實驗室開放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醫學裝備,2011,8(7):41-43.
[3]張靜,董偉,姚軍.論多形式開放實驗室教學模式[J].教育與職業,2013,766(18):142-143.
[4]李志紅.100起實驗室安全事故統計分析及對策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1(4):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