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志宇
(甘肅廣播電視大學白銀分校)
目前,廣播電視大學體系在全國范圍內已發展為由1所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44所省級電大(含北京、上海、江蘇、廣東和云南5所地方開放大學)、1125所地市級電大分校(工作站)、1827所縣級電大工作站和3000多個教學點共同組成的現代遠程開放教育體系。由此可見,在廣播電視大學這個大系統中,基層電大(含市級電大和縣級電大)是整個電大體系發展的基石。廣播電視大學向國家開放大學轉型過程中,基層電大選擇什么樣的發展路徑,如何發揮辦學體系的優勢、如何開展教學管理等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此,本文以甘肅電大白銀分校的辦學體系為例,分析了基層電大辦學體系存在的問題,并就如何建設提出了建議。
基層電大辦學體系歷經多年的發展,其學生規模不斷擴大,師資水平穩步提升,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為國家開放大學的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以此為契機向開放大學轉型,既是現實需要,又關系我國遠程開放教育的可持續發展。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基層電大體系內部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為此,理清基層電大辦學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無疑是推動國家開放大學辦學體系建設轉型的起點。
完備、高效的開放大學體系,是實現開放大學目標,構建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載體。基層電大辦學體系,由于各種原因,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變得不健全、不完善。以甘肅電大白銀分校的辦學體系來看,電大與其他教育機構合并辦學的現象普遍,系統管理的難度不斷加大。縣級電大大多數是“掛牌”工作站,一站有多項職能,且電大職能只是眾多職能中的一項“副業”。有的工作站受辦學條件和其他辦學形式的影響,其參與開放教育辦學的積極性和動力明顯不高,招生人數沒有增加,辦學規模沒有擴大;一些縣級電大(工作站)師資力量與教學需求有較大差距,教學管理抓的不嚴,教學環節落實不到位,導致人才培養質量不高,聲譽下降。如果以這樣的體系簡單翻牌成為開放大學的辦學體系,則難以完成開放大學的歷史使命,難以承擔終身教育體系支撐的任務。建設完備、高效的基層電大辦學體系,是辦好基層開放大學又一個必須要解決的深層次問題。
實現廣播電視大學向國家開放大學的轉型,必須具備良好的辦學條件和完備的辦學設施,不僅要有一定的教學場所,校舍建筑、圖書資料等,還需要大量信息技術支撐的學習支持服務。目前,基層電大整體辦學條件仍不完善,縣區工作站校舍面積不足,學校基礎設施落后,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還是無法適應開放教育快速發展。在縣區電大(工作站)基本上沒有滿足學生學習的教室、圖書室、機房等,辦學條件的簡陋制約著開放教育的發展。
近年來,隨著開放教育辦學規模的擴大,基層電大系統的師資力量不能滿足系統建設的需求。一是教師數量嚴重不足。首先,基層電大的教師身兼數職,精力分散,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去。就白銀分校的教師來說,既要從事管理工作又要從事教學工作,履行“雙肩挑”或“一肩多挑”的職責,大多數時間在應付繁雜的事務性工作。各縣區電大(工作站)大多數都設在職教中心,負責電大工作的老師較少,只要與電大有關的工作,都由負責老師全包,他們沒有足夠精力從事電大教學工作,教學環節不嚴謹或嚴重缺失;其次,當地政府嚴格控制著基層電大的編制數量,導致引進教師受到限制。二是教師專業結構不合理,專任教師的專業難易滿足學員的需求。根據中央電大開放教育教師配置基本要求,地市級分校每個專業配備1名專業責任教師,每門課程至少配備1名課程責任教師。教學點每個專業至少配備1名導學教師,每門課程配備課程輔導教師。目前,市級分校和縣區工作站都達不到這樣的要求。
學校網絡平臺自建能力薄弱,網上教學資源更新緩慢,形式單一,不能滿足學員的要求。市級分校絕大多數課程學習資源需要中央電大和省電大提供,網站看上去資源豐富,但是實際應用起來大多數沒有實際意義;另外,參加開放教育的學生全部是在職成人,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和精力上網學習,學生很少瀏覽,網絡資源閑置,利用率不高。縣區電大(工作站)沒有自己網絡資源,平時要求學生登錄市級分校的網站掛課學習,對中央電大、省電大在線的訪問情況則不做要求,即便是中央電大、省級電大組織的網上實時教學活動,基層電大學生很少參加,參與的積極性不高。
廣播電視大學向開放大學轉型過程中,如何深入推進基層電大辦學體系建設,是我們當前的主要任務,筆者認為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隨著國家開放大學建設步伐的加快,基層電大辦學體系建設不僅是簡單的更名,更重要的是對辦學方向和自身發展等重大問題重新定位和梳理,必須增強自身規模的擴展能力和整個體系的規模和質量。其中,最為核心的就是要更新辦學理念,從單純的成人學歷教育向成人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以及全民終身學習支持服務并重轉變。具體地說,基層電大系統更新辦學理念,辦學內容上要從注重學歷教育向注重學歷繼續教育與非學歷繼續教育并重轉變;服務對象上要從只關注在職人員繼續教育向全面服務全體社會成員的終身教育轉變;發展方式上要從以偏重于規模擴張向突出內涵建設和發展轉變;辦學模式上要從只依靠自身力量發展的封閉式辦學向密切與當地相關企業、部門、行業合作的開放式辦學和承接各級政府的全民終身學習全方位服務項目轉變。
基層電大向國家開放大學轉型的過程中,一方面,市級分校要經常深入縣區電大(工作站)開展調研,了解基層的辦學實際情況,傾聽教師的呼聲,了解學生的需求,討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培訓、交流,幫助縣區工作站(教學點)辦好學。另一方面,有針對性的出臺一些激勵政策,鼓勵有條件的工作站(教學點)進一步提升管理和辦學實力,增強辦學體系活力與凝聚力,確保體系整體目標的實現。
目前,就白銀分校而言,大多數工作站都設在職教中心,師資力量薄弱,多數專業沒有責任輔導老師,教學質量不能保證。要實現向國家開放大學的轉型,就必須建立起能夠適應開放大學體系需要的教師隊伍。首先,要開展調研,摸清各縣區工作站教師的專業,對全市體系內各專業教學輔導做統一安排,充分發揮體系內部教師的的學科優勢,以彌補部分課程沒有輔導老師的不足;其次,要注重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教師在教學中的組織能力,鼓勵骨干教師積極參與國家開放大學甘肅學院的特色課程和專業建設;再次,要打破地域限制,整合市縣電大系統教師隊伍,組建“一級一站式”和“基于網絡的個性化教學”課程教學團隊,抓好電大系統的教師培訓,組織他們有效的開展教科研活動。
對于網站上實用性不強、對學生吸引力不大的教學資源,應該注重期末復習指導和輔導類教學資源的建設,多建設學員容易接受的資源,比如視頻輔導、IP課件、微課程等。定期更新網站內容,刪除過于陳舊的東西,及時添加實用新穎的內容,調動學員上網學習的積極性。
電大的政策環境主要是外部政策環境和電大體系內部的政策環境。就內部政策環境而言,重要來自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只有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重視電大在教育發展中的作用,電大的內部政策環境就能得到改善。外部政策環境的改善,要靠中央和省級電大。而對基層電大,更關鍵的是外部政策環境的改善,在管理體制上,上級電大對基層電大要進一步規范辦事程序,在利益分配上要科學合理,盡量給基層電大一定的經濟支持,以此來促進基層電大體系持續發展。
辦學體系是遠程教育的重要特色和突出優勢,基層電大則是辦學體系建設的基石。依托基層電大系統構建開放大學辦學體系,涉及辦學理念更新、基礎條件建設、辦學模式等方方面面,不僅僅是簡簡單單的“翻牌”。基層電大的辦學體系建設思路沒有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以至于產生了很多問題,影響了體系的穩定性和遠程開放教育的健康持續發展。為此,我們應該在總結基層電大辦學體系建設的經驗,適應新形勢,改革管理機制和運行模式,提升辦學體系建設的水平,發揮基層電大在建設學習型社會中的作用,盡快實現基層電大向國家開放大學的戰略轉型。
[1]孫長忠.實現電大向開放大學的轉型:發展、問題及實踐路徑[J].遠程教育,2011,(4).
[2]呂志江.國家開放大學建設背景下電大系統轉型的路徑選擇[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4).
[3]余善云.開放大學辦學體系的基層建構與策略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6).
[4]陳魯雁.創建地方開放大學面臨的深層次問題及對策建議[J].開放教育研究,2011,(12).
[5]胡繼明.新時期廣播電視大學系統的反思與再造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3,(6).
[6]南旭光.開放大學基層單位體制發展及路徑選擇研究[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10).
[7]楊志堅.組建開放大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遠程教育,2011,(9).
[8]薛琴.整合與共享: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遠程教育資源優化的實現路徑[J].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