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瑞麟 樸梓瑋 李衍初 孫一芳
(吉林大學數學學院)
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以學生為本”漸漸成為了研究生管理的主流發展方向。同時,高校研究生的招生數量逐年增長,生源的成分越來越復雜,因此對優秀的有效的研究生人性化管理體系的需求就越迫切。而要以學生為本,就要使管理人性化,在管理中要尊重學生,關心學生,滿足學生學習和生活上的需要。
在研究對研究生人性化管理體系構建時,我們要結合我國的國情,學校情況以及中國學生的特點,堅持以東方管理思想為指導,同時借鑒國外學校的研究生管理的人性化思想,進而探討有中國特色的面向研究生的人性化管理。
我們首先要指出,任何一種管理方法都離不開一定的文化背景。在我國,管理思想也鐫刻著有著鮮明的中華民族特點的文化印記。中國從古至今無數的思想家和學者,對上至國家,下至家庭的管理方法取得了累累碩果。其中孔子的“因材施教”,孟子的“性善論”,梁啟超的“個性中心論”,無一不體現著“以人為本”的思想。不過,在將這些思想運用到對研究生的管理這研究領域,中國國內還是處于初級階段。畢竟20世紀80年代以后,國內的學者才將人本管理理論作為一種“管理工具”引入中國。在我國,這個理論自然先在企業管理中被應用,而將其運用到學校對學生的管理,不過是近幾年剛剛出現的潮流。
在國外,這個領域取得的發展成就無疑要比國內領先一些。我國現在的高等教育主要借鑒的就是美歐的大學教育模式,而現在的大學模式在19世紀初就在歐洲出現了。200余年的發展以及歐美注重個人的文化氛圍也使對研究生的人性化管理形成了相對完善的體系。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后,西方學者對人本管理的研究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世界著名的大學也紛紛將這種管理思想運用于實踐,從其教學質量和研究生的學術成果我們不難看出,國外的名校在這一領域的研究和實踐保持著一定的先進性。
學校和學院能否真正的實施研究生人性化管理,取決于學校管理者和教師能否對人性化有所認識。
首先,學校管理者要樹立人本管理的觀念,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管理。我國高等院校之所以在研究生管理中存在一些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學生自身的重視程度不夠。所以,在現在的高等教育中,學校管理者應該重新認識學生在學校發展的重要作用,尊重學生,為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創造良好的環境。
其次,要以學校辦學目標為基礎,努力提升研究生管理的地位,要把研究生的學習,科研和學校的學科建設統一起來。這樣就能真正讓學生融入學院這個集體,努力投入到學習和科研中去,實現自我價值和自我發展。
從研究生個人的角度看,專業知識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學生自身的知識水平和個人修養,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并實現其自身價值。同時可以轉變學生的觀念。為此,必須建立合理的,有效的,人性的專業知識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以便提高學生的素質,為學校學科建設和發展培養和儲備人才。
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人性化顯得尤為重要。每一個學生的情況和個性都不同,這就要求了在思政教育上不僅要了解學生的總體思想狀況,還要注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有的學生思想進步活躍,積極向組織靠攏,而有的學生相對消極被動。因此,學校在這方面的負責人要做到思政教育因人而異,盡可能滿足每個學生的需要。
為了保證教學質量,使教學工作不流于形式,教學效果達到預期,教學效果評估制度是必要的。所以,學校應該完善教學效果評估制度,形成對教學效果的評估和反饋體系,對教學后學生的學術水平,科研能力等進行評估,并及時總結學生的反饋建議,為以后的教學活動積累經驗。
評獎評優是研究生管理的基礎性工作,也是研究生管理的難題之一。對于學校來說,公平合理的評獎評優,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工作和科研熱情。而要做好這項工作,必須建立客觀的評獎評優體系,增強考核的針對性。
學院和研究生之間的文化是在長期的教學和科研中逐漸形成的。并通過學術氛圍,科研態度,研究生群體行為和個體行為等方面體現出來。和諧進步的學院文化通過對研究生的價值觀影響來引導他們的行為,是教師和學生共同認可的,并具有導向,約束,凝聚和激勵功能。
和諧進步的學院文化倡導教師和學生之間,同學之間的相互學習,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人性化原則。在這種氛圍下,研究生無論在生活上,學習上,工作上和科研上都能得到良好的環境和助力。這就為其自身取得更大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條件。而學院中人與人融洽的關系,無疑能為學院的蓬勃發展減少不必要的阻力。
隨著社會的日益發展,我們國家對人才的需求也愈加強烈。而研究生畢業生作為高素質人才要從事更高強度的工作。這就對高等院校對研究生的培養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優秀的研究生管理體系就尤為重要。
在此,我們通過結合多年的研究生管理經驗,努力構建一個人性化的管理體系。以便于為研究生在校期間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學習,工作和科研環境。幫助他們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創新意識,樹立人生目標和理想信念,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讓他們不斷完善自我,學會如何為人處世,更好的適應社會和工作環境。
同時好的研究生管理也有助于學校的學科建設。研究生專心學習和科研,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學術水平和取得學術成果。長此以往,整個學院會逐步積累其專業優勢,這能吸引更有能力的學者和學生加入學院。這種良性循環的出現是任何學校工作者都想看到的結果。
研究生管理在現有體制中存在一些難點。舉例來說,現在高校在研究生階段都實施導師制,也就是說研究生在校期間主要由一個導師進行指導和授業。這就會以其導師為核心,以該導師的學生為成分形成一個相對封閉的關系圈。因此,整個學院的研究生無法真正的結合成一個整體,這就給統一活動的組織和執行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另外,考慮到研究生隊伍的日漸增大,研究生素質良莠不齊的現象也逐漸顯現。部分研究生讀研的目的并不單純,導致了他們并不是非常服從管理。而對于這樣的研究生,我們也缺乏有效的機制約束他們。
國內罕有專門論述面向研究生的人性化管理體系構建的著作,不過在廣義的人性化管理上有鄭飛教授的《人性化管理概論》,譚英華的《人性化管理》等都從理論上對人性化管理進行論述。
本次研究的創新之處,就是我們參考了企業上的人性化管理,將其中可以借鑒的地方運用到對研究生的人性化管理之中,我們相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希望對研究生的管理能夠取得長足的發展,能為祖國培養更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