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曉鵬
(內蒙古興和縣實驗小學)
從我選擇教師這個神圣的職業以來,在我的心中,少先隊工作是崇高而美好的事業。而我們作為少年兒童的最親密朋友,不僅是他們人生追求的引領者,更是他們實踐體驗的組織者和健康成長的服務者。輔導員在工作中,要注意角色的轉換,從說教者變為引導者,運用各種活動形式,幫助學生通過自主實踐和理性思考,不斷提高素質,弘揚主體性,輔導員的工作就要循循善誘的去開發,讓它成為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基石。
活動經常化:升旗儀式是學校德育活動中深化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形式。我校每周一舉行的升旗儀式規范而隆重,從組織升旗儀式到升旗儀式結束,從升旗手、護旗手的基本動作到主持人的口令,從全體少先隊員敬隊禮到全體教師、少先隊員唱國歌,從合唱國歌的指揮到領導、教師在國旗下獻詞,都做到了規范化。規范的升旗儀式,使全體師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愛國主義教育。
陣地新穎化:陣地是少先隊工作的基礎,是少先隊員展示才華的舞臺。我校不斷強化少先隊的大、中隊陣地建設,讓紅領巾文化無時無刻潛移默化影響和熏陶隊員。成立了一個規范、標準的隊室,創建紅領巾廣播站來豐富校園文化生活,讓更多的隊員積極參與進來。教室作為隊員最直接的學習活動場所,每學期進行中隊角與教室布置評比,這已成為我校的傳統,隊員和中隊輔導員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干部競爭化:適應社會需要,隊干部經過演講和才藝表演進行競聘上崗,大隊委員一學年競選一次,中隊委員一學期競選一次,平時盡量多設置些服務崗位,讓隊員人人有崗位,事事有人管。少先隊大隊委員會全面有序參與學校日常管理,培養了學生自理、自律、自治的意識與能力。在新生入隊時,六年級老隊員親手為一年級的新隊員佩戴紅領巾,鼓勵他們時刻為紅領巾增添光輝,起到傳幫帶作用。
通訊信息化:在當今知識爆炸的信息社會,我們輔導員把少先隊網絡作為載體,多閱讀多交流多上傳,了解動態,引導隊員上健康網,幫助他們提高信息搜集、處理能力,抵制不良行為的侵襲。書報是輔導員和隊員成長的精神食糧,輔導員訂閱《輔導員》雜志、《中國少年報》、《北方少年報》、少兒精品期刊等。
主題活動是少先隊組織對少先隊員進行自我教育的行之有效的好形式。實踐證明,設計好的主題隊會,對于陶冶隊員的高尚情操,培養隊員的語言表達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提高隊員的思想覺悟,有著不可低估的重要意義。如以“我是合格小公民”為主題的少先隊活動,引導隊員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養成節約資源、愛護環境的環保意識和良好行為習慣,做一個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品質少年;“緬懷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少先隊主題活動,通過開展“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演講比賽,“緬懷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掃墓活動,“中華經典詩文”朗誦活動,“學雷鋒做榜樣”講故事活動。從活動中,教育隊員熱愛家人,尊敬老師,感恩社會,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中國傳統節日文化”中蘊藏著取之不盡的教育資源,以極具親和力和吸引力的節日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增長學生的見識,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營造出一種積極、健康、有益的文化氛圍。如以深受小學生喜愛的“端午節”、“清明節”、“重陽節”、“元旦”等活動為核心,開展多姿多彩的學生活動,為隊員提供更多鍛煉才能的舞臺,利于他們特長的培養與水平的提高。
自信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一個充滿自信心的學生和一個灰心喪氣甚至自卑的學生,不論在什么方面的差異都是顯而易見的。學生只有樹立了自尊心才會力求上進,才能樹立起自信。在活動中樹立學生的自尊,榜樣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小學生年齡小,接受新生事物快,特別善于模仿。因此少先隊活動設計要巧妙、周全,要考慮他們的接受程度,不能讓活動給他們產生心理壓力,從而使他們形成一種自尊自愛、自我激勵的動力。
蘇格拉底主張“教育不是知者隨便帶動無知者,而是師生共同尋求真理。這樣,師生可以互相幫助,互相促進。”所以作為輔導員,也應該參與每一次的活動,與學生一起成長。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是促進少先隊文化建設的有效平臺。隊員們置身于這種環境之中,受這種精神的熏陶,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久而久之,會提升為一個有知識、有教養、有進取精神。
總之,作為少先隊輔導員,在開展活動時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愿:那就是讓隊員自己在活動中創造快樂和享受快樂,做到快樂參與、快樂玩耍、快樂思考、快樂成長。因此,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開展好少先隊活動,讓豐富適宜的少先隊活動調動隊員參與的積極性,激發隊員對活動的熱情,也增強活動的效果。讓豐富多彩的少先隊活動來裝飾我們的校園,使我們美麗的校園更加耀眼、璀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