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曦夢
(云南省保山市第二示范小學)
“下等領導,盡己之能;中等領導,盡人之智;上等領導,盡眾之有。”參加了校長培訓之后,我對自己從管理者的身份到領導者的身份轉變有了更多認識。
每個人能力不同,但都有被發現、被賞識、被需要的愿望;成就別人才是最大的幸福;校長應該是一所學校的精神領袖。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綱要》中明確要求實施素質教育,可我們多數的學校面對的是贏在起跑線、升學、排名、擇校的糾結。使很多學校乃至幼兒園的管理都得以分數為中心,剝奪了孩子個性發展的權利。個性鮮明活潑開朗的孩子送進學校,被學校按照統一模式進行加工。為了改變這樣的惡性循環,我校在教育這塊土地上摸索、實踐適合孩子發展的教育方法,通過開放性的培養,我校學生的良好個性得到較大發展。
模式觀念:
幸福是每個人追求的終極目標,我校以打造幸福校園為辦學目標。確立“追求幸福的教育,享受教育的幸福”的辦學理念。引導師生形成健康人格,擁有陽光心態,坦然面對人生。
簡單做法:
在學校布局規劃中,留出了充分的空間進行美化:林間小道上的腳印告訴師生做人做事腳踏實地;“省亭”楹聯“常省己之短,云山大度;善見人之長,海宇寬懷。”告訴我們“自省”和“識才”才能大氣;“樂學善思”的學風師生共同遵守;“師恩亭”中老師們洋溢一臉的幸福;感恩林中一棵棵白玉蘭都是每個學子對母校的依戀……
大力開展內容豐富的校本活動:種植感恩林、微笑工程、小交警上崗、紅領巾監督崗、學掙錢、陽光體育、車在垃圾桶發明活動、紅軍長征拉練體驗、美食烹飪大賽等等。
從提出想法、拿出方案、細節過濾……每一道工序都發揮了師生的能動性,杜絕可能出現安全隱患的漏洞,有效的推動活動開展。
“陽光優點分享卡”的推行,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得到表揚,讓每種性格都成為優點。優點卡分為紅色愛心卡、橙色明禮卡、黃色守紀卡、綠色勤學卡、青色健體卡、藍色藝美卡、紫色勤儉卡和代表最高榮譽的“七彩卡”。每周發放一次,對孩子的良好行為進行宣傳推廣,對孩子點滴的進步予以放大,讓“好孩子”的評價時時撫摸孩子的心靈。
我校倡導:團隊的利益高于一切,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
模式觀念:
充分發揚“創新 合作 競爭”的精神,堅持關懷、分享、誠信、責任的原則。每一位教師在做事情的時候,他們都努力做到:深入理解、努力實踐、循環往復、永續發展!
簡單做法:
開展好教學活動是我們日常工作中重要的一環。新學期開始,教務處組織大家進行新課標研讀;以年級組為單位,由骨干老師帶領著開展集體備課;對年輕教師、新調進教師進行磨課;請北京、上海的專家進校進行課堂教學模式的指導;市區兩級教研員經常性下校聽課;分期分批送教師到北京、上海、河北、昆明培訓;行政領導實行掛科、掛級制度,經常性聽推門課、常態課……
利用雙周教工沙龍開展讀書體驗活動,《湯石》告訴大家如何發動大家做一件事;游戲“七巧板”,教會大家學會合作;破冰“撲克牌”游戲,讓大家知道一個人只有放進團隊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博餅”游戲讓大家知道競爭的真諦和如何保持積極健康的競爭心態。還有“野外拓展訓練”等。我們的團隊成員心態陽光、積極向上、樂于參與,強大的聚心力已慢慢形成。
學生的分數究竟有多重要?杜威曾說過:“我們所需要的是兒童以整個的身體和整個的心靈來到學校,并以更圓滿發展的心靈和甚至更健全的身體離開學校。”
模式觀念:
我校堅持“成長比成績更重要”的評價理念,我們認為分數是重要的,但孩子興趣的激發、習慣的養成、方法的習得、能力的培養、個性的張揚、做人的準則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卻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我校以德育處工作為切入點,依托少先隊活動為平臺。將教學帶出課堂,走進家庭、社區和社會。定期開展每周升旗儀式,班隊會、紅領巾監督崗,小交警執勤,三生系列等活動。多一把尺子,就會多一批好學生,學校的評價方式,從課堂延伸至課外,努力做到學校沒有一個差生。我校在評價體系上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制定了一套適合我校學生發展、教師發展的評價制度:《陽光少年評選表彰制度》《特色學生評選表彰制度》《優點卡發放制度》《德育優秀班主任評比考核制度》《陽光教師申報制度》等。
2011年,全國的明德教育數學和英語質量提升項目教研活動在我校進行主場教學展示,得到了專家的一致好評,我校正努力朝著“國內有影響的,現代化、有特色、高質量的研究型學校”方向發展。
模式觀念:
現代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均等的機會和高質量的服務。
簡單做法:
大膽引進與拿來,利用先進教育教學管理理念,助推我校的跨越式發展。我校組織骨干教師對現代教育示范學校三大規定動作和明德項目學校全人教育、經典誦讀、增效提質進行深入研究,找到兩個項目的最佳切合點。并加強與上海、江蘇對子學校的聯系,借鑒他們在管理中的一些成功經驗與做法。
打造高效課堂是我校一年來努力的方向,通過開展課題研究,我校確定了語文教學以做實預習,主問題突破教學模式,作為高效課堂的切入點;數學教學以分層測試卡作為高效課堂的切入點;英語教學以攀登英語為高效課堂的切入點。
我校根據實際情況,確立了鄉土特色、時代特色、以人為本特色的校本課程開發。利用社區資源,開展了高黎貢山動植物研究、滇西抗戰研究的校本課程;針對當前兒童理想信念教育缺失,開展了“唱紅歌 讀紅書 講紅事”的德育校本課程;針對當前孩子們的道德教育薄弱,開展了“四年級的孩子集體過十歲生日”的感恩孝敬校本課程…經典誦讀更是進入課堂、進入活動、進入大課間操。
本著教育的使命感,我校利用自身優勢加強和保山市內外學校的交流與共同進步。到目前為止,我校至今已接待周邊州市教師100余人,縣區的教師200余人,鄉鎮學校教師千余人到我校跟班學習,承辦2012年隆陽區青年教師數學課賽,校長和骨干教師為特崗教師進行專題講座培訓數場,并承辦2012年特崗教師的崗前培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