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允賢 王 云
(濟南市歷城區柳埠鎮第一中學)
原蘇聯心理學家科魯捷茨基的研究實驗表明,兒童的數學學習能力存在差異。數學分層教學的涵義就是把同一班級(年級)的學生,按照學習基礎,能力的差異分成若干個層次,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評價標準來實施教學,以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個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數學教學必須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因此,分層遞進教學是一種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它強調了“教師的教要適應學生的學,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層提高,讓學生優勢明顯的學生冒出來,使多數邁大步,叫學困生不落伍,達到班級整體優化。”分層遞進教學的核心是面向全體學生,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使學生在自己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在每一節課內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漸漸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達到終身學習的目的。
綜合多年的教學觀察,學生的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智力差異。每個學生因為遺傳和家庭環境的不同,智力的差異明顯。學習基礎差異。不同的學生在小學的數學學習狀況不一樣,兩極分化相當嚴重。學習品質差異。有的學生學習數學有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學得輕松愉快;而有的學生因為沒有入門,學得十分艱難,部分學生甚至對數學學習喪失信心。
結合我校實施的“4+1”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如何在“預習、交流、展示、提升、當堂檢測”各環節實效有效的分層,讓每一位學生在數學學習的各個環節均能得以不同程度的發展,我校數學組開展實施了“農村初中數學多元化分層教學實踐研究”,在各個環節實施有效的分層進行了些許嘗試與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實效。
在預習環節,教師設計預習題和自主學習筆記卡。在學新課前,布置學生認真預習,找出其中的重點、難點和疑點。教師要提前設置不同層次的預習、探究活動,實現課前人人有事兒干,不同層次的學生帶著不同程度的問題去探究,為探究新知做好鋪墊,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可適當提高探究思維含量,而對于學困生,則更多地關注對本節課新知探究有關的舊知復習,或簡單的概念學習、定理推導等,可側重于通過自主學習課本內容能夠完成的內容設計。
展示環節,我們每次都考慮學生的不同基礎,采用設置疑問、實物、圖片、創設情景等呈現新課內容,不同梯度的問題讓對應基礎的學生起來回答,從而最大限度調動各層次學生學習興趣。這里,要特別關注給不同程度的學生以不同形式的展示機會,要善于暴露不同層次、不同程度的問題,問題暴露后,鼓勵學生大膽糾錯,“課堂因錯而美”,相信,不同層次學生的參與,課堂的“試誤”環節,必會生成更有價值的教學資源,從而提高整堂課的教學效率。
探究交流環節,精心設計探究交流活動,設計的活動要有明確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活動設計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盡量真實;活動有利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發展語言技能,從而提高實際語言運用能力;活動能促進數學學科和其他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聯系,使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審美情趣和藝術感受、協作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得到發展;活動能夠促使學生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活動遵循理論聯系教學實際的原則;遵循反饋評價、及時調整的原則;遵循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原則;遵循實驗手段可行性與操作流程協調的原則。活動有針對性,所設計的活動應吸收全體學生參加,而不僅是讓能力和水平好的學生參加。因此,我們就必須把活動設計為若干種形式,這樣就可以保證有效的分層次教學,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參與并完成一定的任務。
當堂測評、鞏固、反饋環節,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課堂中所學主要內容。其他同學相互補充,教師適時點撥提升,同時,并精心設計鞏固練習,鼓勵學生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維,讓他們進行橫向、類比、逆向聯想,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及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此環節,要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展示機會,讓每位學生得以不同程度的提高。
當然,實施有效地分層教學,合理的分組顯得尤為重要,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做到優勢互補,取長補短,是我們分組的主要依據,采用“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理,首先對影響學生的相關因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即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測試成績、學習態度、學習目的、學習興趣、個性特點、能力水平、數學想象、數學思維等做出綜合分析與評估。結合小組內各成員間形成性別、性格、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方面的差異,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
經過分層教學實驗后,我們會定期組織教學調研,及時了解教與學的情況。對于分層教學實施研究中的一些做法進行交流、總結、評議、提出改進意見。每次研討活動都有明確的議題并由專人記錄,對分層教學的有效實施情況進行間斷性總結。在分層學習模式的探討、設計方面達成共識以后,就以此模式為指導,進行典型課例的實驗研究,以此為契機,設置研究平臺,共同探討數學課教學與學習的規律,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不斷的探索與研究,讓我們的數學課堂不再那么乏味,每個孩子都能在數學課堂上“有事兒干”,每位學生都能在數學學習中得以不同程度地發展,“讓每位學生都能樹立數學學習的信心,讓每個孩子都能在數學課堂上得以不同程度的發展”,也成為我們每一位數學老師的共同追求。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的課堂也必會因科學、合理的“分層”而更加陽光、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