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國忠
(甘肅省蘭州市榆中職教中心)
我校高中部招收的高中學生是在一中和恩玲兩個重點高中選拔招生后剩余的三流、四流學生中招生的。學生底子薄、基礎差,厭學、逃學、行為偏差是這些學生存在的主要特點,他們普遍的思想是到學校來為家長念書,混時間、長個子。在輕負擔、高質量的呼聲下,如何讓這些學生高質量學習呢?再加上高中物理課本身就具有高、深、難的特點,這件事做起來就更是難上加難。近幾年來,課程改革浪潮一浪高過一浪,素質教育又全面推進,作為一線物理教師的我陷入深深地思考之中,難道真的讓這些學生在這里混時間、長個子,白白浪費青春嗎?我覺得高質量學習的首要條件是學生必須具備“心理自由”,當學生失去了探索求知的欲望,失去了生活情趣,就泯滅了好奇心和創造力;而且現在的教學中,物理教學設計普遍存在著一些不合理傾向。于是乎,減負提質、高質量學習便只能是一句動聽的口號。因此,我認為,必須從思想上徹底解除學生的心理負擔,把自由、快樂發展還給學生,設計合理的作業,才可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現高質量學習。反思這幾年對這些學生的教學,談幾點看法。
行為主義觀點:學習是指刺激—反應之間聯結的加強。
認知主義觀點:學習是指認知結構的改變。
人本主義觀點:學習是指自我概念的變化。
建構主義觀點:學習是主體對客體或事件進行解釋和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
關于學習目前通用的定義(廣義的):學習是指學習者因經驗而引起的行為、能力和心理傾向的比較持久的變化,這些變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藥物引起的,而且也不一定表現為外顯的行為。
狹義的學習(學生的學習):是指在教育情境中學生的學習。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學習。
第二,學生的學習是以系統掌握間接經驗為主要任務的學習。
第三,學生的學習是在一個相對集中的期限內發展認識能力和培養品德的過程。
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有意義學習與機械學習;陳述性知識學習、程序性知識學習、策略性知識學習;外顯學習與同隱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心理學家指出,逼迫學生學習是對學生的虐待。因此,我們應該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隨著自己的興趣去發展探索,學生才會呈現出自己的個性色彩。孩子從小就對任何事物存在著好奇,這也是孩子的天性。我們不能對他們有過多的要求和限制,更不能一次不做到就該受到嚴厲的懲罰。如孩子聽到下課鈴聲新就已經放飛了,如果我還是要他們安靜的待在教室里聽講,要他們眼睜睜的看著別的孩子在外面玩這對他們來說是殘忍的。何不現在要他們好好的玩,在上課的四十分鐘里保證效率呢!我們現在的教育實際是以犧牲兒童的今天來希望換取明天的發展,但是還沒走道明天他的創造力,他的健康心理就已經夭折。事實正是如此,在獲得優秀的學習成績背后是創造欲的消失和創新能力的減弱。如果一個人從小被壓抑著興奮狀態,根本沒有激情,沒有了興奮感,那么就會在減少興趣的激發點,失去感受生活、了解知識、創造新事物的活力和動力。
其實,孩子是一個天生的學習者。除了一些基本的生理機能外,他日后需要的很多能力都是他們自己學習得到的,他們需要與人交往,需要獨立自主。孩子的學習欲望與他的生命發展是緊密聯系的,滿足生命不斷發展的需要是孩子學習的不竭動力。
學習應該是一種快樂的事情,而且由于難度越大,付出越多,獲得的幸福感就越大。心理學家指出,一旦學習被作為指令或者強迫性的行為,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就會陡然下降,出現抵觸情緒,這話很有道理。
物理實驗是學生最喜歡的課,只因為這節課他們可以自由活動,可以隨心所欲。有一次上《探究小車速度與時間關系》的實驗課,每4人為一小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他們熱情高漲,沒有一個學生睡覺的跡象,整整45分鐘他們在快樂的氣氛中完成了全部的學習任務,如果我當時阻止他們“出格”的活動的話,他們的小臉上肯定會露出失望的表情。所幸的是,我沒有那么做,所以我這節課也很成功。只有這樣,才有助于保持學生學習動力,讓學生明白他的每一份努力都有效果,因此他才會不畏困難,繼續探索,從而讓學習成為輕松的活動,讓所有的壓力盡快消失,心中不再有分數陰云的籠罩。課后我想,要是將每節生硬的理論課變成生動有趣的實驗課,那該是一件多好的事。我敢肯定課堂上的學生睡覺現象和玩手機現象就會一去不復反了。
賞識學生并不斷給他鼓勵是讓學生獲得學習快樂的重要方法。比如說,我們的學生做作業是很困難的,他們經常課后抄襲作業已達到完成作業任務的目的,但在抄襲的作業中我們仍能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對這些閃光點老師及時給與表揚和賞識,會使得學生獲得很多快樂??突f:“使一個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贊賞和鼓勵。”夸獎和鼓勵是積極而愉快的方法,它能使人力求生活、學習和工作得更好,因此往往能預防不良行為。夸獎和鼓勵能使人由于完成任務而得到一種滿足,從而培養一個人的自尊感、責任感。如果學生在學習中經常有成功體驗,他就會對自己的努力給予肯定,從而獲得積極的學習態度。
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解決問題,由不知到已知的變化過程,這個過程會由于人與人的差異,學習方法的不同造成學習進度快慢不等,學習效果強弱不一。不知從何時起我們教師不再有心情去注視學生每次微小的進步,不再注視獨立完成任務后的激動和喜悅的臉色。老師們鼓勵的眼光只是落在尖子上,責備的目光盯上了那些“后進后”,長期以來,對學生評價的單一性極容易造成學生的人格缺陷,“唯分數論”思想造成了學生長期的心理包袱,使越來越多的創造型人才被扼殺在搖籃里。教師和家長一直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學習分數上,過分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考完試只問分數而不看是否有進步,他們認為有一個值得驕傲的分數就夠了,而不過問學生在學習是所付出的辛苦和努力。因為分數和名次,使得孩子對考試產生恐懼害怕,為了提高分數不折手段,只要有個好分數就可以向家長和老師交代了。這樣長期的精神壓力變大,學習變成漫漫長夜,這不僅不利于創新能力的形成,相反,很容易造成心理障礙。因此,我們要改變用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建立切合學生個性素質和能力發展的評價體系。在教學中鼓勵和獎賞是最好的辦法。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最終要依靠教師和家長來實現,而教育領域還存在著盲目“減負”和應付性“減負”現象,實質上并不沒有給學生帶來更大的“心理自由”空間和“心理安全”感,就是說減“負”未減“壓”。因此,我們提出還學生發展的自主、人格的尊嚴、學習的快樂和科學的評價,愿所有老師教育觀念是有所更新的,真正達到“減負”的同時,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老師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之后,學生便會被興趣所吸引,走進廣闊的知識天地。因此,作業的創新設置首先得強調一個“趣”字。為了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作業設計要擺脫機械重復的、枯燥乏味的、煩瑣的死記硬背、無思維價值的練習。作業題型要做到“活”一點、“新”一點、“趣”一點、“奇”一點,通過多種渠道,把豐富知識、訓練和發展創造性思維寓于趣味之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生動有趣的作業內容取代重復呆板的機械練習,以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使之產生一種內部的需求感,自覺主動完成作業。物理學是一門自然學科,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作業素材可以順手拈來,到處都是物理教學的教學資源,使作業題型做到“活”一點、“新”一點、“趣”一點、“奇”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
一個班級幾十個人,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影響,總是存在差異。接受和掌握知識也有快慢。所以,作業設計須精心考慮,因人而異,分層設計,使得全體學生都能在自己能力范圍內得到有效的訓練。分檔作業的編排設計一般遵循對低層次的學生:低起點、補臺階、拉著走、多鼓勵:對中層次的學生:有變化、多思考、小步走、多反饋;對高層次的學生:多變化、有綜合、主動走、促能力。教師就要科學性、合理性地分層設計作業:
A檔:作業題型屬于與本課知識有關的延伸題。作業來源于課后和相對應的學習要求帶有星號的或教師自編的補充題。這類題目面對的是班級學有余力的學生,在完成B檔作業的基礎上,再完成A檔作業。通過訓練,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上達到熟能生巧,拓寬學生思路和知識面.培養學個勇于創新的能力。
B檔:作業內容屬于與本節課知識有關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本檔作業來源于課后作業和相對應的學習指導訓練題。本檔作業題面對的是班級的大多數學生,通過訓練,使學生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和相關的基本技能,完成學習目標,并通過一定量的思維訓練,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C檔:作業內容屬于與本節課知識有關的最基本的知識和最基本的技能訓練。本欄作業來源于B檔作業的調整,難度很低,對基礎題目再加以鞏固。這類題目運用的是班級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通過訓練,使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學會最基本的知識,掌握最基本的技能。真正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
總之,既要學生負擔輕,又要進行高質量的學習,就要從思想上徹底解除學生的心理重負,把自由、快樂發展還給學生;還要精心設計、合理布置每一次課外作業,培養興趣、鞏固知識、提高能力這兩方面來下功夫。我認為它的成功與否,還需要大家來共同深入探討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