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春
(赤峰市克旗經棚民族實驗小學)
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教授曾說過,認為數學神秘難懂和枯燥乏味,主要是因為脫離了實際。因此,實物教學的實物情景的演示,用它的直觀性和具體感去改變數學的神秘感和枯燥性,這樣一方面加強了學生的理解認知,又豐富了他們的感性知識,提升了實感體驗,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其一,實物教學能夠讓學生體驗真實的物體,能夠在觸摸、把玩、觀察、或者使用中,獲得知識,而不是獲得一個個抽象的概念。
其二,實物進入課堂,就把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理念發(fā)揮的淋漓盡致。小學生處在一個好奇心極強的時期,所以讓課堂接近生活,讓生活變成學習,密切的聯(lián)系實際才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樂于學,而不是疲于學。
此外,一項研究證明,學習者對事物形象的感知能夠提高教學效率。用不同的方式識別速度不同:語言描述的識別速度為2.8秒,線條圖表的識別速度為1.5秒,而實物介紹識別速度只需要0.4秒。在教學中,事物的形象越是新鮮則學生的興趣越是濃厚,在激發(fā)學習興趣的同時,教學效率也大大地提高了。
正如烏申斯基所說的,兒童是用聲音、形象、色彩和感覺進行思維的。生動鮮明的實物能夠極大的提高學生的注意力,進而從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上促進學習效率。所以,在實物的選擇上要按照以下標準:
要從現(xiàn)實生活中尋找素材和資源,能夠充分的表達教材,又能挖掘學生的興趣的東西,靈活的應用在課堂上,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果學生心中萌生了探究問題根源的學習進步的意愿,就會用輕松和愉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學習,這樣就能充分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和思維潛能,這樣學生就能大膽的想象大膽的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就在這樣的主動的學習中,學生的學習能力會得到很大的提升。實物的選擇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第一,通過觀察,讓教學變得直觀易懂。這方面主要適用于圖形題和應用題。讓學生們觀看,從而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增加興趣。如一個魔方或者一個球,都是能很好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實物。也可以讓學生親手實踐操作,增加體驗,從錯誤中前進。例如,在平均值教學時,看似它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很難讓小朋友理解,但如果讓他們自己動手去親自的分一下,他們就能夠很快的理解這個概念。又如,在講到三角形的三邊關系的時候,讓學生們自己拼出自己的三角形,在實際動手中,他們就會學到有時候三個木棒是不能拼出三角形的。這種動手的實物教學,讓他們覺得好玩,又印象深刻。在學生學習的初期,簡單的加減法也會是一個思考半天的問題,但是通過老師的演示,如5-2=?老師可以拿五根粉筆然后拿走兩根的方法進行演示,從而在學生心中建立一個形象具體的數量的概念。
在保證實物的趣味性的同時,要同時記住“實物是為教學服務的”這一原則。實物的選擇應該按照教學計劃和課堂要求進行,因此在有興趣性的同時還要有目的性。要圍繞著課本中基本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的目的進行,既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要讓學生學習到教學的重點。比如,在立體圖形的教學中,可以準備一些立體圖形,然后讓他們尋找生活中相同形狀的物體。
實物教學,具有生動形象直觀的特點,非常適合低年齡學生的教學,能夠集中他們的注意力,也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能夠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我們需要充分的準備實物,設置情景。但是我們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必須在上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結合本節(jié)課堂要教的內容,選取好道具,做到心中有數,擺放有序,上課前不要亂動道具,防止損壞,影響上課的效果。
第二,學會變換方法以及種類。如果每天都選取相同的道具進行教學,肯定會導致學生的興趣性下降,所以要不時地更換道具,讓學生能夠保持新奇的感覺,也可以同一種道具變出不同的演示方法,同樣能達到吸引注意力的效果。
第三,應該學會通過實物教學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通過學生積極的思維去掌握知識,鍛煉學習的能力。道具要在上課后再進行展示,防止學生過早的失去興趣,分散注意力。
第四,要避免過場操作。運用實物創(chuàng)設的情景,不能應付了事,要積極的讓學生參與,進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第五,實物教學要在安全的基礎上進行,避免安全問題的發(fā)生,如比較重的物體不能放的過高,過于尖銳的物體應避免學生碰觸。
實物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運用,不但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且能夠激發(fā)他們學習的思維,對小朋友的學習和認知世界能夠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也是小學數學課堂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過老師的合理運用,必然能夠優(yōu)化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
[1]楊慶余.小學數學教學研究[M].中國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4.
[2]范文貴.小學數學教學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