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世文
(湖南省慈利縣教師進修學校)
情感作為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組成元素之一,對其加以利用、融合進教學過程的研究越來越深入,情感教學在中學語文中的應用、手段及效果也越來越被人們關注。作為迎合時代要求及素質教育核心思想的主流教學模式之一,情感教學的具體方法探究儼然成為重要課題。
情感教學的基礎為情感,從情感的書面定義看,其是人們對周圍各類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求的主觀體現與心理評價。語文學科注重形象、思維、情商、人格的培養目標恰恰需要情感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同時,當前大力倡導素質教育、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教育環境下,情感教育在中學語文中的應用契合時代訴求。
而對于情感教育的概念理解,我們可以從其反面例子的觀察入手?;仡欉^去失敗的應試教育經驗,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常常忽略了自身的主觀感受,這種現象的產生,主要原因在于過去的教育理念并未把情感發展的正確性列入教育教學的目標列表中,人們在知識的獲取、智力的提升與學生人格的養成中間選擇了前者,這就形成了高智商、低情商或者高智商犯罪等讓人們痛心的事件。此外,教育的實踐過程中,常常出現教育工作者們出于對自身尊嚴的宣揚與維護而無條件踐踏學生們的人格尊嚴的情況,人們忽略了學生們的情感需求,教師們與學生們之間缺乏基本的情感場,畸形的教育環境對于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十分不利。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情感教育更為重視學生的性格、意志、興趣、熱情,將這幾種因素融合進中學語文教學的具體操作過程中,就是情感教育的實踐過程。
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清晰地捕捉到情感教育與其余學科的內在關聯。情感教育與德智體美勞教育之間呈現相互滲透且各自獨立的關系。情感教育承擔著發展上述任務的責任,是新世紀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渠道之一。情感教育與和諧教育、成功教育、愉快教育、挫折教育之間有著共同的教育教學目標,即關注教育過程中學生們的情感狀況,以尊重、培養學生的情感作為實踐教學的基本原則。可以說,情感教育有效地成為上述幾項教育任務的理性總結。提到情感教育時,我們無法忽視學生們的個性塑造這一重要環節,在中學語文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情感教育是個性教育的重要條件和基礎原則,也就是說,情感教育是學生們良好個性形成和發展的基礎。
情感教學自提出以來,其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形成一些具有參考與借鑒價值的觀點、理論,從其實踐成果看,情感教育具備若干固定的關注重點,這些要點對于學生們均會產生正面的、積極的影響,并且,這種影響在思維發展方面對學生產生的好處將會在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產生作用,具體分析如下:
興趣在情感教學中的內涵為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在課前通過有效預習內容的設計,實現讓學生帶著興趣走進課堂的效果,為學生們對于中學語文課程內容的學習提供便利。值得注意是,情感教育以興趣為開端并不意味著對于學生們各個種類的興趣進行盲目迎合,需要在學生眾多興趣中依據課程內容進行有效篩選。學生們通過對興趣的激發將會對中學語文的課程內容主動探索,對于課程教學目標的最終實現有很大幫助。
創新性特征是基于素質教育核心思想的考慮,在情感教育中需要教師們幫助學生在思維發展上鍛煉自主創新意識。此外,我們也可以理解為情感教育模式無統一的、固定的程式可供參考,其過程本身就帶有因地制宜的多樣性特征。也就是說,情感教育在創新性方面具有明顯的雙重效應,不僅對于學生思維發展的養成有很大幫助,對于教師們在情感教育探索的道路上也十分有益。
審美意識是情感教育與美學理論完美融合直觀體現。這一點是以教學為基礎的衍生能力訓練。在情感教學中,學生們可以從升級版本的知識傳遞與接收過程中,提升自己對于美感的認知水平及思維觀點。作為情感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審美性的培養同樣具有雙重影響的效應,不僅對于學生主動投入的美感提升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就過程、活動本身而言,其對于教師的能力提升也有所幫助。在審美性的培養方面,情感教育以學生與教師雙方心靈的共同作用為基礎,實現雙方力量的外化與現實化轉變。
學習過程本身具有對成果、結果的判斷性,而成功性特征在情感教育中屬于潛意識影響學生行為意識的體現。從概念分析入手,情感教育的成功性特點指的是其教育教學目標為創造條件以保證每一個學生在學習過程都有成功經驗,通過成功體驗的正面影響,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信。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這一點特征也是學生自主形成正面的、積極的自我評價意識的表現,對于自身的肯定是現今社會心理要素之一。而在中學生的教育學習階段,每一個學生都需要培養基本的成功肯定自己的能力,這一點也是現今教育環境下中學語文情感教育的重要原則。
總結以往成功經驗后我們可以看出,情感教育在中學語文教育中的價值體現為對學生的生存具有積極促進意義、對學生認知的良性發展有促進作用、對學生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有幫助作用、對學生個人的潛能開發與激活有促進作用、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審美能力的提升有幫助作用、對學生思想水平及品德的建設與完善有促進作用、對學生逐步適應社會化發展有幫助作用。也就是說,情感教育憑借其顯著優勢注定了其今后清晰且明確的發展趨勢。情感教育在國外的教學實踐中的成果及經驗也是值得國內相關教育工作者及研究人員借鑒的,其中典型理念及概況分析如下:
快樂教育:當代英國著名教育家在上世紀二十年代便創辦了以快樂教育為教學宗旨的夏山學校,主辦者認為當今很多學校只重視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而忽視了情感教育。夏山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為:尊重生命,尊重個體。其強調教育的目的是適應學生,教育的目標是使學生學會如何生活。
體諒教育:上世紀六十年代,英國學校間出現了一種以培養學生道德情感為主的道德教育方式,其也是情感教育的另一種形式的體現。體諒教育的基本思想是多關心、少評價,其核心思想認為道德教育不應該局限于分析規則與條款。也就是說,在教育過程中,需要通過體諒、關懷的教學方式教導中學生們學會關心他人、與他人和諧共處。
在我國的情感教育研究道路上,也受到了國外經典思想的影響,已經形成了以情境教學、愉快教育為典型教學模式指導思想的情感教育案例,成果值得肯定。
我國的中學語文情感教學的探索尚處于初步階段,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存在一定差距。我們應該加以強化,在素質教育改革浪潮的正向推動作用下,中學語文教學要重視發揮情感教學在學生人格養成方面的優勢,讓教書育人得到進一步落實。
[1]唐衛紅.傳授主體與接受主體情感關系的德育效應分析.教育探索,2009,(1).
[2]冉茂香.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策略.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