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萍 張艷艷
(山東省昌邑市新村中學)
遠程教育資源利用聲、形、色等多種渠道,把書面的東西轉化為學生直觀的知識,大大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歡快、愉悅、充滿活力的情趣中獲取知識。如教學《頤和園》一課時,我運用FLASH課件演示,讓學生身臨其境地走進了頤和園,游覽了三大殿、后三宮、長廊、萬壽山、八角寶塔、昆明湖、御花園和景山。通過課件演示,喚起學生探究的愿望,誘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動機。
遠程教育資源因其獨有的特點,不同于我們常規的學習資源,它運用方便。在感知、理解、鞏固及應用語文知識的各個階段都可采用,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語文認知結構的建立。不僅教給學生語文知識,而且還可以揭示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為學生探究新的知識插上了翅膀,既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又培養了學生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
如此豐富的資源,如何向學生提供才能產生最好的效果呢?網絡技術、信息技術以其特有的大容量儲存、高速度傳輸等特點,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憑借。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創設一個學習語文的新時空,使學生語文學習的內容更廣泛,方式更多樣。遠程教育在語文學習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首先,運用遠程教育手段,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記得在教學《桂林山水甲天下》一課時,學生問我:“老師,桂林山水那么美,到底有多美呢?”“老師,什么時候我們才能到桂林看一看啊”,學生的向往激發了我,課后我從遠程教育資源上下載了桂林山水影片,播放給學生們觀看,然后我引導學生對照課文,把自己看到的視頻圖畫與文本上的“圖畫”相對比,學生很自然地就從課文中找到了桂林的特點。這種方法的運用,自然而然地使學生對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其次,運用遠程教育資源,易于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在教學《拉薩古城》一課時,由于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我在教學時,運用遠程教育資源,讓學生觀看了有關介紹拉薩的影片,使學生身臨其境走入藏族民居,欣賞了五彩飄飛的經幡,鎏金的勝利寶幢,展翅欲飛的“香香”鳥,安詳的法輪雙鹿,齜牙咧嘴的鱷魚頭,還有那深褐色的“邊貝”墻,游覽了大昭寺、八廊街,體會到了古城拉薩是人們心目中的神秘之地,神圣之地,幸福之地。我帶學生進行了一次假想旅游,課文中生動的語言、屏幕上五彩斑斕的圖像,向學生們揭開了拉薩古城的神秘面紗。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的也輕松,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
遠程教育資源應用以來,使我感到在課堂教學中只要能夠用好這一資源,就一定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我們的課堂如虎添翼,使學生視聽并舉,讓課堂散發青春的活力。因此,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一定要繼續靈活、恰當地運用遠程教育資源和手段,它會使我們的課堂更加“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