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淼
(山東省淄博市第十五中學)
武術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針對當前這個文明、經濟超前繁榮的社會,若能適當突出武術的健身、修身、觀賞娛樂、醫療等價值,一定能贏得越來越多的愛好者,而將音樂與武術結合也能更好地體現出其價值功能。
從功能上看,音樂和武術在不同的地方互為補充,在相同的地方又更好地融合。音樂和武術不能直接作用于生產力,但它們都能夠直接作用于促進生產力發展的主體——人,不管是音樂創作還是表演,都是以人為本,目的都是為了滿足人們的追求,武術的編創與傳播也不離乎此道。據此共同目的,它們是并行不悖的。以往作為表演的武術套路,主要是以視覺效果傳達給觀眾的,其聽覺僅停留在器械、身體部位等摩擦和撞擊所產生的單調聲音上;而音樂對人的刺激具有無意識性,如喧鬧的音樂能使人心跳加快,精神亢奮,悠揚的音樂能令人感到平靜,歡快的音樂能夠引起人們內心的愉悅……總之,音樂能使人們的情緒受到某種激發或抑制,這種情緒反應是一種天然生活需要得到滿足的體現,它對有意識的套路活動是一個有力補充。
音樂和武術同屬于文化范疇。作為文化的組成部分,音樂和武術套路的發展與中國傳統文化所特有的民族性和時代性密切相關。套路的發展與中國哲學中的道、教、禮、易等相映成趣,同樣文化背景下產生的音樂所表達出的感情,也無不與之相融。不同時代對音樂和武術的詮釋不盡相同,但任何時代的音樂和武術都是當時的政治和經濟文化的反映。
音樂和武術也具有高于民族性和時代性的特征。音樂被譽為一種國際性的語言,它不需要經過翻譯就能使不同民族的人們之間在感情上進行交流,其中所流露出的喜、怒、哀、樂不會因時間的推移而變化。而武術套路所包括的大部分技擊動作,也不是中國特有的,因為它們在共同遵循人體運動規律的前提下,攻與防的轉化在各國的技擊動作中都是相同的。
從表現性上看,音樂和武術是可以緊密結合的。音樂有自己的表現形式,一般來說音樂作品是作為一種獨立的主體形式存在的。它體現的是主體(作曲者)對客體(客觀環境事物)的感受,通過演奏者將這種感受傳達給聽眾,這時音樂是占主導地位的。武術中音樂的作用不是讓觀眾來單純欣賞音樂,而是用來烘托武術動作的效果與氛圍。因此,音樂被迫服從于動作,相對處于一定的從屬地位。在武術套路中,音樂與動作是緊密結合的:一方面,動作是對音樂情緒的一種表現;另一方面,音樂又從情緒上和力度上來烘托渲染動作。
古代的武舞已是將音樂納入武術的先例。武舞與武術在起源上是一致的。為了適應原始戰爭的需要,原始人群要做戰爭的演習操練以熟悉戰斗的擊刺動作和應有的群體組合,于是原始人群中萌生了武舞,或者叫戰舞。原始武舞與原始武術實為一體,舞者手執各種武器,做種種擊刺動作姿勢的演練。
武舞發展到商周以后,具有了一定的情節,著重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武術套路的演練則重在表現武術的技擊技巧。前人對武舞的描述中還充分表現出了武術的本質特點,如近代文學家傅去曾作《短兵篇》,其中描寫道:“劍為短兵,其勢險危。疾俞飛電,回旋應規。武節齊聲,或合或離。電發星騖,若景若差。兵法有眾,軍眾儀。”詩人杜甫在《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里,對劍舞曾作這樣的描述:“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低昂,如奕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青光……”這只有連續快速的撩、掛、云等動作才有可能達到這種效果。陸龜蒙對《巴渝舞》(到近代改名《宣武舞》)等武舞的描述中也豐富地表現出了武術的技擊特點。我國歷代的武舞演練中都配有音樂的,因此武舞是音樂與武術結合的先例。
體操的發展過程是音樂和武術結合的一個很好的見證。早在18世紀,在法國著名的教育家盧梭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等近代教育思想家關于自然成長的理論影響下,產生了自然體操。19世紀中葉德國體操家阿·斯皮斯將體操納入學校體育。上體操課時配上音樂,他認為這將有利于身體的自由活動和心情的舒暢,最終達到健身養性的目的。
現在的韻律操及健美操,無不是在體操的基礎上納入音樂,才得以迅速發展壯大并從中分離出來的。假如藝術體操、健美操、韻律操等脫離了音樂將會是什么效果呢?現在的武術套路與競技體操有太多的共同點,有人戲稱為“技巧運動加自由體操及武術套路”,也有更甚者將之與西方的拳擊、日本的柔道等武技混為一談。因此,我們有必要借助音樂這個載體來展現武術的獨特魅力。
迄今為止武術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新中國建國到現在,由于對武術大量的整理和挖掘武術不管是從現存的體系還是從發展的模式上來看,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完善。武術要想走向市場產業化與國際化,除了宣傳的因素外,更多還是要靠自身的魅力。若只強調武術的技擊特點或者傳統文化的體現等,而對其潛在的藝術特征,乃至一些目前正在挖掘中的特征,不予以發揚,很難在目前的層次上讓武術實現質的飛躍。當今的娛樂中,健身項目眾多,武術要得到更廣泛的傳播,除了自身的特性外,還要有更多的共性,能讓愛好者更多的滿足精神和身體上的需求乃至一些其他方面的要求,能被大多數的愛好者所樂于接受。
中國有許多優秀的民族樂曲,有一些國際上都對其刮目相看,我們更應使其價值得以充分體現。將音樂與武術結合,不僅更好地體現出武術的價值,同時也發揚了音樂這一文化形式,二者的結合達到珠聯璧合的效果。
[1]房小芹.論太極拳的配樂教學[J].貴州體育科技,1993,(1).
[2]國家體委武術研究院.中國武術史[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7.
[3]王錫純.配樂教學宜初太極拳時[J].中華武術,19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