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晶
(河北省遷安市扣莊鄉寺前完全小學)
創新是一個民族不斷進步的靈魂,創新教育已經成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主旋律。美術教學是要用藝術美來充分展示現實生活的美好,從而來影響學生的感知力和觀察力,使他們能夠形成審美情趣、審美理想以及形成自己獨特的審美觀點,從而提升自己鑒賞美、感受美、發現美以及創造美的能力。因此,開展創新教育已經成為每一位美術教師的中要課題,且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
學生美術學習環境的優劣將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所以在進行美術創新能力的培養時,教師應該創造良好的創新環境,提升學生的創新水平。首先,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保持一顆樂觀向上的心態,這樣有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夠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提高他們學習美術的熱情。
其次,在美術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特別尊重不同尋常的提問、不同尋常的想法。要努力向孩子表明他們的想法是有價值的,肯定、鼓勵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是產生創造力的必要條件。課堂教學要多留些時間給學生,不要干擾創作,讓學生自由想象的翅膀在廣闊的天空中展翅飛翔。改革教學方法,把學習策略讓學生自己掌握,能促進獨創性思維的發展。
再次,教師還應該樹立教師與學生的平等意識,要尊重學生對藝術的不同觀點和審美情趣,在教學中應該積極為學生營造一種寬松自由、積極活躍、崇尚個性的課堂氣氛。學生在平等自由的環境中能夠釋放自己的審美觀念,敢于去表現自己內心的想法,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和水平。學生在這樣寬松的環境中也能夠提升他們的自信心以及自我表現欲,利于他們形成多元化的審美角度,同時在與他人的交流中找到自身存在的缺點和不足,使每個學生都能夠體會到創新所帶來的快樂和情趣。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技術是這一時代的主要標志。如何把其引入課堂,更好地為課堂服務呢?充分發揮現代化多媒體技術手段,使同學們更直觀地感知客觀事物,這樣會達到事半功倍、身臨其境的效果。
以往上美術欣賞課,多利用掛圖(有的學校甚至沒有掛圖,只能看課本)并配合大量的講解進行欣賞,一張張圖片展示既煩瑣又耗時,而且欣賞資料中的形象多為局部,色彩失真,觀賞角度單一,不能完整全面地展示作品,在欣賞中還得依靠教師的口頭講解,學生很難領悟作品的內涵,對這種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十分厭倦。多媒體教學改變了欣賞課中教師唱獨角戲,教學單調乏味的缺陷,它符合中學生好奇心強,喜歡新鮮事物的心理特點,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并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課堂雖小,但多媒體技術卻能打破時空、地域的界限,跨越古今,馳騁中外,漫步于世界美術的長廊,使學生更易獲取豐富的美術知識,掌握技能技巧,既開拓了視野,又提高了學習美術的積極性,給美術創作提供了更廣闊的創造空間。
美術課教學中教師如采用課件輔助教學,有利于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知識,拓展思維空間,提高審美意識。學生在學習中使用電腦,結合美術知識進行創作練習,可以從中充分感受現代高科技的魅力,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思想意識,并從自己的創作實踐中體驗成功,樹立學習信心,培養學生勇于創新的信念。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美術教育主要是以教師的教授為主,引導為輔。這樣勢必會影響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在當今教育改革的要求下,需要調整教授和引導兩種教學方法的課堂比例,要以引導為主,教授為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學課堂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減少課堂的傳授比例,積極引導學生對美術進行的學習,讓學生自己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分析藝術和發現藝術的能力。同時教師還應該營造出激發學生創新的藝術環境,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來提高他們的創新意識,比如繪畫、電視、錄像、電影、游戲、故事、音樂等,讓學生感受到藝術的魅力,激發他們學習藝術的熱情。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在教學課堂上增加討論和交流的環節,積極引導學生在美術創作中創造性的應用視覺藝術、語言文字藝術。在對美術作品進行欣賞時,可以通過比較、對話等方法,引導學生學會搜集、思考、判斷、體會和鑒別資料,提升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自身的藝術創造力。同時在進行討論與交流的過程中,學生還可以加深對藝術作品的年代背景以及其他文化藝術的理解,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和文化觀,真正起到培養學生美術資質以及人文精神的作用。
綜上所述,美術課程與其他的課程有所不同,他需要學生手眼的結合以及思維和實踐的結合,在這樣的結合中才能夠完成創新,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因此,美術的創新需要學生擁有敏銳的觀察力,獨特的分析問題能力、抽象分析問題能力以及與眾不同的創新能力。作為一線的美術教師,必須要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提升自己的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培養,將創新教育貫穿于整個美術教學過程中,最終實現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