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任玲
(河北省秦皇島市第九中學)
1.巧妙地設置懸念,讓學生產生興趣
教師應該根據課本的知識內容,巧妙地設計出懸念,用懸念使學生對這個知識內容產生興趣。如在教授平面內有N個點,任意兩點連接成一條線段,提問共可以連接多少條線段時,我們可以提出假設,假設我們已經畢業多年,大家聚會見面,每兩個人見面都要握一次手,問我們共要握多少次呢?可以讓學生分為小組,對這個問題進行實際演練,得出結果,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問題,又可以提高學生面對問題時的興趣。
2.創造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對數學創造的思維
“創設問題情境”,就是讓教材的知識內容和學生的求知欲望之間創造一種“不平衡”,把學生帶入與問題相關的情境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往往在解決問題中引發的,所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必要的途徑之一,就是精心創造設計問題情境。
例如,教學“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首先,是列出兩個問題。問題一:有一個花壇,它的四周有一圈寬度一樣的草坪,花壇的長度為18m,寬度為15m,若花壇中間有個長方形,其面積是154平方米,那么計算出草坪寬為多少m?問題二:農業經濟時,若要讓2008年有機蔬菜的總產量比2006年翻一倍,那2007年和2008年有機蔬菜年產量均增長比率為多少呢?讓學生解決列出方程。
其次,通過對實際問題的觀察而寫出的方程,對照之前所學的知識給“一元二次方程”進行相應的命名;然后帶領學生討論:二次項系數為何不等于0?一次項系數、常數項有沒有限制?再讓學生自己編寫幾個一元二次方程,讓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得到培養。通過這些問題的研究討論,在學生已學習過的基礎知識上,再將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提出來。
1.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師要給學生創造出觀察和探索的新異情境。要巧妙地提出難易適度而又有啟發性的問題,并帶領學生去尋找發現問題和答案。在概率教學時,提出這樣的問題,要將若干個形狀大小相同顏色卻不同的球裝進袋中,要讓從袋中拿到一只紅球的概率應該怎樣放球?設計出這樣的問題,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又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探究。
2.自信心的培養。維護和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例如,在教授一元一次方程時,有這樣一題:在某年全國足球前9輪比賽中,山東飛騰隊共積分25分保持不敗,按比賽規則:勝一場得3分,平一場得1分,試問飛騰隊共勝了幾場球?像這樣的新題,難度不大,卻可以讓一些“足球迷”的學生積極求解,用新的問題激發學生新的思維,促使學生積極思考。
3.學生質疑意識的培養。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提出的問題通過閱讀去解決。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在閱讀完課文后談談自己的看法,不要因為學生提出的問題會影響教學進度或者與備課內容有異同就給制止。主動質疑是可貴的,想要找尋到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就要有主動積極地質疑精神。教師也要加以引導帶領學生主動質疑,發現質疑的樂趣,更要發現自主學習的樂趣。
數學教學的重點在于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而要做到這些,必須從構建良好的知識結構出發。因為知識間的邏輯關系和遷移條件,可以引導學生抓住舊知識與新知識的連接點,進一步形成知識網絡,這樣很容易把新知識與已有知識聯系起來,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加工、分析和綜合,形成新的知識理念,為打開數學思維的大門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學習“整式的乘除”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應用數學中化歸的思想方法將復雜的、未知的數學問題轉化成簡單的、已知的數學問題,展示出數學知識之間內在的邏輯性、系統性和連貫性,通過歸納總結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這樣,學生充分感受到由已知到未知轉化的邏輯思路和遷移條件,其創新思維能力就會不斷發展和提高。
創造的先驅便是求異。學生的求異思維是促進學生思維多向性發展的主要條件。鼓勵學生尋求問題的不同解決方案,讓學生發表自己的不同觀點,使得學生在求異的思維中獲取并學習新的知識,從而培養思維的多向性。可從以下幾點入手:
1.鼓勵學生同一問題不同解決辦法。例如,在某位數學家的墓碑上所記載給出的問題時,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怎樣列出方程,在方程式列出之后,看其他學生能否最先給出答案,有位同學認為年齡應是正整數,并且能夠被方程式中的每一個分母給整除,而其結果為84,所以他的答案為84。這樣不僅可以刺激到學生的思維,更能鍛煉學生思維的能力。
2.引導學生對同樣的問題有不一樣的理解和表達。例如,在教代數式意義的時候,讓學生列舉出自己生活有關或自己身邊的不同事例且不少于3個,這樣做是為了每個學生都能夠發言,也能更加領會代數式的實際意義。
3.出一些沒有確定答案的練習題,如有A、B兩位學生,A的6次考試成績為:60、65、69、78、83、92;B 的 6 次考試成績為:85、83、89、97、87、94。問:誰的成績更好?并說明理由。這樣設計問題,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思考問題,能夠更好地開發學生的思維模式。
總而言之,在我們的教學改革中,很多極為方便而豐富的資源都來自于新課程教材,它有效地開發培養了學生的智力,更為師生提供了學習和交流的機會。新課程教材是簡學易懂的教材,學生的經歷、體驗、探究等都可以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感受,讓學生感覺數學變得易懂了,可以學了,必須學了。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注重學生對待學習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師要善用教材、鉆研教材,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進行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