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媛
(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牛頭崖學區南戴河初級中學)
德育功能是思想政治課的根本功能,讓中學思想政治課真正回歸德育本性極具現實意義。從實踐層面看,要充分挖掘教材,認真開展教學活動,寓思想教育于知識教育之中;要努力探索好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吸引力和說服力;要讓學生在關注時政新聞的樂趣中接受德育教育;要讓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延續到課后,以重建自由的道德的精神家園。
我們在備課時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內容,注意尋找知識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行為教育的結合點,從而確定德育目標,同時摸清學生的實際,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確定思想教育的重點和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將實際與理論聯系起來,使學生具體地懂得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分清真善美、假惡丑。如經濟生活中的效率觀念、誠信觀念、消費觀念和發展觀念等的教育,政治生活中國家觀念和公民素養的教育,哲學生活中思辨能力的培養,文化生活中民族精神的弘揚等。另外,教材中還有許多名言警句,我們要充分利用,有些句子的本意學生并不能理解得很透徹,這就需要教師講解分析,這些富有哲理而優美的詞句,會對學生進行很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不輕易舍棄。總之,現有的思想政治課教材中大有德育教育的潛力可挖,關鍵在于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注意落實德育方面的內容,時時做個有心人。
首先要鼓勵學生,讓他們能充滿自信心。這是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自信心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可見自信心在人生通往成功之路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與自信心相抵觸的是自卑感,它是自我意識中的一種消極因素,處理不當,會影響學生自己參與學習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損壞身心健康,也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絆腳石。因而,要幫助學生克服與防止自卑感的產生,培養與樹立自信心。
那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呢?那就需要我們老師去主動地、仔細地去發現他們的任何一個閃光點,要戴著放大鏡去觀察、去發現,要學會真誠地去贊揚學生,對他們回答的每一個問題,對他們的每一個奇思妙想,我們都要去贊揚,我們都要去鼓勵,這樣他們才會有充足的自信心,他們才會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人的一切都應該是美的。社會愈進步,文明愈發展,人們的愛美之心越強烈。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我國的社會生產力與日俱增,人們的物質財富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相應地必然要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生活,追求美的滿足和享受。這已成為我國人民普遍的社會心理,因此美早已從狹窄的藝術領域迅速地向社會生活的一切領域滲透。在此背景下,青少年對美的追求更為敏感、強烈和執著,他們不僅用美的標準選擇服飾和生活用品,欣賞美的藝術和體育比賽,而且以審美的眼光衡量事物的價值,自覺地參加各種審美、創美活動。青少年學生十分強烈地要求教師能夠提高課堂教學藝術,他們渴望欣賞到教育美,在審美的氛圍中受到思想教育。這是當代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也是思想政治課發展的一種趨勢。過去,思想政治課教學對美的追求和利用很不自覺,教學內容抽象枯燥,教學方法簡單灌輸,教學手段陳舊單調,學生的情緒體驗很不愉快,致使他們逐漸滋生厭學、棄學的念頭。改變這種被動局面的一種有效辦法,就是要在教學中運用美的方法和手段,以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語言、美的藝術、美的生活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道德教育從理論上講是一種剛性教育。它具有的嚴肅性和抽象性,易使學生產生一定的心理屏障,從而降低教育的實效性。教育者通過創設一定的情緒場,讓理性的道德教育在情感的氛圍中展開,能使之發生審美變形,從而轉變成為令人興趣盎然的活動,獲得“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例如,高二思想政治課中“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貢獻”這一內容,歷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難點。如何讓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這一觀點內化為自己的道德品質并外化為道德行為?我借助了情緒場,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上課時,我及時引入當地的一則小故事,然后讓同學們們評論故事中主人公的一句話:“生女兒好,我本來就怕為兒女操勞,只要自己活得開心就行了。”評定的結果取得驚人的一致:這種人活著對別人毫無意義!生活在這樣的家庭倒霉透頂。由于學生的情感產生了較大的傾向性,于是我接著說:“己所不欲,勿施與人”。既然大家不喜歡這樣的父母,將心比心,我們有何理由在將來做一個不負責任只求索取的人呢?我們怎樣活著才算有意義呢?稍作停頓引發懸念,我寫上板書: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貢獻。由于上課一開始所設置的情緒場的作用,該課的理論講述就變得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由于思想政治課在加強德育教育中居于特別重要的地位,因而政治教師的政治品格、知識才能、道德情感、意志作風等都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烏申斯基說:“教師個人的范例,對于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因而教師在政治思想、個人品德、價值觀念和行為習慣等方面,要為學生樹立榜樣,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知行統一。比如,講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奉獻,自己卻斤斤計較;講遵紀守法,自己卻遲到早退,這樣學生就會懷疑教育的真理性和教師的人格和修養,進行德育教育就沒有說服力,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作為一名政治教師,必須“講政治”,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在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不糊涂、不迷航,有較強的政治鑒別力和敏銳性:必須善于理論聯系實際;必須為人正直,正派,不被世俗塵埃所染,不為金錢物所動,一身正氣,兩袖清風。
總之,中學政治教育中德育教育的融入并非朝夕之事,不僅需要專家的調查研究,更重要的是各位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實踐推廣,兩者結合,才能更好地運用現代化教育方式,使中學政治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深入學生頭腦,起到德育教育的本質作用。
[1]趙小紅.學生品德問題與教育方案[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
[2]方仁工.學科教育與德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