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百中
(吉林省公主嶺市二十家子中學)
德育,也就是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以及道德品質教育,讓學生的思想素質得到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是大家公認的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場所,歷史知識橫跨古今,對歷史事件的總結與理解,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以及道德水平的提高。面對素質教育落實的教學新形勢,初中歷史教師要認識到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任務,加強德育內容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融入。所以,筆者選擇初中歷史教學如何融入德育內容作為研究對象,是有一定的教育意義的。
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方面,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愛國主義精神已經成為當代社會大眾的一種精神財富。愛國主義思想中,包括了中華人民的思想與感情,知識與力量,也是國家與個人得以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愛國主義精神貫穿于我國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國家的發展經歷了許多艱難,正是因為愛國主義的存在,使中華民族不斷發展與壯大起來。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可以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愛國主義精神在社會現實當中的存在,讓學生意識到如何做一位具有愛國主義精神的青少年。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有意將愛國主義教育與歷史教學進行結合,使學生通過對歷史課本的學習,主動掌握與認可愛國主義精神,成為一代具有愛國主義精神的初中學生。比如,在講解與文化相關的歷史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課本中的教學內容與相關的歷史資源對其進行講解,使學生了解到中華民族發展過程中文化財富的不斷豐富。像四大發明等科技成就的呈現,都可以激發出學生對于國家強大的認可以及熱愛,使學生認識到國家強大的生命力與的發展能力。教師也可以利用歷史教學中涉及到的一些書籍與著作,像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等,讓學生認識到國家文化發展的過程,使學生找到民族自豪感。除此之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課外活動,使學生在豐富初中歷史學習內容方法的同時,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教師可以針對一定的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進行知識競賽,或者電影的觀看,使學生認識到歷史事件中所包含的愛國主義情感。比如,在學習到有關于甲午中日戰爭知識的時候,老師可以組織學生看相關電影,使學生了解到著名將領為國犧牲的故事,通過對人物特點的分析,找到愛國主義元素。這樣的實踐活動,可以提高初中學生歷史學習興趣,也可以使愛國主義教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融入更為自然。
理想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動力,學生只有具有了遠大的理想,才能找到日常學習的目標,更加堅定自己學習行為的重要性。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涉及到許多學習與生活的正能量,這些正能量在其它學科的教學內容中很難發現。初中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建立的重要階段,教師可以利用初中歷史知識,讓學生對歷史人物進行分析,對名事名言進行理解,引導學生建立起遠大的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
比如,在學習陳勝與吳廣起義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這一事件進行分析。在課堂中加強師生互動,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學生會認識到這一歷史事件的積極意義,也可以認識到陳勝與吳廣的勇敢。像于謙保衛國家歷史事件的分析,也可以讓學生認識到于謙以國家利益為重,不在乎自己的生命與個人安全的精神。一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可以激發學生對個人價值的思考,更加認真地對自己的個人思想進行構思。在學習完歷史知識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自己的個人理想進行分析,并說一說自己具有這樣理想的原因。這樣的教學活動,有利于學生遠大理想的樹立,提高初中歷史學科的德育能力。
在初中歷史教學內容中,有許多偉大的歷史人物,也有許多的反面人物。這些都是初中歷史教師利用歷史內容進行德育的重要資源。積極人物的出現,可以使學生認識到我國人才的代表,了解中華民族發展過程中的優秀人才的作用,認可正確的行為與思想規范。這些正面人物在歷史與社會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正是因為這些正面人物的存在,社會才能發展到今天,國家才能如此壯大。老師要利用正面人物的思想觀點,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對這些正確的觀點進行認可。像孟子所提出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為人處世觀點,就可以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進行提高。而對于歷史教學中的反面人物,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批判,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意識。
綜上所述,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對學生素質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希望初中歷史教育可以將德育內容融入到初中歷史教學中,促進初中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與個人綜合素質的提高,實現全面發展。
[1]何秀英.談歷史情境教學法[J].學苑教育,2011,(15).
[2]劉新華.關于中學歷史教學的幾點思考[J].科技創新導報,2010,(05).
[3]王文敏.也談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考試周刊,2009,(36).
[4]周新梅.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1,(02).
[5]王志強.滲透德育教育于初中歷史教學之中[J].新課程,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