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林 勇 王國麗 劉 昱
醫用化學是中職衛生學校開設的一門理論與實踐性都很強的重要基礎課。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醫用化學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顯得日益重要。筆者在醫用化學的教學實踐中,嘗試應用任務型教學法,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感受到了醫用化學的真實用途,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任務型教學法是指以具體的任務為學習動力或動機、以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的過程、以展示任務成果的方式來體現教學成就的教學活動。任務型教學將所要學習的新知識隱含在一個或幾個任務之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指導下,對提出的任務進行分析、討論;通過感知、體驗、實踐等方式進行自主探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相互協作完成一系列的任務,并通過任務的完成實現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醫用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一門科學,也是醫學的重要基礎課。隨著醫學教育的改革,對醫用化學的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教學中應采用具有中等職業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具備職業崗位要求的化學知識和技能。所以在中職衛生學校醫用化學教學中使用任務型教學法是非常必要的。
任務是任務型教學的核心,任務設計是實施任務型教學的關鍵。中職學生沒有升學的壓力,對化學普遍不感興趣。因此,在任務型教學中,我們應結合實際,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培養專業技術能力為導向,突出中等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科學合理地處理好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之間的關系。首先,我們在教學中除了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外,還要十分重視培養和努力提高學生自學、分析、研究、創新等方面的能力。其次,在課堂教學中要降低難度,分散難點,多搭知識臺階,引導學生學習,以達到教學目的。
筆者認為,在醫用化學的教學中,為了設計出合理和恰當的任務,一般應遵循以下原則。
設計目標明確的任務是任務型教學的一個重要特征。設計的任務要涵蓋某一階段教學目標所涉及的知識。教師要在學習總目標的框架內把總目標細化為小目標,并把每一個學習模塊的內容細化為容易掌握的小任務,使學生通過完成這些小任務來實現總的學習目標。
首先,教師要深刻地理解學科特點和分析課程教材,選取教材中與學生生活聯系緊密且能充分體現教學內容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難易適中的內容作為任務。
任務型教學是一種重視師生互動、真實情境與任務完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其教學過程是由師生雙方共同參與的互動活動。互動模式包括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以及學生與學習資源的互動等。在任務型教學中,教師作為任務的設計者,需要讓學生認識到任務的意義;應通過組織、引導學生的探究活動,幫助和促進學生完成任務;要對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和結果做出適時與恰當的評價,并為學生做出示范和榜樣。
在醫用化學的教學中,筆者結合學科特點,嘗試使用了“創設情境”教學模式,教師應該重視課前的備課。根據化學教材內容深入進行研究,合理安排課程的所講內容,標清主次和難易點,總結和觀察學生學習之中的不足之處進行重點講解,注重每一堂課內容的連貫性。由于中職學生特殊的成長環境,要求教師能夠針對這一情況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講到銀鏡反應時,老師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實驗演示,根據這一反應現象來提高學生的興趣。還有,在遇到枯燥的理論知識時,教師可以結合經驗總結便于學生記憶的口訣,比如元素周期表的背誦可以歸納為順口且易記住的口訣。遇到難于理解的知識點時,可以利用圖表分析法幫助學生理解,平時多鼓勵學生歸納規律和總結心得。最后,鼓勵學生課堂上的互動。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不再限制于聽課的狀態,鼓勵他們遇到問題時與老師進行課堂互動,這種“創設情境”的教學模式不僅增加了師生之間的感情,也更加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
最后,重視學生進行自主實驗。化學實驗不僅有利于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還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認知。因此,應該在平時的化學教學中,增加實驗課的安排,多要求讓學生自主實驗,比如在學習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這一內容時,老師可以設定懸念,提出是否能用碳酸鈉代替大理石以及用硫酸代替稀鹽酸,然后由學生通過自主實驗進行嘗試,最后得出結論。
在醫用化學教學中應用任務型教學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任務型教學法倡導更為開放的課堂,學生所完成的任務是與自己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的真實任務,且學習的內容有所擴展,形成了通過多種途徑對知識進行主動探求并重視實際問題的解決的積極的學習方式,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和信心得到了提高和增強。
2.任務型教學法是一種倡導“在做中學”的教學模式,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完成真實任務的過程中把知識記得更牢固、運用得更靈活,而不是機械地記憶或無意義地練習。
3.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師生關系更融洽,師生、生生互動更充分,學習環境更輕松,而學生學習效果評價方式的變革也非常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作為一種有意義的教學改革嘗試,任務型教學法在醫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對教師和學生都是一個挑戰。它要求教師轉變傳統的知識傳授的角色,成為任務的設計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中介者和評價者。學生則要從知識的接受者轉變為學習的主體和主人。從而使學生在富有吸引力、好奇與感性的氛圍中獲取知識,真正實現教學主體由教師向學生的轉變、課堂教學由教學行為向學習行為的轉變,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
[1]趙蒙成,謝冉.羅杰斯學習理論的建構性探微[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06,(4).
[2]竇志萍主編.模擬導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張蓮春,尹敬勉.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09,(7).
[4]劉梯樓.醫用化學教學內容改革初探[J].衛生職業教育,2008,(15).
[5]高靜,程艷,鄒桂華.醫用化學教學改革探索[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