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際華三五二一特種裝備有限公司 黃穗
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成功地取得了質量體系認證證書,該證書的獲取可以為企業參與各類招、投標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但如果想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使企業質量管理體系更加持續有效運行,只有不斷加強認證后的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完善質量管理工作程序,才能推動企業又快又好的發展。
如何開展好認證后的質量管理工作,是現階段很多企業質量管理體系工作的重點。很多企業通過長期的運營都已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管理模式,但普遍存在著如何更新、發展的問題。只有真正從管理和技術上,尋找出一套適應企業發展、能夠伴隨企業生產規模擴大、占領更廣泛市場領域的質量管理體系,才能讓ISO9000標準扎根企業。根據近幾年參加質量管理工作的實踐體會,本人認為要從以下三大方面加以重視和改進。
質量管理與體系文件的關系是“做”自身所寫的、“寫”自身可做得到的。社會是進步的,企業是發展的,為了適應國際標準的不斷發展和變化,企業要不斷跟進,要不斷地對質量管理體系文件進行相應的修訂和更新。
質量方針是企業經營宗旨和經營理念的反映,它為質量目標提供框架。質量方針的制訂是一個增值的過程,企業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修訂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質量方針要切實可行,要防止空喊口號的現象發生;質量目標要訂得高一些,而又是經過努力是可以達到的。要把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的制訂作為契機,提出有明確號召力的質量方針和有進取性的質量目標,將企業的全體職工統一到一個共同的思想層面上,提高企業的號召力、凝聚力、戰斗力。企業質量目標要有系統性、適應性、動態性、可測量性以及從體現特定工作的特點出發。
作為一名質量管理人員,個人的發現和積累,同樣是一個很重要管理過程,通過隨時記錄可能發生的隱患,收集已經出現的問題,抓住每年內部審核和管理評審等自我完善和改進的機會,就可能對促進質量管理體系的持續改進及體系文件的建設產生積極作用。
體系文件的修訂也是一個全員參與和深化認識的過程,需要各部門、各單位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斷發現改進點。修訂工作不僅僅集中在對文件內容上的增加、刪減上,還要在文件要求的范圍內爭取使文件的整體結構更加合理。94版的標準要求設置三級管理結構,第一級為質量手冊,第二級為6個程序文件,第三級為作業指導書和各類表格。但此類形式,不利于使用者的查詢和核對。現在有一種新的二級管理結構更有利于管理的開展,第一級為質量手冊和6個基本程序文件,將程序文件寫入到質量手冊里,由于這類文件各企業并無很大的差異,可向外發放進行宣傳,不存在泄密之憂。第二級為針對每個業務過程而編的文件,包括程序文件、作業指導書、表格、記錄等,由各職能部門各執于其相關部分,可成為各部門工作手冊,但還需要考慮各部門間的協調和溝通。這種管理結構有利于文件的利用率和執行率的提高,各自業務過程也都有章可循,同時各部門直接使用文件也有助于尋找持續改進的機會,促進企業體系文件的合理化。
質量體系文件管理,不是文件的管理,而是管理的文件化。體系文件不是給人看的,而是讓人對照并實施的,最主要的是將質量體系的管理落到實處,不能僅停留在書面上。開展好認證后的質量管理工作,我認為關鍵在“實”字。
首先是思想上的落實。一些企業在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后,認為可以松一口氣,只要保住證書就行了,沒有真正實現從“要我認證”向“我要認證”的認識上的轉變。全體員工,包括領導層對質量管理的重視程度是企業質量管理工作開展不可或缺的要素,是質量管理體系能真正執行起來的一個重要保障,也是一切工作順利開展的強有力的支持。質量管理是一個與產品生產全過程密切相關的重要過程,與產品開發、生產和銷售環節一樣制約著企業的命運。很多企業的部分職工還存在著錯誤認識,認為質量管理和質量管理體系建設是質量管理部門的工作,與他們沒有關系。這樣就在心理上對質量體系工作產生了一種抗拒,在平日的質量管理工作中,主觀上是被動姿態,思想上不能把認證和質量管理體系建設方面的工作放在應有的重要地位上來看,認為這方面的工作是與生產無關的,是不務正業,沒有真正認識到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對企業生存的重要性。所以要把質量管理工作落實好,要從職工的思想意識方面進行轉變。企業可以通過宣傳、培訓、獎懲等方法,加強員工對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的重要性的認識,提高他們按文件辦事的自覺性,為質量管理體系建設良好的群眾基礎。
其次是人員上的落實。人員的變動將會給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執行帶來很大的困難。新進人員和崗位變動等原因,可能造成人員受訓率降低,群體質量意識下降等問題。針對這種情況,企業需要不斷加強人員培訓工作,特別是基層各級領導的培訓。教育和培訓是提高企業員工素質和工作技能的重要環節,要通過教育和培訓使每一個重要崗位人員都對質量管理體系有深刻的了解和認識,自覺做到依章辦事、循規行事。
如何在“實”字上下工夫,關鍵點在于——產品實現的支持過程,即企業管理制度的實施,否則任何有力的管理制度都將只是無弩之箭。例如,我所在的企業曾出現過批量性產品缺少配件的現象,經調查原因是產品未經首件鑒定就投入大批量生產。車間生產工人在接到生產任務后,憑經驗生產,沒有向車間技術員報告產品進度,忽視了首件鑒定工作,在發現錯誤時產品已大批量生產。一項制度的忽視而帶來了嚴重的質量事故,造成了重大的經濟損失,可見管理制度落實的重要性。也有部分人錯誤地認為,生產緊任務重時,按程序辦事是浪費時間。而事實恰恰相反,生產任務越緊,越要按程序辦事,越要按制度辦事,越不能松懈。
首先,企業組織好內部審核工作至關重要。內部審核不同于外部審核,內審程序是由企業按照審核的基本要求和自身特點制定的,是一個自我發現問題的過程。企業內審員對于企業自身的情況都較為了解,這更利于問題的發現、解決和改進。內部審核應加強對審核后的區域、過程的實施及糾正情況進行驗證,并在緊接著的驗證中,對措施的實施情況及效果進行復查評價,寫入報告,實現審核閉環管理,以推動連續的質量改進。體系管理人員要充分認識到,從審核得到的真正益處最終均來自“自身”的審核。
其次,質量管理體系建設應與產品實物質量相結合。比如外協廠家生產的產品有時達不到標準要求,這樣的外協廠家是否還有必要繼續保持它們的供貨資格?如果一個廠家生產出來的產品經常性地存在質量不能保證的狀況,就算是在供應商比較難找的情況下,也不能讓它們制約企業的產品質量。保證產品質量是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的出發點和歸宿,有效的質量管理體系是產品質量滿足規定要求的基本保證的。產品實物質量是靠正常有效運行的質量管理體系和過程控制來保證,企業必須建立合理的質量保證體系。把各生產單位、各環節的質量管理職能嚴密地組織起來,嚴格把握從原材料進廠到成品出廠全過程的質量控制,各自完成規定的質量管理職責,使質量責任制在生產全過程中得到落實。抓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和抓產品實物是相輔相成的,若把二者對立起來,忽視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就質量問題抓質量,產品質量就無法保證;離開產品實物質量抓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只注意質量問題的分析,不重視自己實踐經驗的總結,對于提高產品實物質量也無任何益處。因此,在管理體系的監督過程中,應注重體系的持續改進工作,必須要求企業密切結合用戶要求的實際,結合產品要求的實際,結合企業管理的實際,不斷完善質量管理體系。通過促進企業不斷改進,切實增強質量保證能力,從而確保產品的質量。
再次,要不斷尋求質量管理工作的創新點,解決新問題。例如,QC小組活動是一種群眾性的質量改進活動,是廣大員工參與和組織質量改進的一種很有效的方式。但是,很多企業因參加活動的人員受教育程度不同、起點不同、經驗不同,活動中存在著一些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活動的水平和效果大不一樣。在活動中嚴格遵循“計劃—實施—檢查—處理”這種科學的活動程序,是保障活動成效的一個有利途徑。很多企業和小組只將QC活動作為一項任務在完成,忽視了成果的發展作用。我認為,應把具體的實施內容、每次活動效果差異的分析等,詳細地、階梯式的表達出來,并將切實可行的QC成果寫入到工藝中,長期保留下來,在活動結束后將成果運用到實際的技術改進和技術攻關中,加以進一步鞏固。
ISO9001標準汲取了世界各國優秀企業的先進管理經驗,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實踐性和指導性,貫徹ISO9001標準能夠幫助企業建立“更加行之有效的管理體系”。企業在取得認證資格后,還需要持續不懈地加強質量管理,貫徹ISO9001標準,讓難以衡量的管理變得易于衡量,努力將質量管理上升到企業文化的高度,形成一種全員參與的格局,增加每一位職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管理體系成為企業騰飛的強大動力。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質量的內涵越來越復雜,用戶對產品質量的需求越來越高,必須不斷改進和完善質量管理體系,才能給企業帶來持續發展勢頭和強大的市場競爭能力。
[1] 傅啟新,池勝冬.深化質量管理 提高競爭力[J].南鋼科技與管理,2004(4).
[2] 于曉霖,陳仁華.質量管理[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4).
[3] 孔祥斗.軍工產品生產外協管理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 2006.
[4] 邢文英.QC小組基礎教材(二次修訂版)[M].中國社會出版社, 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