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師范學院 許波
由于資源具有“稀缺性”,社會上的政府、企業或者人們都必須對如何進行資源分配做出選擇,來實現資源的最佳利用。資源配置的核心是資金的配置。目前在我國,商業銀行掌握著大量的資金,而信貸業務是商業銀行進行資金配置的最主要方式,因此,信貸資源配置質量的高低將對我國的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同時,信貸資源也是我國商業銀行最主要的利潤來源,提高信貸資源配置效率對銀行業經營發展和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國際經濟環境方面,受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影響,發達國家經濟增長顯著放緩,受此影響,發展中國家增速也呈現出下降趨勢。二是國內經濟環境方面,中國GDP高增長時代已基本結束,逐步回歸穩健增長。尤其是2013年4月份以來,有效信貸需求不足跡象開始顯現,實體貸款市場競爭力出現下滑,票據貼現貸款呈上升態勢。從國內外經驗看,GDP增速下滑將使銀行業不良率反彈。結合國際經驗來看,GDP增速下滑4個百分點令中國銀行業的不良率可能上升2~2.5個百分點;若按中國GDP從平均9%下滑到7.7%測算,預計銀行業不良率將上升0.65~0.82個百分點(7.7%是預測的年內GDP增速上限)。
一是地方政府性債務償債壓力巨大,銀行業對平臺貸款總量與風險控制的壓力并存。2012年末,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余額為9.3萬億元,超過當年地方本級財政收入的1.5倍,而且到期時間較為集中,預計三分之一貸款將在未來三年內到期,如果再考慮地方政府委托貸款和債券融資,地方政府的償債壓力巨大。而且隨著地方新一屆政府換屆完成,極有可能產生新的投資沖動,對銀行業風險管控提出新的挑戰。
二是前幾年巨額信貸投放的潛在風險不容忽視。近幾年,商業銀行信貸資產高速增長,2009~2011年三年貸款增量高達8.5萬億元,遠遠超過2001~2008年累計貸款增量額(5.5萬億元),由于歷經時間較短,絕大部分未經過完整經濟周期檢驗,還存在較高的潛在風險。2013年一季度監管指標顯示,銀行業不良貸款已連續6個季度環比上升,且出現加速生成之勢。
央行2012年6、7月份連續兩次調整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及浮動區間,適當放開存款利率上限,下調貸款浮動區間下限,銀行盈利空間受到擠壓,而且“十二五”規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均明確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加強金融市場基準利率體系建設。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加快,銀行利差將不斷縮窄,過去以凈息差為主導的傳統盈利模式將難以為繼。
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金融脫媒現象呈加快之勢,從社會融資結構看,人民幣貸款占比大幅回落,直接融資發展迅速,企業債券和非金融企業股票融資占社會融資規模的比重大幅提升。
在目前利率市場化尚未完全實現、投融資體制不夠完善、間接融資仍然占主導位的情況下,銀行特別是大型銀行的信貸總量、結構和節奏一直是國家調控經濟的重要工作。信貸資源配置要貫徹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要求,合理運用各種調控手段,有效協調宏觀調控要求與商業銀行股東的回報要求,這不但是確保實現國家賦予大型銀行參與調節經濟的責任,同時也是對經濟增長與銀行發展之間關系的最好詮釋。信貸資源配置是全行戰略管理的核心內容之一,信貸資源配置要按照全行發展戰略要求,不斷完善管理政策,創新管理手段,強化戰略運籌能力,確保全行戰略目標的順利實現。
上市銀行必須把股東利益放在突出位置,以追求股東價值最大化為經營目標,而實現做為資產主體的信貸資源的科學和高效配置是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的必然選擇。因此,信貸資源配置要以價值管理理念為指導,協調短期盈利和長期價值目標,以經風險調整扣價值回報最優為核心,促進信貸資源向風險相對較低、綜合效益高的產品、地區傾斜,提升可持續盈利能力,滿足提升股東回報和長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資本是商業銀行經營和發展必備的經濟資源,資本管理是商業銀行經營和發展的基礎?,F代商業銀行必須建立資本約束和資本回報機制,并將其作為資源配置的主要依據,實現價值創造、風險控制和資源優化配置要求。
系統建設是提高資產負債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可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的準確性和時效性。為提高信貸資源配置效率,一是應建立信貸計劃管理的實監測系統,實現信貸計劃管理的電子化,實現計劃數據管理、下發、監測和統計功能,實現對每一筆貸款投放、收回、逾期和展期等情況的全面監測和管理,提高貸款總量與結構規劃、監測、調控的時效性與準確性。二是應建立信貸客戶評價系統,實現對每一個貸款客戶的收入和成本的查詢功能,包括利息收入、中間業務收入、資金成本、管理成本和風險成本等,通過每筆貸款RAROC和EVA的監測,對不符合管理要求的單筆貸款進行篩選、提示和封閉。
當前市場環境下,銀行再次進行大規模外部融資難度很大,未來資產規模的擴張,將主要依賴內生資本積累來支撐。以往簡單依靠規模擴張來實現利潤增長的模式將難以維系,加快調整業務結構和收入結構、擴大內生資本積累、提高資本使用效率將成為重中之重。信貸業務即是資本占用的主體,也是利潤的主要來源,是落實“資本約束和價值回報”理念的主要載體。在增量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要大力提升貸款定價水平和產出效率,在信貸審批工作中采取先審批定價再審批業務、將綜合回報要求納入信貸方案及合同約定內容等,進一步提高信貸業務的綜合收益。要加大潛在風險客戶退出力度,對低信用等級的客戶、風險抵御能力弱的信貸客戶,要有計劃、有節奏地退出,防止客戶由潛在風險向事實風險轉化。
(1)優化客戶結構,明確發展小微企業的戰略地位。大客戶具有風險低、市場競爭力強、內部管理完善、還款能力較強等優勢,目前仍是各銀行業信貸投放的主體,但由于同業競爭激勵,議價難度較大,銀行利潤上升的空間有限。而小微企業雖然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原因,獲取融資難度較大,但貸款利率水平相對較高。在當前形勢下,各家銀行均把發展中小企業業務作為經營轉型的著力點,越來越重視小企業金融需求的特殊性,越來越認識到小企業業務兼具法人和零售兩種特質,越來越注意按照小企業金融的內在邏輯與機理來重塑服務體系。因此,要將小微企業金融業務的發展提升到戰略高度加以重視,在做好核心客戶群的同時,積極探索適合小企業的服務模式和風險控制模式,利用渠道和網絡優勢,加快小微企業信貸投放。
(2)優化行業結構,體現產業政策結構調整的導向。在目前利率市場化尚未完全實現、投融資體制不夠完善、間接融資仍然占主導位的情況下,銀行特別是大型銀行的信貸總量、結構和節奏一直是國家調控經濟的重要工作。因此,在繼續重點支持三農、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的同時,應擇優支持“十二五”發展規劃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十年發展規劃的行業;擇優支持交通、能源、電網行業、信息通信、網絡服務、旅游文化等促消費的相關行業;堅持綠色信貸導向,支持重大產業升級改造、節能環保和循環經濟行業。但要將客戶分類與行業分類結合,實施差異化管理,避免“支持行業全行業進入、退出行業全行業退出”的一刀切現象。
[1] 朱海碩.中國商業銀行信貸資源配置效率研究[J].金融領域,2010(12).
[2] 錢楓林,毛赟.我國信貸資源配置效率的實證研究[J].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
[3] 課題組.商業銀行信貸資源配置效率分析[J].上海經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