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林健清
認真聆聽教育專家講座,聆聽不同風格的教師開設不同類型的課程,這些課堂教學融入了每位培訓教師多年教學的智慧精華,充溢著對教育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深刻闡釋。他們嚴謹的治學態度,獨特的見解,客觀的分析,讓人耳目一新。對職業教育的改革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對中等職業教育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與理解,更新觀念,啟迪智慧。通過學習,接受較為系統的專業教育理論的培訓,學習職業教育的教學方法,獲得先進的中職教學的管理理念,更加準確地定位職業教育。
學習機械專業領域的最新知識,了解機械前沿知識、前沿技術和關鍵技能,并且參觀職教師資培訓基地高端的實驗室、實訓基地,進行專業技能訓練,如3D打印快速成型技術,Dynaform板料沖壓成型軟件等專業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接觸到目前機械加工中使用的最新技術,雖然我國的機械加工技術已逐漸步入先進水平,但與其他大國相比具有較大的差距,提高我國的先進加工技術意義重大而且任重道遠。
積極向培訓基地工程機械廠的實際操作人員學習,增強實踐操作能力,學習數控編程加工,利用4周時間在機械廠進行數車、加工中心、電火花線切割等各種加工實訓,根據圖形編程并加工出作品。參觀多家大型機械企業,感受企業文化與規范管理,參與各項專業技能訓練和企業實踐活動,并參加職業資格認證,取得較為豐碩的培訓成果。
在職教師資培訓基地的名師、教授做關于職業教育教學方法及課程開發的專題講座環節中,要求學員做教學課件,進行分組并選拔出優秀代表做教學示范公開課匯報,培訓基地的教授專家、項目負責人以及所有學員對其進行評教,經過評議并提出中肯的意見,讓全體學員觀摩學習提高,為職業教育強化內涵,提高質量奠定基礎。
培訓學院不但提供好的學習環境,也為學員之間交流討論提供許多寶貴的機會,參加國培的教師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骨干教師,三個月的共同學習生活,教師與學員之間,學員與學員之間相互學習、關心與幫助,相互了解各職業學校發展的狀況,獲取信息,一起分享經驗和心得,沒有地域、性別和年齡的限制,就像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并且建立長久聯系,便于日后的交流與學習,建立較深厚的友誼,這也將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中職校要多開設講座,如“中職教師職業素養”,“內化師德”等專題講座,讓中職教師更加了解當前職業教育和學生的特點,當教育教學的行家,因材施教,有效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同時還要將德育教育始終貫穿于教學中,堅持從細微之處立德樹人,對學生既有威力,又有親和力,能解決課堂上的相關問題。教師不但要有智商,還要有情商,只有善良是不夠的,善良是態度,善解人意并解決問題是能力與素質,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培養良好職業習慣、創新意識、協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弘揚高尚師德,注重與學生心靈的溝通,用真誠和愛心感染、教育學生,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作為職教骨干教師應時刻緊跟本專業知識更新的步伐,不斷學習與進步,為社會培養出需要的、能勝任相關職業崗位工作的技能型、應用型的專門人才。
作為當代教師,“傳道、授業、解惑”已遠遠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今天。如果教育教學理念不改革,教學方法不創新,個人素養不提高,是難以勝任的。這都要求中職教師要加強學習與提高,做創新型、研究型、引導型教師。如果不轉變觀念,用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去教育現在的學生,肯定是行不通的,其結果必然會被社會無情的淘汰。尤其是在網絡媒體的進步和信息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學生除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外,在廣闊的課外天地里,通過網絡媒體信息傳遞,他們時時刻刻都在產生許多異想天開、古怪的想法。面對這種情況,老師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充電,才能適應現代教育需要。因此,作為職教教師的學習,不是一般的學習,而是基于教育者的學習,是為“育人”而學習的,應樹立終身學習觀,享受學習,收獲教書育人的快樂。
中職校如有條件的話,要多派專業骨干教師參加國培。因為國家級職教師資培訓基地的授課教師很多是長期從事教育事業的專家學者,具有嚴謹治學的敬業精神,有著豐富的教學和實踐經驗,能讓參培教師受益匪淺。同時參加國培的骨干教師大都是來自全國各地各職業學校的教師,多數也是學校的中流砥柱,很多教師也有多年的教學經驗,具有較突出的專業能力,能與這些教師在一起學習培訓交流溝通,分享彼此的經驗與教學思考,相互取長補短,達到相互提高的目的。日后各地教師加強聯系,充分利用國培這個平臺,加強各地的交流與合作,資源共享,共同提高專業水平。
作為專業骨干教師,不僅要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較高的教學水平,還應具備把專業理論與職業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努力創造機會參加企業一線實踐,增強實踐動手能力,具有制定專業相關賽項集訓計劃并指導學生參加各級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能力。具備專業課程開發建設的能力,開發以項目為導向、典型零件為項目載體,任務為驅動,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將知識與技能融入到項目任務中的校本教材,體現“教、學、做”一體,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加強專業建設的課題研究,提高教研教改能力。
參加國培的骨干教師基本都是中級以上職稱的教師,不僅要把握本專業的發展方向,了解其在社會經濟中占有的地位和作用,還要勇于探索創新,深入研究開展教學改革實踐,這是專業骨干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以機械制造技術專業為例,該專業是以培養面向汽車、機械、電氣等行業綜合性技能型人才為目的的專業,也是各院校開設最久的專業之一。機械工業是國民經濟的裝備、改造與服務部,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機械制造在國民經濟中有很大的作用。然而近年來中職校機械制造專業的招生人數卻逐年下降,不少學生與家長對該專業的就業前景存在誤區,因此,與時俱進地改造老專業,力求更具吸引力,面向市場研究并制定符合企業崗位職業能力要求的中職機械制造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推進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改革,以及加強校企合作等勢在必行。讓更多中職畢業生通過專業學習,既掌握機械制造專業知識,又滿足用人單位需求的職業能力和素養,服務海西經濟發展。
總而言之,身為骨干教師,要掌握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學習、反思、研究,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教育改革的步伐,為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